观照|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佛法要在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得一分利益。”印光大师曾今如此开示我们学佛的要径,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佛教的威仪,是何等的重要。


学佛路上,对于刚接触佛教的信众来说,是非常有必要了解和学习佛门的规矩和常识,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身心,并在此基础上求得佛法的利益。


学佛,最先遇到的就是佛、法、僧三宝,对于三宝我们都要秉持着恭敬的心态,以清净的身、口、意三业来要求自己,如理如法地行走在学佛之路上。



在这里,首先说一说礼佛的规矩,当我们见到佛像的时候,无论是泥塑、木雕或者纸画,都应该整理一下衣服,虔诚恭敬地行最敬礼,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五体投地”礼。


五体投地是说,在礼拜以前要正立合掌,然后右手先按着地,接着左手与两膝同时着地(左手落地比右手向前约一手掌的距离)。右手再向前移动至与左手并齐,后面两足平伸,俯伏在地。头顶下去的时候,两手掌翻起向天,做承接佛足状。稍停后起立,当头离地时,两手翻覆如前,右手复原照前比左手移后约一手掌的距离,左手与两膝同时离地后,右手逐渐离地,起立合掌。这就叫作五体投地(二肘二膝头面共合五体),也叫作“头面接足礼”,以我的头面,去接托佛陀的双足,这是最恭敬的礼法。礼佛应该三拜,三拜的前后,当行问讯礼。


在礼拜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放下一切的杂念妄想,面对佛陀,一心存着恭敬的念头;口里称念佛号,礼哪一尊佛,就念哪一尊佛的名号;身子很安详的,不慌不忙地轻轻礼拜下去。在礼佛的那一刹那,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都是最清净无比的,如果能按照这样身心恭敬的多多礼拜,不但能得到轻安快乐,并且能消灭许多的业障。



有的人在礼佛的时候,急起急落,匆匆忙忙地很不如法,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佛经中列有种种的礼佛方法,我们初学,只要照上面所说的身心恭敬礼去做,便能得到真实的好处。如果能进一步心存观想,自然更好。比如我们礼拜阿弥陀佛,可以先观自身站在一朵清净大莲花上,就在大莲蓬上行头面接足礼,接着观阿弥陀佛垂右手放光来接引我(礼其他佛时,可观佛身放光,直射己身),拜下去双手翻起时观想佛陀的双足,托在我的双手掌中,恭敬承接。


关于礼佛的利益,所谓“礼佛一拜,罪灭河沙”,为什么能够消灭像恒河沙数这样多的罪呢?因为罪业是黑暗的,佛则是无量光明的象征,礼佛是迎接无限的光明,光明一旦照临黑暗,罪业自然化为乌有了。但是,如果在礼佛的时候心不恭敬,草草了事,身虽拜佛,心存他想,这便不如法,不仅难获功德利益,反而增长了我们的习气,作为佛弟子,不得不谨慎注意。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③

☀素食
素食|养智慧
素食|冬补抗寒
素食|不须多味
素食|灵隐寺腊八粥秘方,在家熬粥吃吃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
赏析|元人罗汉图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赏析|唐代石雕供养菩萨像

☀阅读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故事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故事|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

☀视频
视频|夜夜长依慧火光
视频|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视频|大家心心念念的“月德呈瑞”年历是怎样印出来的
视频|岂如凌霜叶 岁暮蔼颜色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竹下真僧在定中

禅诗欣赏——竹下真僧在定中

观壁卢九想图【唐】包佶一世枯荣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夜阑鸟鹊相争处,竹下真僧在定中。无论是枯是荣,到头一死,并无区别。“世间白发最公道,贵人头上不曾饶”,从此再看种种悲哀欢乐,在时间的流逝中,谁也不...

禅诗欣赏——一切不如心真实

禅诗欣赏——一切不如心真实

布袋和尚偈【五代】契此和尚即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居士问布袋和尚:“弟子愚鲁,如何得见佛性?”和尚便以此偈作答,十分巧妙。他的这种“即心是佛”的主张,正是禅宗顿...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5)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5)

十五  施绫绢乞儿受恩却说济癫在刘行首家住了一夜,不像模样,故起个早,踏着冰,走出了清波门。思量身上又寒,肚里又饥,不若到王太尉家中去,讨顿早饭吃了再算计,遂一迳望着万松岭一路走来。打从陈太...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名声丧本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名声丧本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尽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前一章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离开四大而外,找不到...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6)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6)

廿六  济师父怒打酒坛 且说这传使连夜赶到蒲州,直到报本寺来见长老,长老道:“老僧已辞你去了,如何又来?”传使道:“本寺济书记有简板呈上。”松长老接来拆开一看,上写道:伏以焚修度日...

历史|明代佛教著述——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九)

历史|明代佛教著述——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九)

明代佛教教义的研究,以《楞严经》为最盛。现存明代研究《楞严》的著述,尚有数十种,著名者为真鉴《楞严正脉疏》十卷、德清《楞严通议》十卷、通润《楞严合辙》十卷、智旭《楞严文句》十卷及《玄义》二卷、钱谦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