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佛法要在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得一分利益。”印光大师曾今如此开示我们学佛的要径,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佛教的威仪,是何等的重要。


学佛路上,对于刚接触佛教的信众来说,是非常有必要了解和学习佛门的规矩和常识,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身心,并在此基础上求得佛法的利益。


学佛,最先遇到的就是佛、法、僧三宝,对于三宝我们都要秉持着恭敬的心态,以清净的身、口、意三业来要求自己,如理如法地行走在学佛之路上。



在这里,首先说一说礼佛的规矩,当我们见到佛像的时候,无论是泥塑、木雕或者纸画,都应该整理一下衣服,虔诚恭敬地行最敬礼,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五体投地”礼。


五体投地是说,在礼拜以前要正立合掌,然后右手先按着地,接着左手与两膝同时着地(左手落地比右手向前约一手掌的距离)。右手再向前移动至与左手并齐,后面两足平伸,俯伏在地。头顶下去的时候,两手掌翻起向天,做承接佛足状。稍停后起立,当头离地时,两手翻覆如前,右手复原照前比左手移后约一手掌的距离,左手与两膝同时离地后,右手逐渐离地,起立合掌。这就叫作五体投地(二肘二膝头面共合五体),也叫作“头面接足礼”,以我的头面,去接托佛陀的双足,这是最恭敬的礼法。礼佛应该三拜,三拜的前后,当行问讯礼。


在礼拜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放下一切的杂念妄想,面对佛陀,一心存着恭敬的念头;口里称念佛号,礼哪一尊佛,就念哪一尊佛的名号;身子很安详的,不慌不忙地轻轻礼拜下去。在礼佛的那一刹那,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都是最清净无比的,如果能按照这样身心恭敬的多多礼拜,不但能得到轻安快乐,并且能消灭许多的业障。



有的人在礼佛的时候,急起急落,匆匆忙忙地很不如法,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佛经中列有种种的礼佛方法,我们初学,只要照上面所说的身心恭敬礼去做,便能得到真实的好处。如果能进一步心存观想,自然更好。比如我们礼拜阿弥陀佛,可以先观自身站在一朵清净大莲花上,就在大莲蓬上行头面接足礼,接着观阿弥陀佛垂右手放光来接引我(礼其他佛时,可观佛身放光,直射己身),拜下去双手翻起时观想佛陀的双足,托在我的双手掌中,恭敬承接。


关于礼佛的利益,所谓“礼佛一拜,罪灭河沙”,为什么能够消灭像恒河沙数这样多的罪呢?因为罪业是黑暗的,佛则是无量光明的象征,礼佛是迎接无限的光明,光明一旦照临黑暗,罪业自然化为乌有了。但是,如果在礼佛的时候心不恭敬,草草了事,身虽拜佛,心存他想,这便不如法,不仅难获功德利益,反而增长了我们的习气,作为佛弟子,不得不谨慎注意。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③

☀素食
素食|养智慧
素食|冬补抗寒
素食|不须多味
素食|灵隐寺腊八粥秘方,在家熬粥吃吃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
赏析|元人罗汉图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赏析|唐代石雕供养菩萨像

☀阅读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故事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故事|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

☀视频
视频|夜夜长依慧火光
视频|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视频|大家心心念念的“月德呈瑞”年历是怎样印出来的
视频|岂如凌霜叶 岁暮蔼颜色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上)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上)

一时,佛在舍卫城,目犍连尊者以其神通力,有时去地狱,有时去饿鬼道,有时去傍生处,有时游人间,有时去天界。尊者去地狱里目睹地狱的严寒酷热互相残杀的痛苦;去饿鬼道看到饿鬼遭受饥渴的痛苦;去傍生处观察到它们...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上)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上)

恭迎|冬月十七 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经》里讲到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娑婆众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则没有这些众苦,只有种种快乐。宋代慈云尊者依据《阿弥陀经》,举出十条...

观照|人生靠什么?(下)

观照|人生靠什么?(下)

前文回顾:观照|人生靠什么?(上)第二、靠自力不靠神意在《阿含经》里,佛陀曾告诫弟子说:“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是教信徒根据佛法的指示,自己去精进行持,才是学佛的正法;若学佛的人自己不努力,依赖...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天魔娆佛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天魔娆佛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须陀洹:为声闻乘四果中最初圣果。又称初果,即断尽“见惑”的圣者所得果位。旧译作入流、至流、逆...

释教三字经|溯源流 知宗派 宗有十 分大小

释教三字经|溯源流 知宗派 宗有十 分大小

我们从前面的内容,可以知道佛教的源头以及一开始传入中国的情况。进一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则要说到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大、小乘共十宗:一、成实宗,二、俱舍宗,三、禅宗,四、律宗,五、天...

赏析|唐代线刻石雕:药师琉璃光佛坐像

七世纪 唐代线刻石雕尺寸:50.8×85.72 cm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这是一块唐初七世纪四方形线刻石雕,为释迦牟尼佛传记浮雕图。此面线刻有药师琉璃光佛及四大菩萨像,其余几面均线刻有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