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清初诸帝对佛教的推崇——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二)



清朝统治者最初接触到的佛教,是中国西藏地区所传的喇嘛教。当十七世纪初起,已有喇嘛到关外传教,曾受到清太祖的礼遇。太宗时(1627—1643),盛京(今沈阳)方面已开始和当时西藏的达赖喇嘛第五世(1617—1682)建立关系。世祖顺治九年(1652)达赖第五世应请入京,受清朝册封。


世祖又好参禅,先召京师海会寺憨璞性聪(1610—1666)说法。又召浙江玉林通琇(1614—1675)、木陈道忞(1596—1674)等入京说法。通琇弟子茚溪行森和道忞的弟子旅庵本月、山晓本晰相随入京,也各助传教。通琇后又入京,世祖命选僧一千五百人从他受戒,尊为玉林国师,以表示他对汉地佛教的推崇(《普济玉林国师语录年谱》卷下)。



其次圣祖出巡南北,常住名山巨刹,赋诗题字,撰制碑文,对佛教也表示接近。世宗常与禅僧往来,自号圆明居士,辑古德参禅语要,成《御选语录》十九卷,以禅门宗匠自居。又从章嘉国师参学。

清朝对于西藏地区的政教事务非常重视,于雍正六年(1728)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政务。乾隆五十八年(1793)制定章程二十九条(即《钦定章程》),确定了西藏地区政教合一的制度。所有西藏地区寺庙和喇嘛都受清朝理蕃院管理。


清代的译经,主要是国内各族文字的互译。雍正初年北京黄寺土观呼图克图第一世奉命将藏文藏经甘珠尔部分译为蒙文。又乾隆六年到十四年(1741—1749)译成蒙文丹珠尔全部。乾隆三十八年至五十五年(1773—1790)又译藏文大藏为满文。

乾隆七年(1742)工布查布在北京依藏文佛典译成汉文的有:《造像量度经》、《造像量度经解》、附撰《造像量度经引》及《续补》各一卷;《弥勒菩萨发愿王偈》、《药师七佛供养仪轨如意王经》各一卷;稍后阿旺札什继译《修药师仪轨布坛法》、《白救度佛母赞》各一卷;嘎卜楚萨木丹达尔吉译《极乐愿文》一卷、萨穆丹达尔吉译《释迦佛赞》一卷。

中国佛教史略 · 往期回顾

后汉
佛教


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

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三国
佛教


除了英雄辈出,三国也是佛教戒律初传中土的时期

三国时期吴地的佛经翻译家与汉人西行求法的先驱

西晋
佛教


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

西晋一代佛教的义学与传播
东晋
佛教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传播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传播


东晋高僧西行求法与朝廷信仰佛教

东晋时期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


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


东晋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

南朝
佛教


南北朝时南朝佛教的兴盛

南朝历代相承的佛典翻译事业


形成于南朝的佛教义学宗派雏形


摄论师与十诵律师


南朝的《涅槃经》“研究热”


南朝时期佛教与儒、道二教的论辩


南朝的佛教文学与艺术成就

北朝

佛教


汉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场“法难”


孝文帝后盛极一时的北魏佛教

北魏分裂后的佛教及北周武帝灭佛


北朝历代佛典翻译


由南朝传入北地的毗昙宗、成实宗和摄论宗


北朝的涅槃师、地论师和四论师


北朝的四分律师、净土师和楞伽师


北朝佛教之专重禅观


石窟造像在北朝的兴盛


宏伟庄严的北魏寺塔建筑

隋代
佛教


隋文帝、隋炀帝对佛教的提倡与限制


隋代佛典翻译和经录编撰


隋代佛教义学的发展及宗派的建立


隋代的佛弟子们如何修行


隋代佛教的艺术成就与国际传播

唐代

佛教


唐代三百年间佛教的兴衰

佛典翻译的兴盛与经录编撰的成熟


八宗并弘之天台宗与三论宗


八宗并弘之慈恩宗


八宗并弘之律宗与贤首宗


八宗并弘之密宗与净土宗


八宗并弘之禅宗


唐代佛教在民间的传播

唐代佛教和儒、道二家的争论与交流


唐代佛教的文学艺术与国际传播

五代
佛教


五代时期南北佛教的兴衰


禅宗与天台宗在五代时的传承


五代时北方佛教的义学与律学


五代佛教典籍的弘传与佛教艺术的发展
宋代
佛教

两宋佛教兴衰


宋代的佛典翻译与经录编撰


宋代三百余年间官私刻印的五部藏经


临济、云门、曹洞三宗在宋代的传承


南山律宗与贤首宗在宋代的发展


天台宗的山家山外之争


净土法门在宋代的盛行与禅教思想对儒家的影响


宋代佛教的国际传播和佛教文学艺术的发展

辽代

佛教


辽代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辽代的寺院经济和佛教信仰


华严和密教在辽代的弘传


辽代净土、律宗及音释相关著述


辽代大藏经的刻印


保存至今的辽代佛教建筑

金代
佛教


金初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金代的试僧制度与佛教管理


金代寺院的经济来源和慈善事业


禅宗在金代的弘传


金代的华严、密教、净土各宗


金代大藏经的刻印


金代佛教艺术之建筑、雕塑和壁画

元代

佛教


元廷对佛教僧众的礼敬


元代的佛教管理机构


元代寺院经济的畸形发展


元代的民间私刻藏经


元朝喇嘛教的著名人物


北方的曹洞和临济宗师


南方的禅门宗匠


元代天台、贤首二宗的代表人物


慈恩、戒律诸宗在元代的余绪

元代的佛像塑造及雕刻艺术

十一

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

明代

佛教


明太祖对佛教的整顿


明初的僧籍和寺田制度


明代诸帝对藏传佛教的优遇


明代著名禅师(上)


明代著名禅师(下)


明代教下诸宗的发展


明代律学的复兴和净土信仰的流行


明代居士对佛教的研究


明代佛教著述


明代的藏经刻印事业

十一

明代佛教的海外交流

清代
佛教


清廷对佛教的管理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新闻|杭州灵隐寺今晨谨依佛制 解夏自恣

新闻|杭州灵隐寺今晨谨依佛制 解夏自恣

2022年8月13日,杭州灵隐寺比丘僧众谨依佛制,举行解夏自恣。至此,灵隐寺壬寅夏安居圆满。僧伦座次,如法如律,上敬下和,彰显了“僧海澄清”之释子风范。清晨,灵隐寺方丈光泉大和尚率众作对首羯磨法,与众...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经,梵语修多罗,翻为契经,契理、契机的意思。所谓“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机宜”,故名契经。什么叫契理?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佛法,与十方三世诸佛,所讲的是一样的。契理指佛经的道理,是永远契合于真理,不会...

素食|本心

素食|本心

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三昧经》本日食单凉拌银耳香菇笋丁香甜软糯红烧芋头-凉拌银耳-材 料干银耳20g、菜花80g、芝麻油5g、盐2g、生抽8g、醋8g做 法1、银耳提前一天...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甲初、总序归敬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甲二、正述愿文(分三) 乙初、求生西方正因(分五)  丙初、发起大心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

二十四节气|大雪——万山冰雪连根冻 一片身心彻骨寒

二十四节气|大雪——万山冰雪连根冻 一片身心彻骨寒

小雪才过大雪前,萧萧风雨纸窗穿而今共唱新词饮,切莫相邀薄暮天——宋·梅尧臣《次韵和王道损风雨戏寄》明日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至此而雪盛也”所谓大雪,顾名思义,雪愈大而天愈冷...

云林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云林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桂花又到了桂花开的时节,想必这几日到灵隐寺的游人们已经有所察觉。总是在不经意间一缕清香飘来,寻着香味找到桂花树,看着如星星的桂花丛,凑近了却好像又没有了香味,桂花初开的时候总是别有一番趣味。历代诗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