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楷隶并兼、圆腴遒厚的北齐响堂山《无量义经》

北齐至唐  南北响堂寺刻经

《无量义经》 

113.59x127.49cm

响堂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分南响堂山、北响堂山两处。南响堂山原名滏山,北响堂山原名鼓山。东魏、北齐时期,皇家贵族分别在山上建凿了南北两座寺院,初名为滏山石窟和鼓山石窟寺。明代以后统称为响堂寺,近代则习称为响堂山石窟。

西元550年,北齐取代了东魏,定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由于齐文宣帝高洋崇尚佛教,使得这一时期的佛教文化得到空前发展。金正隆四年(1159)《鼓山常乐寺重修三世佛殿记》碑记载:“文宣(高洋)常自邺都至晋阳,往来山下……于此山腹,见数百圣僧行道,遂开三石室,刻诸尊像,因建此寺……这一时期仅齐境内就有佛教寺院四万余所,僧尼三百万之众。这远远超过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规模,可见当时佛教之盛。当时皇帝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在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的鼓山上开窟造像建寺,南北响堂石窟刻经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杰作。

响堂山石窟现存大小石窟三十余座,造像4300余尊,其中北响堂山石窟(鼓山石窟)现有编号窟龛22座,南响堂山石窟(滏山石窟)现有编号窟龛9座(处)。石窟始凿于东魏末年,主体工程完成于北齐时期,其后各个时期均有不同规模的雕饰和粉修。


响堂山石窟刻经书体以隶书为主,刻经和其造像,刀法洗练清熟,给刻经锦上增彩,给人一种读之忘归、欲走不能的意境。响堂山石窟的刻经及其书法艺术,无论对研究佛教史、佛经刊刻史、书法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清人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一书中说“南北朝之碑,无体不备。唐人名家皆从此出,得其本也”,体现出了北碑的魅力。康有为又进一步为学书之人开列出了近二百种可供临习参考的佳碑,在康有为开列的碑目中,其中就有响堂山石窟的碑品五处之多(《唐邕写经碑》-北齐、《鼓山石经》-北齐、《石窟寺重修佛经石像碑》-隋开皇十三年、《李君巧造像》-隋大业七年、《王辉儿造像》等)。杨守敬在《评碑记》中称《唐邕写经碑》谓:“书法丰破,与水牛山《文殊般若经》相似。”《集古求真》则称《唐邕写经碑》云:“书兼隶笔,然圆腴遒厚,实导唐贤先路。”此碑结字平稳,不尚奇险,字虽丰映,却没有所谓的“火气”。

高清局部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学处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
学处|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学处|什么是事忏与理忏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观照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观照|在娑婆世界为什么专凭自力,悟修甚难
观照|久念功深 必定见佛
观照|修证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开示
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开示|印光大师: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开示|谛闲法师: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开示|虚云老和尚:如何能脚踏实地呢?只有口诵心惟,朝斯夕斯的干!

☀联灯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常识|十二因缘法门
常识|五停心观

☀素食
素食|净心
素食|徐行处暑天
素食|本心
素食|中秋意

☀分享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赏析
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绢画地藏菩萨像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赏析|松广寺朝鲜佛画:华严经变相帧

☀阅读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阅读|华严不如艮卦?
阅读|皮袋歌——纪念虚云老和尚诞辰182周年
阅读|学佛应当心大而胆小

☀故事
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
故事|树神也来抢功德
故事|冤冤相报
故事|变成大鱼的国王

☀视频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问道宿命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问道宿命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当得宿命。”这一章主要是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才可以得到宿命通,另一个是怎么才能够亲自体证到至高无上的真理...

阅读|亲近善知识——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二十八)

阅读|亲近善知识——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二十八)

亲师古人心地未通,不远千里求师问道,既得真师,于是拗折①拄杖②,高挂钵囊③,久久亲近。太上④,则阿难⑤一生侍佛;嗣后历代诸贤,其久参知识者,未易悉举。只如慈明老人⑥下二尊宿:一则杨歧⑦,辅佐终世;一则...

禅诗欣赏——满树狂风满树花

禅诗欣赏——满树狂风满树花

定僧【唐】元稹落魄闲行不着家,遍寻春寺赏年华。野僧偶向花前定,满树狂风满树花。在落魄无聊之时,多数人选择会是“回家”,但诗人只是信步闲行,并不急着回家。一个“闲”字表示诗人又好像不是特别痛苦,原因是诗...

二十四节气|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二十四节气|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唐·李白《玉阶怨》这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早晚和午间温度的起伏能有十几度就在这一寒一热之间白天蒸腾空中的水土湿气入夜后便凝为露珠,贴在草叶花瓣上在朝阳...

观照|人生靠什么?(下)

观照|人生靠什么?(下)

前文回顾:观照|人生靠什么?(上)第二、靠自力不靠神意在《阿含经》里,佛陀曾告诫弟子说:“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是教信徒根据佛法的指示,自己去精进行持,才是学佛的正法;若学佛的人自己不努力,依赖...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乃今有扶佛人士,其未学佛之前,或急公好义,或恤贫喜施,或扶危济困,或崇善持正,虽未能契真性之妙净,而心意不觉常不自期于净也。逮其既闻佛法之后,劣先时之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