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行迹|济癫僧传(7)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

▲第二回  来处去高僧辞世

第三回  茅屋两言明佛性

▲第四回  灵光一点透禅机

▲第五回  近恋亲守身尽孝

▲第六回  远从师落发归宗




七、坐不通前真苦恼


却说道济随着监寺到云堂中来,只见满堂上下左右俱铺列着禅床,多有人坐在里面。监寺因指着一个空处道:“道济,此处无人,你可坐吧!”

道济就要扒上禅床去,却又不知该横该竖,因向监寺道:“我初入法门,尚不知怎么样坐的,乞师兄教我!”

监寺道:“你既不知,我且说与你听着:也不立,也不眠,腰直于后,膝屈于前,壁竖下路,不靠两边。下其眉而垂其止,交其手而接其拳。神清而爽,心静而安。口中之气,入而不出;鼻内之息,断而又连。一尘不染,万念俱捐;休生怠惰,未免招惩。不背此义,谓之坐禅。”



这道济听了这番言词,心甚恍惚,然已到此,无可奈何,只得勉强扒上禅床,照监寺所说之规矩去坐。

初时犹有精神支撑住了,无奈坐到三更时候,精神疲倦,忽然一个昏沉,早从禅床上跌将下来,止不住连声叫起苦来。监寺听见,慌忙进来说道:“坐禅乃入道初功,怎不留心,却贪着睡,以致跌下来!论起禅规,本该痛责,姑念初犯,且恕你这一次!若再如此,定然不饶!”监寺说完自去。

道济将手去头上一摸,已跌起一个大疙瘩来了,无可奈何,只得挣起来又坐。



坐到后来,益发睡思昏昏,不知不觉又跌了下来。监寺听见,又进来说了一番。不期道济越坐越挣挫不来,一连又跌了两跤,,跌得头上七块八块的青肿。监寺大怒道:“你连犯禅规,若再饶你,你越发怠惰了!”遂提起竹片道:“新剃光头,正好试试!”

便向头上一下打得道济抱着头乱叫道:“头上已来了许多疙瘩,又加这一竹片,疙瘩上又加疙瘩,叫我如何当得起?我去告诉师父!”

监寺道:“你跌了三四次,我只打得你一下,你倒还要告诉师父!我且再打你几下,免得师父说我卖法!”提起竹片又要打来。

道济方才慌了道:“阿哥!是我不是,饶了我吧!”监寺方冷笑着去了。



渐渐天明,道济走起来,头上一摸,七块八块的无数疙瘩,连声道:“苦恼苦恼!才坐得一夜,早已满头疙瘩,若坐上几月,这颗头上,哪里安放得这许多疙瘩?真个苦恼!”只是入了禅门,又不好退悔,且苦苦熬去。

又熬了两月,只觉禅门苦恼万千,趣味一毫也没有,因想到:“我来学佛,指望明心见性,有些会悟,今坐在聋听瞎视中,与土木何异。且在家时醇上美酒,香脆佳肴,尽我受用。到此地来,黄菜淡饭,要多吃半碗也不能,如何过得日子,不如辞过了长老还俗去吧,免得在此受苦!”



立定了念头,急急地跳下禅床来,往外就走,走到云堂门首,早有监寺拦住道:“你才小解过,为何又要出去?”

道济道:“牢里罪人,也要放他水火,这是个禅堂,就管得怎的紧?”

监寺没法便道:“你出去,须要速来。”

道济也不答应,出了云堂,一直走到方丈来。那远长老正在入定,伽蓝神早已告知其故,连忙出定,忽见道济已立在面前。遂问道济道:“你不去坐禅,来此做甚么?”



道济道:“上告吾师,弟子实实不惯坐禅,求我师放我还俗去吧!”

长老道:“我前日曾说过,出家容易还俗难。汝既已出家,岂有还俗之理?况坐禅乃僧家第一义,你为何不惯?”

道济道:“老师但说坐禅之功,岂不知坐禅之苦,待弟子细说与老师听听:


坐禅原为明心,这多时,茫茫漠漠,心愈不明。静功指望见性,那几日,昏昏沉沉,性愈难见。睡时不许睡,强挣得背折腰驼!立时不容立,硬竖的筋疲力倦。向晚来,膝骨伸不开,到夜深,眼皮睁不起。不偏不侧,颈项带无木之枷;难转难移,身体坐不牢之狱。跌下来脸肿头青,扒起时手忙脚乱。苦已难熬,监寺又加竹片几下;佛恩洪大,老师救我性命一条。”




长老笑道:“你怎将坐禅说得这苦,此非坐禅不妙,皆因你不识坐禅之妙。快去再坐,坐到妙方知其妙。自今以后,就坐得不如法,我且去叫监寺不要打你,你心下如何?”

道济道:“就打几下还好挨,只是酒肉不见面,实难打熬。弟子想:佛法最宽,岂一一与人计较,今杜撰了两句佛语,聊以解嘲,乞我师垂鉴。”

长老道:“甚么佛语,可念与我听。”

道济道:“弟子不是贪口,只以为一块两块,佛也不怪;一腥两腥,佛也不嗔;一碗两碗,佛也不管。不知是也不是?”

长老道:“佛也不怪不嗔,任你岂不自家惭愧,皮囊有限,性命无穷,决不可差了念头。”道济不敢再言。【待续】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观照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开示
开示|弘一法师:改习惯
开示|沩山灵祐禅师: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开示|虚云老和尚: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不定心所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素食
素食|动静寒温 自愧自悔
素食|放下
素食|闻教便行
素食|珍重

☀分享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赏析
赏析|敦煌写经精品:释慧湛《佛说生经》手稿
赏析|五世纪北魏石雕定光佛立像碑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赏析|宋代《五百罗汉·应身观音图》

☀阅读
阅读|紫柏禅师:于境缘不可意处,最为大幸
阅读|富贵留恋人
阅读|他非不足辨 己过当自修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故事
故事|厨房得遇文殊菩萨现身的灵隐祖师
故事|凡眼不识菩萨
故事|金色比丘尼
故事|被遗弃的弟弟

☀视频
视频|月德呈瑞 玉兔迎春
视频|生日祝福 福寿延绵
视频|灵隐问禅
视频|元宵佳节同欢乐 处处咸燃无尽灯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禅定果尊者(304)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禅定果尊者(304)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①

前文回顾:常识|五位百法:心法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②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常识|五位...

百喻经故事——伎儿作乐(52)

百喻经故事——伎儿作乐(52)

伎儿作乐——《百喻经》经文譬如伎儿,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王不与之。王语之言:“汝向作乐,空乐我耳;我与汝钱,亦乐汝耳。”释义有一个出名的乐师,国王请他去演奏,答应给他一千个银钱。等演奏完毕,...

历史|明代的藏经刻印事业——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十)

历史|明代的藏经刻印事业——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十)

明代的刻藏事业,前后共有五次。即洪武年间(1368—1398)初刻于南京的《南藏》,永乐年间(1403—1424)再刻于南京的《南藏》和刻于北京的《北藏》,在这以后有刻于杭州的《武林藏》,乃至万历年间...

历史|清初著名居士——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二)

历史|清初著名居士——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二)

清代居士之弘传佛学,成为近世佛教的支柱。清初著名的居士有宋文森、毕破、周梦颜、彭绍升四人。与彭同时的有罗有高、汪缙。清代中叶,有钱伊庵、江沅、裕恩、张师诚等;清末有杨文会、沈善登等,都是热心研究佛教的...

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很多佛弟子刚开始学佛时,虽然有猛利的发心,但是于日常的行仪则少有注意。学佛,原本是超凡入圣的事业,有一分恭敬,即有一分道德,想要自修有得、深入佛道,则必须要行仪审慎。凡是佛弟子,见佛像时,无论塑像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