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欣赏——迷失皆因一念差


返本还源

【明】浮峰普恩禅师

返本还源便到家,

亦无玄妙可称夸。

湛然一片真如性,

迷失皆因一念差。


“遮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夸”,什么是众生的本来面目,怎样证悟我们的正如佛性?其实本来就没有什么玄妙可寻可求,只要当下一念回头,返本归源即可就路还家。世人每每喜欢谈玄说妙,殊不知平常处即是玄妙处,舍平常而别求玄妙将是愈玄愈不妙矣。


“湛然一片真如性”,每一个人的真如佛性像朗朗一片晴空湛然长存,没有一点染污,又如一大光明明镜,只因为平时被烦恼、无明的尘埃遮盖了,才失去照明的妙用。“迷失皆因一念差”,其实觉与迷、善与恶、净与秽都只在我们一念之间,无边热恼当下一念即转即化为清凉甘泉。因烦恼本空无自性,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学人如可回光返照,见五蕴皆空,即入正觉之海,度一切苦厄。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借彼威德 生我福德——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中)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①

☀素食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南宋禅画《药山李翱问答图》欣赏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阅读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故事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视频
视频|秋夜步月
视频|遥想吾师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法讯|2023年4月5日杭州灵隐寺放生祈福法会

法讯|2023年4月5日杭州灵隐寺放生祈福法会

时间2023年4月5日(周三)上午七时地点杭州灵隐寺药师殿前随喜方式前往杭州灵隐寺客堂办理登记。咨询电话:0571-87968665放生祈福法会杭州灵隐寺每月农历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通过提倡科学放生...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下)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下)

前文回顾: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上)世尊告曰:“目犍连,这是它前世的业力所现。曾在人天导师、正等觉山王如来出世时,在山王如来的教法下有一位施主,受了三皈五戒。有一天,他对自己的妻子说:‘您是一位贤妻良...

历史|明代诸帝对藏传佛教的优遇——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三)​

历史|明代诸帝对藏传佛教的优遇——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三)​

明代对于喇嘛仍给以应有的宗教上优遇。洪武六年(1373)前元帝师喃迦巴藏卜入朝,即与以炽盛佛宝国师称号。洪武七年(1374)帕思巴后代公哥监藏巴藏卜入朝,又尊为帝师,加国师称号。设置西宁僧纲司,任喇嘛...

报名|邀您共读《中国石窟简史》——2023年云林书院明行读书会第四期报名

报名|邀您共读《中国石窟简史》——2023年云林书院明行读书会第四期报名

01书目介绍及阅读目的书名:《中国石窟简史》ISBN编号: 9787554021361作者: 常青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书院根据学员意愿统一采购或个人自行准备皆可)石窟寺就是在河畔山崖间开凿出来的...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瞿伽梨尊者(370)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瞿伽梨尊者(37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释教三字经|传心印 为禅宗 佛拈花 迦叶通

释教三字经|传心印 为禅宗 佛拈花 迦叶通

禅,全称禅那,译作思惟修,新译静虑,心定一境而审为思虑者。思惟修者,为寄于因之名,一心思惟研修为因,乃得此定心,故名为思惟修;静虑者,就当体而名之,其禅那之体为寂静而亦具审虑之用,故曰静虑。静即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