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贫妇施豆



佛陀在一个国家传授道法,国王广设布施,供养佛与众比丘。都城里有一位贫穷的老妇人,家中一无所有,平日里只能以乞讨活命。她听说国王正在为佛与众比丘设会供养,心中很是高兴。她也想为佛与比丘们做点贡献,可是家中空无一物,只能无奈地叹息。


这时,老妇人忽然看到别人施舍给她的一点儿黄豆,心中一亮。她抓起这些黄豆,急忙赶到王宫,想进宫里把这点黄豆布施在佛的面前。


可是,看门人看到这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捧着一点儿黄豆竟想进入王宫中供养佛陀,觉得很可笑,坚决不放她进去。




神通广大的佛陀在宫中察知这件事,他运用神力取走老妇人手中的黄豆,将其遍施在国王摆出的各种食物之中。国王在每种食物中都吃到了黄豆,非常生气,便叫来厨师,准备治罪。


佛陀在旁边劝阻道:“大王,这并不是厨师的错,这些黄豆是宫外一个贫妇所布施的。”


国王听后很不高兴。佛陀便接着说:“这位贫妇一片真善之心,虽是小小的一捧黄豆,也能协助国王施饭食,所以饭中都有黄豆。”


国王不以为然,说:“这点黄豆算什么?怎么能与我所布施的那些美味佳肴相比呢?”




佛陀说:“贫妇所施的黄豆虽然很微薄,但将来所获得的福善却一定比大王更多。”


国王很是不解,于是请教佛陀:“难道我这么丰厚的布施比不得贫妇手中一小捧黄豆的布施功德吗?”


佛陀向国王解释道:“贫妇的布施虽少,但却是她尽其所有的布施;大王布施的虽多,却全都是来自于百姓,于自己毫无损失。所以说,贫妇的布施多,而大王的布施少,因此贫妇所得的福报一定多于大王。”


国王听了这番话后深受启发,于是命人把贫妇请进宫中。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借彼威德 生我福德——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中)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素食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南宋禅画《药山李翱问答图》欣赏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阅读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故事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视频
视频|秋夜步月
视频|遥想吾师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月德呈瑞|照破无明 成就佛道

月德呈瑞|照破无明 成就佛道

般若,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名为智慧。智慧有三种,一者声闻智慧,二者辟支佛智慧,三者佛智慧。菩萨以质直清净心,修此三种智慧,故名为般若。为感谢大家一年来对【灵隐寺】公众号...

禅诗欣赏——隔牖风惊竹 开门雪满山

禅诗欣赏——隔牖风惊竹 开门雪满山

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唐】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这是一首雪夜思友诗。胡居士为信佛而不出家的清寒之士,全诗通过展现胡居士的形貌...

纪念|腊月初一 净土宗四祖竹林法照大师圆寂日

纪念|腊月初一 净土宗四祖竹林法照大师圆寂日

腊月初一净土宗四祖竹林法照大师圆寂日衡州钵中见圣境,台山一一悉亲造。净土得睹承远师,竹林恭承文殊教。并州佛声达宫闱,代宗遣使优旨诏。念佛之妙究如何,能令速成菩提道。法照大师(747—821),身世事迹...

禅诗欣赏——但能识得娘生面 草木丛林尽放光

禅诗欣赏——但能识得娘生面 草木丛林尽放光

示行素侍者【明】憨山德清禅师抛却身心礼法王,前程不必问行藏。但能识得娘生面,草木丛林尽放光。“抛却身心礼法王”,如何见到我们的本来面目,证悟自性法身?凡夫只因我执甚深,憎爱拣择故轮回生死;若能远离我执...

开示|弘一法师:改习惯

开示|弘一法师:改习惯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今依俗语而标题也。在家人之教育,以矫正习惯为主。出家人...

禅诗欣赏——涧户寂无人 纷纷来且落

禅诗欣赏——涧户寂无人 纷纷来且落

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来且落。在寂寞无人的深涧中,辛夷花默默开放。无生之喜,无灭之哀,纯然自足,不待人识。完全是诗人见性自足,任运自然地心境写照。释尊菩提树下证得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