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鸠舍尊尊者(346)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四十五尊至第三百五十四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肆拾陆尊

鸠舍尊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鸠舍尊尊者铜像


诗 偈


不贪富贵不会穷,不慕虚名人敬重。

立志纯朴任自然,做个快活逍遥翁。


偈 解


不贪图富贵的人不会贫穷,不贪慕虚名的人才受敬重。做人贵在淳朴,凡事顺其自然,便能做一个逍遥快活的人。


此偈教导我们,生活中宜保持淳朴的态度,不必慕恋浮华。须知一个人所遭所遇都有其因缘,对待这些事情的心态应保持平和,这样才会少烦恼。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结跏趺坐,神态严肃,全身枯藤缠绕。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肆拾陆尊鸠舍尊尊者,即鸠舍菩萨。《佛名经》中将他列为应当礼敬的十方菩萨之一。



据《十住毗婆沙论》卷五载,众生若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受持并诵念诸大菩萨,其中包括鸠舍菩萨。


佛教认为,众生不论贵贱贫富,生在凡夫地,都是因为过去所造种种而致。或因宿业而生罪,或从六根而起过,或以内心自邪思维,或借外境起于染着等等,皆可能导致堕落凡夫地。


因此,众生应至诚恳切,在诸佛菩萨前礼敬忏悔,所谓“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顿悟尊者(321)

周陀婆尊者(322)

住世间尊者(323)

灯导首尊者(324)

甘露法尊者(325)

自在王尊者(326)

须达那尊者(327)

超法雨尊者(328)

德妙法尊者(329)

士应真尊者(330)

坚固心尊者(331)

声响应尊者(332)

应赴供尊者(333)

尘劫空尊者(334)

光明灯尊者(335)

执宝炬尊者(336)

功德相尊者(337)

忍心生尊者(338)

阿氏多尊者(339)

白香象尊者(340)

识自生尊者(341)

赞叹愿尊者(342)

定拂罗尊者(343)

声引众尊者(344)

离净语尊者(345)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金刚藏尊者(369)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金刚藏尊者(369)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前文回顾:常识|五位百法:心法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欲、胜解、念、定、慧五个心所,缘各别的境相而得生起,故名别境。这五个心所,不像遍行五法周遍行于一切境起,只能对于各别的所乐(欲),决定(胜...

法讯|杭州灵隐寺众姓迎春吉祥普佛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众姓迎春吉祥普佛通启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大药尊尊者(350)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大药尊尊者(35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新闻|浙江省宗教团体联席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年11月2日,浙江省宗教团体联席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建设。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鲍秀英出席会议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省佛教协会会长光泉...

阅读|亲近善知识——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二十八)

阅读|亲近善知识——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二十八)

亲师古人心地未通,不远千里求师问道,既得真师,于是拗折①拄杖②,高挂钵囊③,久久亲近。太上④,则阿难⑤一生侍佛;嗣后历代诸贤,其久参知识者,未易悉举。只如慈明老人⑥下二尊宿:一则杨歧⑦,辅佐终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