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应赴供尊者(333)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二十九尊至第三百四十四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叁拾叁尊

应赴供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应赴供尊者铜像


诗 偈


日月星辰共三光,照临大地亮堂堂。

心地磊落无尘染,前途光明未可量。


偈 解


日月星辰的光芒照亮大地,给世间带来光明。人的心地若也能明亮无纤尘,就会前途光明,不可限量。


此偈教导我们,做人应胸怀坦荡,行事磊落,如果犯了过错,则当深切忏悔。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面露笑容,左手结印,右手置于右膝。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叁拾叁尊应赴供尊者,音译阿罗汉、阿罗诃。为佛十号之一。又作应真、应。指断尽一切烦恼,智德圆满,应受人天供养、尊敬者。亦即应受一切人天以种种香、花、璎珞、幢幡、伎乐等供养者。《禅苑清规》卷八:“僧为佛子,应供无殊,天上人间,咸所恭敬。”



据《佛本行集经》卷八载,悉达多太子于无忧树下降生时,向四方各行七步,以示其为世上无与伦比之胜者。《大般泥洹经》卷三举出四方七步之义,即:(一)东行七步,表示将为众生之导首。(二)南行七步,示现欲为无量众生作最上之福田。(三)西行七步,示现永断无尽的生老病死诸苦之最后身。(四)北行七步,示现已度化诸有生死。上述四者加上四维行七步、上行七步、下行七步三者,则称为周行七步。


尊者能使未度者度,未解者解,未安者安,未涅槃者涅槃,举足动步皆使众生受益。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顿悟尊者(321)

周陀婆尊者(322)

住世间尊者(323)

灯导首尊者(324)

甘露法尊者(325)

自在王尊者(326)

须达那尊者(327)

超法雨尊者(328)

德妙法尊者(329)

士应真尊者(330)

坚固心尊者(331)

声响应尊者(332)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历史|清初著名居士——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二)

历史|清初著名居士——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二)

清代居士之弘传佛学,成为近世佛教的支柱。清初著名的居士有宋文森、毕破、周梦颜、彭绍升四人。与彭同时的有罗有高、汪缙。清代中叶,有钱伊庵、江沅、裕恩、张师诚等;清末有杨文会、沈善登等,都是热心研究佛教的...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净除垢尊者(384)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净除垢尊者(384)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十月初三 道宣律师圆寂日佛戒弟子 依戒而住狂慧既兴 越畔而去师弘四分 戒光远著百世所依 法门一柱唐朝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子,他的母亲有一天梦到一轮太阳投入自己的腹中,就这样便怀孕了,...

恭迎|冬月十七 阿弥陀佛圣诞

恭迎|冬月十七 阿弥陀佛圣诞

12.10  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弥陀佛大愿王,慈悲喜舍难量。眉间常放白毫光,度众生极乐邦。八德池中莲九品,七宝妙树成行。如来圣号若宣扬,接引往西方。弥陀圣号若称扬,同愿往西方。 ...

云林物语|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云林物语|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刻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粉丰姿楚畹曾传擅国香,奇花如玉色偏良千红未羡桃林满,万绿宁誇柳径芳白帝初分瑶作蕊,素...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世人最慈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