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天魔娆佛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须陀洹:为声闻乘四果中最初圣果。又称初果,即断尽“见惑”的圣者所得果位。旧译作入流、至流、逆流,新译作预流。入流,意指初入圣者之流;逆流,谓断三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之流。又初证圣果者,预入圣道之法流,故称预流。


此处的天神是指欲界第六天的天主魔王。魔王的女儿相貌美丽,所以叫玉女,他把自己的女儿献给佛,做什么呢?想破坏佛的道心。


但是,佛不会让她扰乱,因为佛知道人的身体,只是一具臭皮囊,五脏六腑都是污秽的东西,依佛经上说,身体内有三十六种不净之物。


佛说:你来做什么呢?去!我不要用你。而魔王看见佛不接受玉女,更加尊敬他,就请佛开示佛道的意义。佛就跟他应机说法,魔王立即就证得初果,入于圣人之流,这就是佛降魔,把魔王度脱了。


释迦摩尼佛示现八相成道,其中之一即是降魔相。悉达多太子于菩提树下将成道时,魔王波旬献供三女,欲坏太子净行,太子以神力,变魔女成老母;魔王大怒,遍敕亿万魔军,上震天雷,雨热铁丸,挽弓放箭,刀轮器杖,交横空中,然所有恶器,一近太子,尽化为莲花,不能加害;群魔忧戚,悉皆迸散。


依照佛经,要对治色欲,可以作九种观想,又作九相、九想门、九想观,即对人尸体的丑恶形相,作九种观想。为不净观的一种,行之可断除我人对肉体的执着与情执。九想为:(一)青瘀想,又作想相坏、青想。观想风吹日晒,死尸变黄赤色,复又发黑青。(二)脓烂想,又作想相烂、绛汁想。观想死尸皮肉糜烂,自九孔出脓生虫。(三)虫啖想,又作想相虫啖、食不消想。观想蛆虫、鸟兽食尸。(四)膨胀想,又作想相青勃。观想死尸膨胀。(五)血涂想,又作想相红腐、脓血想。观想死尸脓血溢涂。(六)坏烂想,又作想相虫食。观想皮肉破裂、腐烂。(七)败坏想,又作想相解散。观想皮肉烂尽,仅存筋骨,七零八落。(八)烧想,又作想相火烧。观想死尸烧为灰烬。(九)骨想,又作想相生、枯骨想。观想死尸成为一堆散乱白骨。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②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问道宿命

请问善大
请问力明①

请问力明②

舍爱得道

明来暗谢

念等本空①

念等本空②

假真并观

推我本空

名声丧本

财色招苦

妻子甚狱

色欲障道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纪念|二月廿五 太虚大师圆寂日——志在整兴佛教僧会 行在瑜伽菩萨戒本

纪念|二月廿五 太虚大师圆寂日——志在整兴佛教僧会 行在瑜伽菩萨戒本

太虚大师,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1890年1月8日),圆寂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传入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折。唐初武德年间,中天竺瞿多提婆携带细毡上画象、结坛手印经本进献高祖,但“太武见而不珍”,结果其僧抑悒而归。贞观年中又有北天竺婆罗门僧持梵本奉进,唐太宗即敕令智通共梵僧翻译...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五百罗汉,一般指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参加第一次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为首,还有一说为跟随释迦牟尼佛传道的常随众五百弟子。佛教传入中国后,五百罗汉在五代时得到特别尊崇。吴越王钱氏造五百铜罗汉于天台...

隐踪巡觅|访灵隐记

隐踪巡觅|访灵隐记

编者按本公众号为增强与广大善信、游客互动,特开“隐踪巡觅”栏目,主要内容为信众、游客参访灵隐寺的游记(图文、视频等均可)或其他与灵隐寺、佛教等相关内容。今日刊发田翊宏的投稿《访灵隐记》,愿大家福慧双增...

禅诗欣赏——迷失皆因一念差

禅诗欣赏——迷失皆因一念差

返本还源【明】浮峰普恩禅师返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夸。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遮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夸”,什么是众生的本来面目,怎样证悟我们的正如佛性?其实本来就没有什么玄妙可寻可...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金富乐尊者(320)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金富乐尊者(32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