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灵隐|遥想吾师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秋季寻访古道,拾级而上,在古朴幽静的千年古刹中能听钟声杳杳,问禅悟道,还饱览山中星星点点的桂花。



灵隐桂花香,透过岁月时光的悠长,依然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时浓时淡,似有若无。桂花,其香气馥郁张扬,外形却含蓄而内敛。“山寺月中寻桂子”,桂花山雨遇到千年古刹,别有一番意境。



天竺一带原本就多桂树,每年仲秋时节,桂花灿灿,馥郁芬芳。唐诗人宋之问《灵隐寺》一诗,将天竺灵隐寺桂花浓郁远溢之香,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灵隐寺誌》卷一记载:“唐天宝中,尝雨桂子,有一子成树。”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中,记载灵隐桂花“状若珠玑,璀璨夺目”。灵隐寺的桂花有不同的品种,花期也不尽相同,淡雅的黄色,活泼的橙色,在灵隐的森然的树木之中辉映成趣,恰如灵隐古刹的黄墙,一份悠然,一份禅意。



桂花入茶,桂花的清雅和茶叶的韵味相融相通。其味香甜清幽,口感甘醇清爽,回味无穷,最为雅致,在忙碌喧嚣的生活之中,独守一隅,静静品香茗,观桂花,满寺幽香,意境悠远。杭州灵隐寺的桂花,那里的每一缕桂香都带着禅意,人行树下,被那细小温美的香气沉溺着,宛若袅袅梵音,醍醐灌顶,让你一下褪去心头上的繁芜,获得片刻隐逸的安闲。



桂花糕入口酥软香甜,细品一口,在这美好的秋天,增添一份份温暖的回忆。浓浓的桂花香配上一杯桂花清茶,便又是人间好时光。焚上一支香烛,当桂花的清香与寺庙里的檀香一起氤氲升起,那便是秋天里,自然和人文结合出最美妙的味道!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学处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佛是崇拜偶像吗——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上)

☀开示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②

☀素食
素食|日久心弥安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初唐阎宗造弥勒佛倚坐像
赏析|道信大师亲笔书写的禅宗三祖僧璨塔铭砖拓片
赏析|牧溪(传)《五祖荷锄图》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阅读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故事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故事|慈心因缘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故事|无言的感化

☀视频
视频|静观众妙
视频|祈福:万类生灵 同游妙庄严域
视频|雨歇千峰翠 烟飞万木稀
视频|秋夜步月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云林物语|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云林物语|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刻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粉丰姿楚畹曾传擅国香,奇花如玉色偏良千红未羡桃林满,万绿宁誇柳径芳白帝初分瑶作蕊,素...

百喻经故事——师患脚付二弟子(53)

百喻经故事——师患脚付二弟子(53)

师患脚付二弟子——《百喻经》经文譬如一师有二弟子。其师患脚,遣二弟子,人当一脚,随时按摩。其二弟子,常相憎嫉。一弟子行,其一弟子捉其所当按摩之脚,以石打折。彼既来已,忿其如是,复提其人所按之脚,寻复打...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辨疑之文,须先明权实顿渐四字,然后再论念佛参禅之为权为实为顿为渐,则可了无疑义矣。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

纪念|十月廿五 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圆寂日——是知吾师 必曼殊氏

纪念|十月廿五 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圆寂日——是知吾师 必曼殊氏

华严大海 汪洋莫拟若非大智 孰窥其底开法界门 示还源轨是知吾师 必曼殊氏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557—640),唐代雍州万年(陕西临潼县北)人,十八岁投因圣寺道珍禅师出家,法号法顺。因是宰相杜如晦的族叔...

百喻经故事——驼瓮俱失(75)

百喻经故事——驼瓮俱失(75)

驼瓮俱失——《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复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当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

禅诗欣赏——宽却肚皮常忍辱 豁开心地任从他

禅诗欣赏——宽却肚皮常忍辱 豁开心地任从他

布袋和尚偈【五代】契此和尚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布袋和尚一次外出化缘,有居士问他:“和尚何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