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很多佛弟子刚开始学佛时,虽然有猛利的发心,但是于日常的行仪则少有注意。学佛,原本是超凡入圣的事业,有一分恭敬,即有一分道德,想要自修有得、深入佛道,则必须要行仪审慎。


凡是佛弟子,见佛像时,无论塑像画像,皆应整衣礼拜,最少也要问讯或合掌。若在佛殿经堂见佛像,则必须礼拜。拜时当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唵·嚩日啰·斛。”(偈文只念一遍,咒语须念三遍)。


凡入佛殿经堂,不得携带器物,除佛经像及供佛物。入内不得东西顾视,必于礼拜后,始可抬头瞻仰。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又须默赞云:“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暂皈依,能灭三祇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凡在殿堂经行,必顺时针绕,三匝或七匝,皆须平视直行念佛。不得谈论世谛语言,即便是谈及佛法,亦勿高声。不得笑,不得坐,不得涕唾,不得倚壁靠桌。若咳嗽,须以袖掩口。

凡礼拜,无论是拜佛、拜塔、拜经、拜大沙门,都必须从容,五体投地,精勤作观,不得急落急起。


礼拜,有七种礼,包括:

一、我慢礼。谓依位次,无恭敬心,心驰外境,五体不具,如捣碓然。

二、唱和礼。谓心无静想,见人则身轻急礼,人去则身惰心疲,心散而口和。

三、身心恭敬礼。谓闻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精无厌怠。

四、发智清净礼。谓达佛境界,随心现量。礼一佛,则礼一切佛。礼一拜,则礼法界,诸佛法身融通故。

五、遍入法界礼。谓自观身心等法,从本以来,不离法界,佛我平等,今礼一佛,即礼法界诸佛。

六、正观礼。谓礼自佛,不缘想他佛,以一切众生,各有平等佛性故。

七、实相平等礼。谓上六种,有礼有观,自他两异,惟此一礼,无自他分别,凡圣一如,体用不二。故文殊菩萨云:能礼所礼性空寂云云。


此七种,前三名事礼,后四名理礼,学者当依后五种,不依前二。


常见世人,于佛经义则极其深慕赞叹,而于经像则多视若寻常,以为佛法不在经像。殊不知敬佛经像,原为成就自己品行、德行。如果于经像不敬,则其佛法妙理,又从哪里得呢?因此,作为佛弟子,皆应敬佛经像。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学处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观照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开示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妄期圣证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②

☀素食
素食|日久心弥安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闲静

☀分享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参加2022佛教论辩会感悟(一)

☀赏析
赏析|初唐阎宗造弥勒佛倚坐像
赏析|道信大师亲笔书写的禅宗三祖僧璨塔铭砖拓片
赏析|牧溪(传)《五祖荷锄图》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阅读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故事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故事|慈心因缘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故事|无言的感化(中)

☀视频
视频|静观众妙
视频|祈福:万类生灵 同游妙庄严域
视频|雨歇千峰翠 烟飞万木稀
视频|秋夜步月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素食|欢喜

素食|欢喜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晚晴集》本日食单青椒土豆豆芽炒粉丝 桂花糯米藕-青...

中国佛教协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倡议书

中国佛教协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倡议书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中秋佳节前,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云林公益基金会的中秋慰问活动,带着灵隐寺的净素月饼,还有灵隐寺常住师父们的殷殷心意与中秋祝福,送往杭城的多家福利机构。我是第一次参加此类公益活动,心情十分激动。天气渐凉,...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众所周知,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而这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其实来源于佛教。清代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这首诗说得就是喝腊八粥的由来...

阅读|慈悲道场忏法传——梁皇宝忏的由来

阅读|慈悲道场忏法传——梁皇宝忏的由来

慈悲道场忏法传此忏者,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后数月,帝常追悼之,昼则忽忽不乐,宵乃耿耿不寐。居寝殿,闻外有骚窣之声,视之,乃见一蟒盘躄上殿。睒晴呀口,以向于帝。帝大惊骇,无所逃遁。不得已,蹶然...

故事|三摩竭的智慧(下)

故事|三摩竭的智慧(下)

前文回顾:故事|三摩竭的智慧(上)当阿难邠坻的女儿三摩竭嫁进宫后,成为太子妃。迎娶当晚,太子就来到了三摩竭的住所。三摩竭见太子到来,根本不把他当做丈夫看待,一脚就把太子踢到床下,一连四、五天,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