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欣赏——不知谁是负恩人


国师三唤侍者

【宋】长灵守卓禅师

唤处分明应处亲,

不知谁是负恩人。

东家漏泄西家事,

却使旁人笑转新。


“唤处分明应处亲”,国师字字分明,声声唤醒主人公,而小侍者却不能直下承担,亲见本来。但于禅师看来,小侍者应也好,不应也好,确是句句皆亲,只是小和尚不知罢了。国师到得此境,早已三轮体空,还哪有什么报恩与负恩的分别知见呢?自然“不知谁是负恩人”。


“东家漏泄西家事,却使旁人笑转新”,祖师向上之意,非心非思,岂是言说可以相传?东家人自管东家事,西家人自管西家事,真如实相本是漏泄不得,纵然漏泄,未明者也只会不得,徒然执指为月,为明眼人所笑矣。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观照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开示
开示|沩山灵祐禅师: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开示|虚云老和尚: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开示|蕅益大师: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常识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常识|五位百法:百法无我

☀素食
素食|放下
素食|闻教便行
素食|珍重
素食|诚且恭敬

☀分享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赏析
赏析|五世纪北魏石雕定光佛立像碑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赏析|宋代《五百罗汉·应身观音图》
赏析|一幅与众不同的南宋佛画:西方三圣接引图

☀阅读
阅读|他非不足辨 己过当自修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阅读|蕅益大师自传:八不道人传
阅读|不可妄自尊大轻视古德 不可甘心暴弃不为豪杰

☀故事
故事|被遗弃的弟弟
故事|求福的人
故事|老虎转罗汉
故事|金色公主(上)

☀视频
视频|灵隐问禅
视频|元宵佳节同欢乐 处处咸燃无尽灯
视频|霏霏冻雨细无声 解洗梅花花上尘
视频|瑞草生嘉运 林花结早春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释教三字经|腾兰来 经像至 初译经 四十二

释教三字经|腾兰来 经像至 初译经 四十二

汉明帝派遣使臣去西域求法,当这十八人浩浩荡荡地向印度前进,途中经过月氏国,遇到了两位天竺的出家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秦景、王遵、蔡愔等就恭恭敬敬地说明了来意,而后邀请这两位出家人到中国来。于是,两位...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定拂罗尊者(343)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定拂罗尊者(343)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假真并观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假真并观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世界:意思是可毁坏的处所,略称界。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9)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9)

十九  显神通太后施钱却说济癫将缘簿丢与毛太尉,竟自回寺。首座问道:“你出走了半晌化得些么?”济癫道:“多已化了,后日皆完。”首座道:“今日一文也无,后日哪能尽有?”济癫道:“我自去化,不要...

新春福慧|上供三宝 下济众生

新春福慧|上供三宝 下济众生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都会互相来往拜年,拜年是世俗的礼节,见了面就要恭喜发财,取个吉祥。作为佛弟子,尤其是在家居士,在拜年的时候,也要说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的吉祥话,这是随顺世俗的礼节。既然拜年是世俗社...

百喻经故事——观作瓶(59)

百喻经故事——观作瓶(59)

观作瓶——《百喻经》经文譬如二人至陶师所,观其踏轮而作瓦瓶,看无厌足。一人舍去,往至大会,极得美膳,又获珍宝。一人观瓶而作是言:“待我看讫。”如是渐冉,乃至日没,观瓶不已,失于衣食。释义有两个人,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