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参加2022佛教论辩会感悟(二)


前文回顾: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参加2022佛教论辩会感悟(一)



2022年11月7日


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文|王春梅


11月7日参加“2022佛教论辩会”一天,在为辩手们精彩表现喝彩的同时,也对佛教有更多的领悟。一直以来,总感觉佛门庄严,教理深奥,僧众不苟言笑,在时下快餐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对当下的年轻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但是通过几场辩论赛,我充分体会到了主办方的用心,也对佛教中国化和修习佛法有了更深的认知。

在整个辩论过程中,一方面辩手们思维敏捷,条理明晰,威仪具足,体现了深厚的佛学造诣;另一方面,语言上攻守据理,且妙语连珠,每每精彩之时,现场高潮迭起,不仅展示了现代年轻僧才的风采,同时也让大众看到佛门弟子智慧、鲜活的一面。



中国的成语“舌灿莲花”出自佛教典故,《高僧传》中曾有记载:后赵国主石勒召见高僧佛图澄,想试验他的道行。佛图澄即取来钵盂,盛满水,烧香持咒,不多久,钵中竟生出青莲花,光色曜日,令人欣喜。后人便引“舌灿莲花”来譬喻说话的文采和美妙。

辩手法师们在激烈辩论中,双方引经据典,将高深的佛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使听众能明辩法义,从而树立正见,不再对佛法产生退却之心,对我们智慧的启迪是长久而深远的。

综合论辩过程的阐释和辩析,可以更多地观照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之中。无论个人身处何种环境,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也不分高调还是低调,修行不怠、乐善好施才是我们的正知正见,关键是我们的发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22年11月8日


善赴机缘  丰义味辩

文|慧灵


有缘能现场参加“2022年佛教论辩会”最后一天的决赛,法师们精彩、激烈的论辩让我震撼。法筵盛开,四众弟子云集,佛经中有云:“随其器量,善应机缘,为彼说法,是如来行。”现场的辩手、评委、观众们都是机缘成就,能在此共飨盛宴,法惠群生,各自受益。



决赛第一场的论辩主题是“佛教中国化更应从三藏典籍中汲取营养还是更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纵观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汉文大藏经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相互融合、融会贯通,既推进了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扎根与发展,也丰富、壮大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建立与传承。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吸收消化的特点。佛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的使命,但传统文化亦是我们的传承与坚持。围绕着佛教中国化的主题,辩手们双方滔滔不绝,各据一势,时有机锋妙语,台下观众纷纷叫好,气氛热烈。



精彩的论辩犹如一席法味盛宴,让听者心生恭敬,百听不厌,法师们结合时代特征的论点见解,随机施化,解疑除惑,这正是我们的善缘。我和佛教的机缘来最初自于家人,从来没想过自己如此幸运能值遇善知识。明白了善缘的珍贵、佛法的难闻难遇,令我更懂得感恩,以佛法的智慧投入到生活中去,做一个传播正能量的佛弟子。



请至杭州灵隐寺入口处右转

云林志工团】办公室咨询报名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学处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观照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开示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妄期圣证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②

☀素食
素食|日久心弥安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闲静

☀分享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参加2022佛教论辩会感悟(一)

☀赏析
赏析|初唐阎宗造弥勒佛倚坐像
赏析|道信大师亲笔书写的禅宗三祖僧璨塔铭砖拓片
赏析|牧溪(传)《五祖荷锄图》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阅读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故事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故事|慈心因缘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故事|无言的感化(中)

☀视频
视频|静观众妙
视频|祈福:万类生灵 同游妙庄严域
视频|雨歇千峰翠 烟飞万木稀
视频|秋夜步月

撰文|王春梅  慧灵(艺术团)

摄影|一叶  妙莲

美编|慧容

责编|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假真并观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假真并观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世界:意思是可毁坏的处所,略称界。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

禅诗欣赏——好去不须频下泪 老僧相伴有烟霞

禅诗欣赏——好去不须频下泪 老僧相伴有烟霞

送童子下山【唐】金乔觉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童子耐不住山院清寂想回家了,也许是因缘不合吧,也许...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请问力明①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请问力明①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志工感悟  法布施从分享开始十几年前我来杭州旅游,第一次来到灵隐寺,就被肃穆壮观的殿堂、庄严的佛像深深吸引;后来我来到杭州定居,再次来到灵隐寺,心中多了份岁月的历炼与沉淀,对人生与...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尽慈尊者(387)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尽慈尊者(387)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月德呈瑞|勤行善法 不自放逸

月德呈瑞|勤行善法 不自放逸

毘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精进有二种,一者身精进,二者心精进。菩萨以质直清净心,修是二种精进,故名为毘梨耶。为感谢大家一年来对【灵隐寺】公众号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将会为本条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