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很多佛弟子刚开始学佛时,虽然有猛利的发心,但是于日常的行仪则少有注意。学佛,原本是超凡入圣的事业,有一分恭敬,即有一分道德,想要自修有得、深入佛道,则必须要行仪审慎。


凡是佛弟子,见佛像时,无论塑像画像,皆应整衣礼拜,最少也要问讯或合掌。若在佛殿经堂见佛像,则必须礼拜。拜时当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唵·嚩日啰·斛。”(偈文只念一遍,咒语须念三遍)。


凡入佛殿经堂,不得携带器物,除佛经像及供佛物。入内不得东西顾视,必于礼拜后,始可抬头瞻仰。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又须默赞云:“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暂皈依,能灭三祇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凡在殿堂经行,必顺时针绕,三匝或七匝,皆须平视直行念佛。不得谈论世谛语言,即便是谈及佛法,亦勿高声。不得笑,不得坐,不得涕唾,不得倚壁靠桌。若咳嗽,须以袖掩口。

凡礼拜,无论是拜佛、拜塔、拜经、拜大沙门,都必须从容,五体投地,精勤作观,不得急落急起。


礼拜,有七种礼,包括:

一、我慢礼。谓依位次,无恭敬心,心驰外境,五体不具,如捣碓然。

二、唱和礼。谓心无静想,见人则身轻急礼,人去则身惰心疲,心散而口和。

三、身心恭敬礼。谓闻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精无厌怠。

四、发智清净礼。谓达佛境界,随心现量。礼一佛,则礼一切佛。礼一拜,则礼法界,诸佛法身融通故。

五、遍入法界礼。谓自观身心等法,从本以来,不离法界,佛我平等,今礼一佛,即礼法界诸佛。

六、正观礼。谓礼自佛,不缘想他佛,以一切众生,各有平等佛性故。

七、实相平等礼。谓上六种,有礼有观,自他两异,惟此一礼,无自他分别,凡圣一如,体用不二。故文殊菩萨云:能礼所礼性空寂云云。


此七种,前三名事礼,后四名理礼,学者当依后五种,不依前二。


常见世人,于佛经义则极其深慕赞叹,而于经像则多视若寻常,以为佛法不在经像。殊不知敬佛经像,原为成就自己品行、德行。如果于经像不敬,则其佛法妙理,又从哪里得呢?因此,作为佛弟子,皆应敬佛经像。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学处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观照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开示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妄期圣证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②

☀素食
素食|日久心弥安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闲静

☀分享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参加2022佛教论辩会感悟(一)

☀赏析
赏析|初唐阎宗造弥勒佛倚坐像
赏析|道信大师亲笔书写的禅宗三祖僧璨塔铭砖拓片
赏析|牧溪(传)《五祖荷锄图》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阅读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故事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故事|慈心因缘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故事|无言的感化(中)

☀视频
视频|静观众妙
视频|祈福:万类生灵 同游妙庄严域
视频|雨歇千峰翠 烟飞万木稀
视频|秋夜步月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有路不通世 无心孰可攀

禅诗欣赏——有路不通世 无心孰可攀

寒山诗【唐】寒山子自乐平生道,烟萝古洞间。野情多放旷,身伴白云间。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前山。“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禅者与道一体的生活自是其乐无穷的,烟雾弥漫中的青萝,青萝掩...

禅诗欣赏——何处江村人夜归

禅诗欣赏——何处江村人夜归

秋江【宋】寂寥道潜禅师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这首《秋江》将秋江由黄昏至初夜时的氛围凝练为宁静与寥廓,表现了一位心境空幽清澄的禅者对大自然诗意的独特把捉。夕阳正...

禅诗欣赏——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禅诗欣赏——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宋】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1056年诗人苏轼与其弟苏辙赴汴京应试过河南渑池...

百喻经故事——梵天弟子造物因(61)

百喻经故事——梵天弟子造物因(61)

梵天弟子造物因——《百喻经》经文婆罗门众皆言:“大梵天王是世间父,能造万物。”造万物主者有弟子,言我亦能造万物。实是愚痴,自谓有智,语梵天言:“我欲造万物。”梵天王语言:“莫作此意,汝不能造。”不用天...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冬月初四 印光大师往生纪念日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冬月初四 印光大师往生纪念日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第五位无为法,为是造作的意思,一切有生灭的法,均由众缘造作而有生、有灭,故名有为。真如等六种,寂寞冲虚,湛然常住,无生灭造作,故名无为。略有四义:(一)不生不灭,即简生住异灭四相。(二)无去无来,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