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②

前文回顾:

常识|五位百法:心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②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恃己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


从根本上说,由有我执故心高举,于殊胜的功德法和有功德的人,心不谦下;由此生死,轮转无穷,受诸痛苦,所以说生苦为业。


不慢即善心所中惭一分摄,若崇重于他,即不起慢了。慢障不慢,亦即没有崇重贤善的惭心之故。


慢有七种差别,依于下中上三品及我处与德处五法上生起。七慢,即(1)慢、(2)过慢、(3)慢过慢、(4)我慢、(5)增上慢、(6)卑慢、(7)邪慢。

依下品及中品处,生起第一“慢”:于劣计己胜,于等计己等,心高举为性。依中品及上品处,生起第二“过慢”:于等计己胜,于胜计己等,心高举为性。依上品处,生起第三“慢过慢”:于胜计己胜,心高举为性。依于我蕴处,生起第四“我慢”:于五取蕴随计为我、我所,心高举为性。依辨胜德处,生起第五“增上慢”:于未得的增上殊胜所证之法,及虽得少分,于所未得,谓我已得,心高举为性。增上殊胜所证法,指圣无漏果及三摩地等超过常人的法,未得谓得,而自矜倨。依上品处,生起第六“卑慢”:对于他多分殊胜功德,计自己仅少分下劣,如是心高举为性。依辨胜德处,生起第七“邪慢”:自己实在没有功德,妄计自己有功德,如是心高举为性。


第五“增上慢”与第七“邪慢”,都是于未得的功德处生起。这有什么差别呢?有三种差别:(一)增上慢于他相等功德或他殊胜功德生起,邪慢是于无功德处生起。(二)增上慢内外道皆起,邪慢唯外道起。(三)增上慢异生圣者皆起,邪慢唯异生起。


: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


依《瑜伽》五十八卷,说疑有五相差别,即于他世作用(从此世往他世的作用)、因、果、四谛、三宝中,心怀犹豫。这里说诸谛,亦摄尽《瑜伽》所说的五相。因为谛是真实义,他世作用等皆是真实事理,即缘事缘理俱起疑惑。


由有疑故,令慧于事理不决,怀犹豫心,则善法不生,故论说障不疑及善品为业。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下)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下)

前文回顾: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上)世尊告曰:“目犍连,这是它前世的业力所现。曾在人天导师、正等觉山王如来出世时,在山王如来的教法下有一位施主,受了三皈五戒。有一天,他对自己的妻子说:‘您是一位贤妻良...

纪念|十月廿七 云岩昙晟禅师圆寂日——洞山之师 一派之源

纪念|十月廿七 云岩昙晟禅师圆寂日——洞山之师 一派之源

大雄虎子  忽追风来  俗气不除  一讶眼开乃惊药山  别有长处  折脚铛儿  出手提去百丈廿年  心灯不续&...

故事|路要自己走

故事|路要自己走

佛陀在印度北方一个叫舍卫城时,有位年轻人每天晚上都会来听佛陀说法,可是好多年过去了,他的修行还是没有很明显的进步。一天晚上,年轻人早早就来到了佛所,发现只有佛陀一个人,便走向佛陀说:“佛陀,我心中常常...

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上)

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上)

释敬安(1851—1912),字寄禅,号八指头陀,俗姓黄,名读山,湖南湘潭石潭人氏。曾先后任湖南衡阳罗汉寺、衡山上封寺、大善寺、宁乡沩山密印寺、湘阴白霞寺、万福禅林、长沙上林寺、浙江天童寺住持。一九一...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智明破魔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智明破魔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凡夫烦恼很多,好比面临一万个敌人,而发心修道,...

百喻经故事——​磨大石(43)

百喻经故事——​磨大石(43)

磨大石——《百喻经》经文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经历日月,作小戏牛。用功既重,所期甚轻。释义有一个人,每天很勤劳地磨一块大石头,经过几年的功夫,把它磨成一个小戏牛,结果只能当玩具,没别的用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