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十月廿七 云岩昙晟禅师圆寂日——洞山之师 一派之源

大雄虎子  忽追风来  俗气不除  一讶眼开

乃惊药山  别有长处  折脚铛儿  出手提去

百丈廿年  心灯不续  顶上花冠  轮王最独

禅之深旨  女不系裙  日夜未眠  不字成文

默笑同条  生死何别  啮指把针  末后始决

善来价公  亲传宝镜  鸾凤冲霄  不留兆朕

云岩昙晟禅师(782—841),药山惟俨禅师之法嗣,俗姓王,钟陵建昌(今江西省进贤境内)人。《宋高僧传》记载,昙晟禅师在出生时,“始生有自然胎衣,右袒犹缁服焉”,示不可思议显现。童真入道于石门,与惟俨禅师的药山道场相去不远。


昙晟禅师成年时接受了具足戒,之后首先去参谒了百丈怀海禅师,并在百丈那里事师二十年之久,却未领悟玄旨,决定从江西折回湖南,来到药山禅师门下参学,了却心疑。

当昙晟禅师来到药山禅师会下时,药山禅师问他何处来,昙晟禅师向药山禅师说明了他的来历之后,药山禅师便一一询问他在百丈处所学,由是遂有以下接机语句:


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

师曰:“寻常道:‘有一句子,百味具足’。”

山曰:“咸则咸味,淡则淡味,不咸不淡是常味。作么生是‘百味具足’底句?”

师无对。

山曰:“争奈目前生死何!”

师曰:“目前无生死。”

山曰:“在百丈多少时?”

师曰:“二十年。”

山曰:“二十年在百丈,俗气也不除。”


他日侍立次,山又问:“百丈更说甚么法?”

师曰:“有时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内会取’。”

山曰:“三千里外,且喜没交涉。”

山又问:“更说甚么法?”

师曰:“有时上堂,大众立定,以拄杖一时趁散。复召大众,众回首。丈曰:‘是甚么?’”

山曰:“何不早恁么道?今日因子得见海兄!”

师于言下顿省,便礼拜。

在药山禅师这里,云岩昙晟禅师将在百丈门下参学的知见说出来,最后才从怀海散众后又召集大众回来叩问“是甚么”的机缘中,首肯了怀海的作略。 


昙晟禅师住山后,道名远布,四方禅者争相造访,“化徒孔勤,受益者众”,门下有传记者有良价、鉴洪、僧密、幽溪等四人。


会昌元年辛酉(841)十月二十六日,昙晟禅师示疾,命澡身竟,唤主事令备斋,来日有上座发去。至二十七夜归寂,茶毗得舍利一千余粒,瘗于石塔。此后李唐王朝还给他敕谥“无住大师”,而《宋高僧传·昙晟传》则谓圆寂于太和三年(829),谥“无相”,塔名“净胜”。


昙晟禅师所著《宝镜三昧》为曹洞宗重要文献之一,在他的“宝镜三昧”法门中明确首倡“偏正回互”说。不但得到药山惟俨禅师心印,而且直追乃祖石头希迁禅师《参同契》中的“即事而真”之理。

由洞山良价禅师转述昙晟禅师心义的《宝镜三昧》中,昙晟禅师妙用“宝镜”这一譬喻来体现禅法的本体,以“影”来譬喻禅法的“用”,世间的万事万物皆是真如之体的变现。这便如同那善鉴万物的宝镜一样,万物虽然同为一镜之所鉴,而万物之间又各自住位,互不相涉。


后来,洞山良价禅师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此后,洞山良价禅师更是以“偏正回互”禅法的根本宗旨,开禅门五宗曹洞一宗。


昙晟禅师一方面在禅法上则承嗣了石头这一系体用圆融的禅学思想,而另一方面也吸收了百丈禅师的农禅作风。在昙晟禅师的云岩道场,即使是日常的作务,也可以给门人提供开悟印心的因缘。例如,昙晟禅师有一次在煎茶,其师兄道吾禅师问他煎给谁吃,昙晟禅师说“有一人要”,道吾禅师则问他“何不教伊自煎”,昙晟禅师说:“幸有某甲在。”从中可以看出昙晟禅师十分善于从日常的细行中见出禅法的本体来。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学处
学处|佛法中的“药”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观照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开示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妄期圣证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素食
素食|离贪嫉
素食|日久心弥安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分享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赏析
赏析|(传)慈胜寺壁画二菩萨图
赏析|初唐阎宗造弥勒佛倚坐像
赏析|道信大师亲笔书写的禅宗三祖僧璨塔铭砖拓片
赏析|牧溪(传)《五祖荷锄图》

☀阅读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故事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故事|慈心因缘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故事|无言的感化(上)

☀视频
视频|我在灵隐做志工
视频|静观众妙
视频|祈福:万类生灵 同游妙庄严域
视频|雨歇千峰翠 烟飞万木稀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机关用尽不如君

禅诗欣赏——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垄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相传这是一代名诗人黄庭坚七岁时所作,表现了诗人早慧的诗才与颖悟的能力,用语浅白,却寓意不凡。夕阳西下时分,牧童吹着短笛,...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识自生尊者(341)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识自生尊者(341)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禅诗欣赏——一条青竹杖

禅诗欣赏——一条青竹杖

竹杖【宋】汾阳善昭禅师一条青竹杖,操节无比样。心空里外通,身直圆成相。渡水作良朋,登山堪倚仗。终须拨太虚,卓在高峰上。善昭禅师的《竹杖》,堪称是咏物禅诗中的上品。竹杖颜色青莹,节操卓越高古,它心空,身...

参访寺院:听经闻法

参访寺院:听经闻法

无论是在寺院听过法师讲经的居士还是常常自己课诵经典修习佛法的佛弟子,或是仅对佛教有一些涉猎的人,应该都听过、见过安在经典起首的偈子,这首偈子文义很明白,清楚地表达了佛法的庄严尊贵与微妙甚深。我们在佛门...

新闻|杭州灵隐寺入选2022年省级“宗教中国化场所”

新闻|杭州灵隐寺入选2022年省级“宗教中国化场所”

近期,浙江省民宗委下发了《关于确定2022年省级 “宗教中国化场所” 名单的通知》,公布杭州灵隐寺等2022年省级 “宗教中国化场所” 。这批宗教活动场所在平安建设、政治引领、教义阐释、文化润教、从严...

常识|弃睡眠盖

常识|弃睡眠盖

前文回顾:常识|弃贪欲盖什么是睡眠盖?内心昏暗,名为睡;五情暗蔽,将手足四肢,恣意放纵,所谓放浪形骸,恣意睡卧,名之为眠。如人端坐,自心不生贪欲,亦不瞋恚,但终日六识昏昏贪着睡眠。此睡眠盖,不只是昏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