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白香象尊者(34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二十九尊至第三百四十四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肆拾尊

白香象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白香象尊者铜像


诗 偈


人生有甜也有苦,事业或成或全无。

各安其位多努力,命自己立信也失。


偈 解


人生在世,有甜有苦,事业也有成有败,只要各安其位,勤奋努力,命运便会被自己掌握。


此偈教导我们,学习佛法应当勤奋探索,多学习,多研究。选定修行法门之后,当一门深入,这样必能有所受益。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身骑白象,神情严肃,双手结印。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肆拾尊白香象尊者,即白香象菩萨,因身发异香而得名。



据《维摩经义疏》卷一:“白香象,其香最胜,大士身香亦如是也。”白象,指全身洁白之象。以象有大威力而性情柔顺,故菩萨入母胎时,或乘六牙白象,或作白象形,表示菩萨性善柔和而有大势;且白象之六牙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


普贤菩萨乘白象,即比喻其大慈力。《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众名香,散天妙花,随从菩萨。”《摩诃止观》卷二上:“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萨无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负。无漏无染,称之为白。”


尊者身发异香,护持众生,宣讲佛法声如雷鸣,直入众生之心,清除诸种盖障,如乐音、似甘露,滋润众生,催引众生心中之法芽。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顿悟尊者(321)

周陀婆尊者(322)

住世间尊者(323)

灯导首尊者(324)

甘露法尊者(325)

自在王尊者(326)

须达那尊者(327)

超法雨尊者(328)

德妙法尊者(329)

士应真尊者(330)

坚固心尊者(331)

声响应尊者(332)

应赴供尊者(333)

尘劫空尊者(334)

光明灯尊者(335)

执宝炬尊者(336)

功德相尊者(337)

忍心生尊者(338)

阿氏多尊者(339)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新闻|浙江省宗教界人士2023年新春座谈会在杭州召开

2月2日,浙江省宗教界人士新春座谈会在杭州召开。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邱启文,副省长王成国出席座谈会,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致以新春祝福。邱启文充分肯定各宗教团体2022年的...

释教三字经|宋元照 继其后 著述多 善分剖

释教三字经|宋元照 继其后 著述多 善分剖

灵芝元照律师(1048—1116),浙江余杭人,俗姓唐,字湛然,号安忍子。他是北宋时期弘扬律宗和净土宗的一代高僧。据《佛祖统纪》记载,律师自己持戒精严,“常布衣持钵,乞食于市”,并且著作颇多。元照律师...

释教三字经|沩仰宗 示圆相 暗机投 义海畅

释教三字经|沩仰宗 示圆相 暗机投 义海畅

沩仰宗以沩山灵祐(771~853)与仰山慧寂(803~887)二师为宗祖,取沩、仰二字而为宗名。灵祐禅师,百丈怀海禅师之法嗣,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年十五即辞亲,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

云林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下)——《妙法莲华经》与莲华三喻

云林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下)——《妙法莲华经》与莲华三喻

前文回顾:云林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上)——佛经中为何常以莲花为喻?前文中已经解释了“莲华”喻“妙法”,可以突出《法华经》所阐释的义理是因赅果海、果彻因源的圆教。结合全经二十八品的内容,莲华之喻除了因...

素食|秋三月 静心

素食|秋三月 静心

古人认为,秋分之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转变,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秋分之后,气候越来越干燥,很多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干咳少...

百喻经故事——妇女患眼痛(85)

百喻经故事——妇女患眼痛(85)

妇女患眼痛——《百喻经》经文昔有一女人,极患眼痛。有知识女人问言:“汝眼痛耶?”答言:“眼痛。”彼女复言:“有眼必痛。我虽未痛,并欲挑眼,恐其后痛。”旁人语言:“眼若在者,或痛不痛。眼若无者,终身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