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白香象尊者(34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二十九尊至第三百四十四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肆拾尊

白香象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白香象尊者铜像


诗 偈


人生有甜也有苦,事业或成或全无。

各安其位多努力,命自己立信也失。


偈 解


人生在世,有甜有苦,事业也有成有败,只要各安其位,勤奋努力,命运便会被自己掌握。


此偈教导我们,学习佛法应当勤奋探索,多学习,多研究。选定修行法门之后,当一门深入,这样必能有所受益。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身骑白象,神情严肃,双手结印。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肆拾尊白香象尊者,即白香象菩萨,因身发异香而得名。



据《维摩经义疏》卷一:“白香象,其香最胜,大士身香亦如是也。”白象,指全身洁白之象。以象有大威力而性情柔顺,故菩萨入母胎时,或乘六牙白象,或作白象形,表示菩萨性善柔和而有大势;且白象之六牙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


普贤菩萨乘白象,即比喻其大慈力。《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众名香,散天妙花,随从菩萨。”《摩诃止观》卷二上:“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萨无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负。无漏无染,称之为白。”


尊者身发异香,护持众生,宣讲佛法声如雷鸣,直入众生之心,清除诸种盖障,如乐音、似甘露,滋润众生,催引众生心中之法芽。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顿悟尊者(321)

周陀婆尊者(322)

住世间尊者(323)

灯导首尊者(324)

甘露法尊者(325)

自在王尊者(326)

须达那尊者(327)

超法雨尊者(328)

德妙法尊者(329)

士应真尊者(330)

坚固心尊者(331)

声响应尊者(332)

应赴供尊者(333)

尘劫空尊者(334)

光明灯尊者(335)

执宝炬尊者(336)

功德相尊者(337)

忍心生尊者(338)

阿氏多尊者(339)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历史|清代著名的画僧和诗僧——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四)

历史|清代著名的画僧和诗僧——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四)

清初,明末遗民出家为僧的颇多。其知名的有戒显、澹归、药地、蘖庵、担当、大错等,这些人物都以诗文为世所重。而八大山人、石涛、石溪、渐江以擅画,被称为清代四大画僧。八大山人,俗名朱耷,为明朝宗室,明亡出家...

禅诗欣赏——粥罢教令洗钵盂

禅诗欣赏——粥罢教令洗钵盂

洗钵去【宋】宏智正觉禅师粥罢教令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而今昏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粥罢教令洗钵盂”,古来许多学僧参访学道时,师父并没有跟他们讲说什么高妙的佛法,总是叫他们先去洗碗扫地,很多人却...

释教三字经|善男女 皆生信 求出家 期现证 建十寺 安僧尼 三宝备 始于兹

释教三字经|善男女 皆生信 求出家 期现证 建十寺 安僧尼 三宝备 始于兹

这里是说到汉明帝时,佛教初入中国僧道斗法的故事,其间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显现神变,为当时在场的善男信女亲眼所见。这些善男女各个都生起强烈的信心,纷纷要求出家,期望证得自心,也能显现心体上的妙用。摄摩...

赏析|明代宫廷水陆画《罗刹众图》

赏析|明代宫廷水陆画《罗刹众图》

水陆画《罗刹众图》绢本 设色 规格:143.7x81.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幅无名款,旧题宋人画,对照克利夫兰博物馆藏明代罗刹众图,与此画风正同。诸天各持法器,随从骑乘护持,皆侧身向右,坐...

赏析|元人罗汉图

赏析|元人罗汉图

佚名 元人罗汉图绢本设色尺寸:76×38.5 cm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

新闻|中国佛教讲经法师高级研习班第四学期结课

新闻|中国佛教讲经法师高级研习班第四学期结课

9月7日下午,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杭州市佛教协会协办、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和杭州灵隐寺共同承办的“中国佛教讲经法师高级研习班”第四学期在灵隐寺圆满结课。8月19日至9月7日,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