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十月廿五 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圆寂日——是知吾师 必曼殊氏

华严大海 汪洋莫拟

若非大智 孰窥其底

开法界门 示还源轨

是知吾师 必曼殊氏

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557—640),唐代雍州万年(陕西临潼县北)人,十八岁投因圣寺道珍禅师出家,法号法顺。因是宰相杜如晦的族叔,俗姓杜,世人又称为杜顺和尚。因圣寺初创之时,因道珍禅师道行高深,曾感得一犬前来协助,该犬受感化亦守戒过午不食。由于有此异相,四处远近乡邻皆来归附,隋文帝也十分钦崇,每个月都恭敬供养,因圣寺于是顺利建成。


杜顺和尚亲眼目睹了师父的这些事迹,更加倍珍惜机缘,十分精进地跟随道珍禅师修习禅定,有许多感应。有一年,唐太宗生热病,下诏向杜顺问:“朕为劳热所苦,以大师的神力何以灭除?”杜顺说:“皇上以圣德统治天下,小病何忧?但颁大赦,圣躬自安。”唐太宗听从他的建议,下诏大赦天下,病马上就好了。唐太宗为表彰杜顺,赐号为“帝心”。从此,杜顺和尚的德号就闻名于天下了。

然而杜顺和尚对自己的这些神异事迹并不放在心上,而是专心研究、弘扬华严经的宗旨,深得法要。他晚年隐居在终南山,曾作法界观文,感得海会菩萨的现身赞叹,为了验证文章是否契合佛心,他把书投到火里烧,结果完好无损,没有烧掉一个字。杜顺和尚所撰著作有《华严法界观门》《十门实相观》《会诸宗别见颂》《华严五教止观》《五悔文》等,多贬抑浮词,彰显正理。尤其是《华严法界观门》与《华严五教止观》二书,包含了华严宗最初的判教说和法界圆融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为华严宗初祖。


杜顺和尚一生致力于弘扬华严、培养僧才,其弟子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就是华严二祖智俨大师。据华严宗三祖法藏法师为智俨大师所作的传中记载:“年十二,有神僧杜顺,无何而入其舍,抚俨顶谓景曰:此我儿,可还我来。父母知其有道,欣然不吝。顺即以俨付上足达法师,令其训诲,晓夜诵持,曾无再问。后属二梵僧来游至相,见俨精爽非常,遂授以梵本,不日便熟。梵僧谓诸僧曰:此童子当为弘法之匠也,年甫十四,即预缁衣。”


由此可见,智俨大师虽未亲随杜顺和尚学习,但是跟随杜顺和尚指定的首座弟子达法师学习,等于亲传。而且智俨大师始终不忘师恩,在自己后续的著作中常常提到受法的来源,如《华严一乘十玄门》一文,就明确写着“大唐终南太一山至相寺释智俨撰,承杜顺和尚说”。

杜顺和尚慈悲智慧无量,然而还有跟随多年的弟子未能全心仰信自己的师父。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一位追随他多年的弟子来向他告假,说是要到五台山去朝礼文殊菩萨的道场。杜顺和尚听了,也不阻止弟子,只是微笑着准许了他的告假,还赠他一首偈:

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

文殊只这是,何处觅弥陀?


弟子仍旧未能领会他的意思,便收拾行囊向五台山出发了。好不容易走到五台山下,他向一个老人问路说:“我想到五台山去顶礼文殊菩萨,不知要怎么走了?”老人说:“文殊菩萨现在不在五台山,而是在终南山,就是高僧杜顺和尚呀。”弟子听了,心头一惊:杜顺和尚不正是自己的师父吗?于是兼程赶回终南山。等他赶到终南山时,杜顺和尚已经坐化了,甚至无缘见到师父的最后一面。


贞观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杜顺和尚安然坐化于长安南郊义善寺,享年八十四岁。临终时有双乌飞了进来,悲恸哀叫,久久不肯离去。圆寂后肉身不坏,并且散发中清香,葬在樊川北原,后来肉身塔建在长安的华严寺。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学处
学处|有关念佛的三个困惑,你是否也有呢
学处|佛法中的“药”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观照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开示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妄期圣证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素食
素食|离贪嫉
素食|日久心弥安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分享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赏析
赏析|(传)慈胜寺壁画二菩萨图
赏析|初唐阎宗造弥勒佛倚坐像
赏析|道信大师亲笔书写的禅宗三祖僧璨塔铭砖拓片
赏析|牧溪(传)《五祖荷锄图》

☀阅读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故事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故事|慈心因缘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故事|无言的感化(上)

☀视频
视频|我在灵隐做志工
视频|静观众妙
视频|祈福:万类生灵 同游妙庄严域
视频|雨歇千峰翠 烟飞万木稀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恭迎|腊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恭迎|腊月初八 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腊八2022.12.30佛宝赞无穷,功成无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本师释迦牟尼佛,尘点劫前,早已成就正觉,为了化度众生,才数数示生...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世人最慈悲的...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识自生尊者(341)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识自生尊者(341)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释教三字经|修多罗 是经藏 毗奈耶 是律藏 阿毗昙 是论藏

释教三字经|修多罗 是经藏 毗奈耶 是律藏 阿毗昙 是论藏

修多罗:又作修单罗,修妒路,素怛缆,素呾缆等。意译为线或契经。谓如以线贯花,使之不散,言教能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故名之为线。契经,则是契于理,合于机,故曰契;贯穿法相,摄持所化,如经之于纬,故曰经。于经...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十月初三 道宣律师圆寂日佛戒弟子 依戒而住狂慧既兴 越畔而去师弘四分 戒光远著百世所依 法门一柱唐朝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子,他的母亲有一天梦到一轮太阳投入自己的腹中,就这样便怀孕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修无德尊者(352)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修无德尊者(35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