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提婆长尊者(364)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五十五尊至第三百七十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陆拾肆尊

提婆长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提婆长尊者铜像


诗 偈


三国鼎立蜀吴魏,一代天骄沉沙去。

鉴古知今智者有,狂傲骄奢非可取。


偈 解


历史上多少兴衰事,即使如三国时期的天骄枭雄,也都灰飞烟灭,沉沙而去。智者都有鉴古知今的能力,聪明人断然不可骄狂奢靡。


此偈教导我们,纵观历史,即便是最有权势的人也要面对死亡和失去,并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既然无常迅速,又怎么能不赶快提起道心,精进修行呢。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双脚交叉,胸前有一小罗汉,双手于胸前结印。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陆拾肆尊提婆长尊者,为有部毗昙学大家,东晋时来我国广译有部论典之名僧。又作僧伽提和、僧迦禘婆。意译为众天。北印度罽宾国人,俗姓瞿昙,故又称瞿昙僧伽提婆。



尊者学通三藏,尤擅长阿毗昙心论,常诵三法度论。为人俊朗有深鉴,而仪止温恭。前秦建元年中(365~384),远来长安。十九年四月应比丘法和之请,与竺佛念共译阿毗昙八犍度论二十卷,十月圆满。翌年,高僧道安主持译出之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即请师与僧伽跋澄、昙摩难提共宣梵文。后昙摩难提曾译出中阿含经及增一阿含经,文义颇多差谬,而当时僧界硕彦道安亦已示寂,又值关中大乱,故欲修正而未果。


后数年,关东清平,师与法和暨门徒,东游洛阳,四、五年间,研讲阿含等经,遂通晓华语,乃更译出阿毗昙心及鞞婆沙等论,并改定先出之众经。未久,姚兴立于关中,法事甚盛,法和遂入关中,提婆应慧远之请,渡江登庐山。


东晋太元十六年(391)于般若台译出阿毗昙心论四卷及三法度论二卷。隆安元年(397)游建业,颇受晋室王公及风流名士崇信。时琅琊王司马珣素来荷持正法,曾建立精舍,广招学众。提婆既来,王即延请,乃于其舍宣讲阿毗昙,名僧毕集,众皆悦悟。是年冬,王招集京都义学沙门慧持等四十余人,更请提婆重译中阿含经。计其所译经典约百余万言,道化声誉颇高,东汉安世高以来,无出其右者,后不知所终。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顿悟尊者(321)

周陀婆尊者(322)

住世间尊者(323)

灯导首尊者(324)

甘露法尊者(325)

自在王尊者(326)

须达那尊者(327)

超法雨尊者(328)

德妙法尊者(329)

士应真尊者(330)

坚固心尊者(331)

声响应尊者(332)

应赴供尊者(333)

尘劫空尊者(334)

光明灯尊者(335)

执宝炬尊者(336)

功德相尊者(337)

忍心生尊者(338)

阿氏多尊者(339)

白香象尊者(340)

识自生尊者(341)

赞叹愿尊者(342)

定拂罗尊者(343)

声引众尊者(344)

离净语尊者(345)

鸠舍尊尊者(346)

郁多罗尊者(347)

福业除尊者(348)

罗余习尊者(349)

大药尊尊者(350)

胜解空尊者(351)

修无德尊者(352)

喜无著尊者(353)

月盖尊尊者(354)

栴檀罗尊者(355)

心定论尊者(356)

庵罗满尊者(357)

顶生尊尊者(358)

萨和坛尊者(359)

直福德尊者(360)

须那刹尊者(361)

喜见尊尊者(362)
韦蓝王尊者(363)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顿悟尊者(321)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顿悟尊者(321)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忍心生尊者(338)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忍心生尊者(338)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新闻|第三届灵隐山文化国际论坛暨《灵隐寺志》研究工作坊会议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新闻|第三届灵隐山文化国际论坛暨《灵隐寺志》研究工作坊会议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4月8日,第三届灵隐山文化国际论坛暨《灵隐寺志》研究工作坊会议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来自佛教界、学术界共40余位法师、学者代表汇聚灵隐寺,同览灵山风光,共觅林泉之趣,围绕“灵隐书藏”主题展开研讨。▲杭州佛...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德净悟尊者(316)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德净悟尊者(316)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新闻|“之江问道”—— 浙江省佛教协会般若讲堂首讲圆满

新闻|“之江问道”—— 浙江省佛教协会般若讲堂首讲圆满

2022年8月5日上午,“之江问道”——浙江省佛教协会般若讲堂第一讲在杭州佛学院开讲,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作了“从《金刚经》中读懂崇俭戒奢的意义”的主题讲座。▲讲座现场浙江省民宗...

故事|大龟的因缘(下)

故事|大龟的因缘(下)

前文回顾:故事|大龟的因缘(上)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远处海天交际的地平线上,有一座大岛缓缓地飘动过来。当“大岛”愈来愈近时,商人们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背宽有一里的大海龟。大海龟听到了商人们的哭号,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