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提婆长尊者(364)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五十五尊至第三百七十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陆拾肆尊
提婆长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提婆长尊者铜像
诗 偈
三国鼎立蜀吴魏,一代天骄沉沙去。
鉴古知今智者有,狂傲骄奢非可取。
偈 解
历史上多少兴衰事,即使如三国时期的天骄枭雄,也都灰飞烟灭,沉沙而去。智者都有鉴古知今的能力,聪明人断然不可骄狂奢靡。
此偈教导我们,纵观历史,即便是最有权势的人也要面对死亡和失去,并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既然无常迅速,又怎么能不赶快提起道心,精进修行呢。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双脚交叉,胸前有一小罗汉,双手于胸前结印。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陆拾肆尊提婆长尊者,为有部毗昙学大家,东晋时来我国广译有部论典之名僧。又作僧伽提和、僧迦禘婆。意译为众天。北印度罽宾国人,俗姓瞿昙,故又称瞿昙僧伽提婆。
尊者学通三藏,尤擅长阿毗昙心论,常诵三法度论。为人俊朗有深鉴,而仪止温恭。前秦建元年中(365~384),远来长安。十九年四月应比丘法和之请,与竺佛念共译阿毗昙八犍度论二十卷,十月圆满。翌年,高僧道安主持译出之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即请师与僧伽跋澄、昙摩难提共宣梵文。后昙摩难提曾译出中阿含经及增一阿含经,文义颇多差谬,而当时僧界硕彦道安亦已示寂,又值关中大乱,故欲修正而未果。
后数年,关东清平,师与法和暨门徒,东游洛阳,四、五年间,研讲阿含等经,遂通晓华语,乃更译出阿毗昙心及鞞婆沙等论,并改定先出之众经。未久,姚兴立于关中,法事甚盛,法和遂入关中,提婆应慧远之请,渡江登庐山。
东晋太元十六年(391)于般若台译出阿毗昙心论四卷及三法度论二卷。隆安元年(397)游建业,颇受晋室王公及风流名士崇信。时琅琊王司马珣素来荷持正法,曾建立精舍,广招学众。提婆既来,王即延请,乃于其舍宣讲阿毗昙,名僧毕集,众皆悦悟。是年冬,王招集京都义学沙门慧持等四十余人,更请提婆重译中阿含经。计其所译经典约百余万言,道化声誉颇高,东汉安世高以来,无出其右者,后不知所终。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