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这两句话,是宗门下的话,要把三藏十二部经翻破了,也找不到。宗门下的话,与教下的不同在哪里?教下的,他是不论你们的心行上如何,他是一直说下去,宗门的话要在你们当下的心行上说,不同的就在这里。


你们就将一个“念佛是谁”参参,幽幽雅雅的,清清净净的,不觉到有人,也不觉到有我,难道还有其他的事吗?还是“念佛是谁”,并没两个。这样子,一天到晚,自自在在,寂寂静静,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子?已悟过来,就不同了。何以呢?你把眼睛睁开一望,就要大叹一声,不悟倒也罢了,这一悟还有这么多的事!多!多!多!

譬如甚么呢?就如,我们三十年前住的一个老家,是一间小小的房子,里面摆设器具。今天已经离开了三十年没有到过家里一次,望也没望过。忽然今天到家,一脚把门打开,抬头一望,很不好的:桌案上的灰尘,地下的绿苔,多么厚的!锅里老鼠窠,佛前猫屎、蛛网……不晓得有多少。这一看,要说不要这一间小房吗,到处没有我住的地方;不然,又看不下去。只好慢慢的,一件一件的来扫除。所好者,幸喜两只眼睛打开了!若不是打开眼睛,哪知道有这许多的不是呢?


这是譬喻,会到法上是甚么?未悟的人,一天到晚在生死、烦恼中,业障、妄想中,毫不知觉。即使知道,只是从人家的言说中听来,或在经典上见到,没有脚踏实地。外边来的见到,虽见而犹如未见。所以他在用功时,只有工夫在。今天忽然开了悟,就如隔了三十年的老家一间房子,今天一脚到了家一样。眼睛打开一望,才知道还有这么的许多事在!既然有事,当然要一件一件的处理。古人有两句话是证明我们工夫到了这步田地的,他说:“未进门来犹自可,一进门来事更多。”这两句话的意义就与今天说的一样。

对于这许多话与你们讲,真是不要讲。不过,宗门下这许多话,都是圆因、圆种,你们工夫虽未到,把这一种圆种种下去,将来的收获很好很好的。但是,你们这么多的人,哪里会没有门头、户口的人?捕风、捉影,光影门头,一知、半解大概有的,不见得没有。那么,能可以把风捉住,影子抓住,也算是难得的。譬如我在说家里的事,你们虽然没有进来,门头、户口的人在门外,不可以听听吗?虽属门外汉,究竟我在家里的话,你在门外还听得到。假若动一脚,当然就进门来了。就怕你远隔三千里,门外汉一句话还安不上!连这一类还不许,你知道还有甚么用?不可!


到了这一步田地的人,有了这一点受用,虽然有这许多的事,还不以为多;你到了这里,不但不怕多,还要愈多愈好。若要怕多事,倒又成了一个担板汉,哪里还算明眼人?明眼人做事,全体是事、理双融,最有力量出众的;他这一悟,事、理不住,心、境不住,佛也不住,祖更不住。


——摘自《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

十二月初十日开示(八七第五日)》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学处
学处|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
学处|有关念佛的三个困惑,你是否也有呢
学处|佛法中的“药”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观照
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
开示|太虚大师:从信心上修成定慧学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本迹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素食
素食|凉风袅袅,寒露凄凄
素食|离贪嫉
素食|日久心弥安
素食|离嗔

☀分享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赏析
赏析|敦煌五代绢画:药师琉璃光如来
赏析|(传)慈胜寺壁画二菩萨图
赏析|初唐阎宗造弥勒佛倚坐像
赏析|道信大师亲笔书写的禅宗三祖僧璨塔铭砖拓片

☀阅读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故事
故事|修行的事以后再说吧
故事|佛陀为何吃了三个月马麦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故事|慈心因缘

☀视频
视频|慧灯耀不二 禅窟得妙传
视频|我在灵隐做志工
视频|静观众妙
视频|祈福:万类生灵 同游妙庄严域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故事|佛陀为何吃了三个月马麦?

故事|佛陀为何吃了三个月马麦?

在毗兰若村中,有位婆罗门,听说供养佛陀可得大福报,遂于夏安居时启请佛陀带领五百比丘入村居住,于三个月中接受他的四事供养。然而,在佛陀一行人到达之后,婆罗门却又反悔食言,不仅拒绝供养大众师,甚且避不见面...

百喻经故事——贫儿欲与富等财物(91)

百喻经故事——贫儿欲与富等财物(91)

贫儿欲与富等财物——《百喻经》经文昔有一贫人,少有财物。见大富者,意欲共等。不能等故,虽有少财,欲弃水中。旁人语言:“此物虽少,可得延君性命数日,何故舍弃掷着水中?”释义从前,有一个穷人,他有很少的一...

禅诗欣赏——澄江明月内 应是色成空

禅诗欣赏——澄江明月内 应是色成空

江中诵经【唐】张说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常住不灭的诸法实相,孤峰独露,迥脱根尘,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心行处灭而不可思念,不是凡夫的逻辑思维可以通达。人的种种知见反而是悟证实相...

赏析|元张渥画十六臂大士像

赏析|元张渥画十六臂大士像

元张渥画十六臂大士像纸本白描  尺寸:91x43.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是一幅白描画,一只似犬又似麒麟的动物“犼”乘云而来,法相庄严的十六臂观音端坐在莲台上。全作画得极为精细,人...

二十四节气|清明——此心如梦复如痴 荏苒春光欲暮时

二十四节气|清明——此心如梦复如痴 荏苒春光欲暮时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春分后十五日的清明节气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这是一个出门去探访春天的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①

第四位心不相应行法。心即八识心王,行是迁流义、造作义,通指一切有为法,在五蕴中即是行蕴。行蕴有二:(一)相应行,即遍行等五十一个心所法,与心王相应随转,故名相应行。(二)不相应行,即“得”等二十四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