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出家凡夫贪利养(74)

出家凡夫贪利养

——《百喻经》



经文

昔有国王,设于教法:“诸有婆罗门等,在我国内,制抑洗净。不洗净者,驱令策使种种苦役。”有婆罗门,空提澡罐,诈言洗净。人为着水,即便泻弃。便作是言:“我不洗净,王自洗之。”为王意故,用避王役,妄言洗净,实不洗之。



释义

从前有一个国王,定出一种法律,强制婆罗门要把身体洗得很干净,否则,要罚他们做种种苦工。


有的婆罗门就带着浴盆在街上走,使人看到他们要去洗澡的样子。如果有人给他们浴盆中放了水,他们就暗中倒掉。他们只是为瞒过国王,为避免去做苦工而做做样子,他们的身体并没有洗净。



寓意

只有外表,没有实在,结果自欺欺人,一点儿得不到好处。在佛法中,剃发出家的僧众,如果不修戒定,就像上面所说的故事一样只有外相,内无实德。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愚人食盐(1)

愚人集牛乳(2)

以梨打头破(3)

妇诈称死(4)

渴见水(5)

子死欲停置家中(6)

认人为兄(7)

山羌偷官库(8)

叹父德行(9)

三重楼(10)

婆罗门杀子(11)

煮黑石蜜浆(12)

说人喜嗔(13)

杀商主祀天(14)

医与王女药(15)

灌甘蔗(16)

债半钱(17)

就楼磨刀(18)

乘船失盂(19)

人说王纵暴(20)

妇女欲更求子(21)

入海取沉水(22)

贼偷锦绣(23)

种熬胡麻子(24)

水火(25)

人效王眼瞤(26)

治鞭疮(27)

为妇贸鼻(28)

贫人烧粗褐衣(29)

牧羊人(30)

雇借瓦师(31)

估客偷金(32)

斫树取果(33)

送美水(34)

宝箧镜(35)

破五通仙眼(36)

杀群牛(37)

饮木筒水(38)

见他人涂舍(39)

治秃(40)

毗舍阇鬼(41)

估客驼死(42)

磨大石(43)

欲食半饼(44)

奴守门(45)

偷犛牛(46)

贫人作鸳鸯鸣(47)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48)

小儿争分别毛(49)

医治背偻(50)

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伎儿作乐(52)

师患脚付二弟子(53)

蛇头尾共争在前(54)

愿为王剃须(55)

索无物(56)

踏长者口(57)

二子分财(58)

观作瓶(59)

见水底金影(60)

梵天弟子造物因(61)

病人食雉肉(62)

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63)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64)

五百欢喜丸(65)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66)

夫妇食饼共为要(67)

共相怨害(68)

效其祖先急速食(69)

尝菴婆罗果(70)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71)

唵米决口(72)

诈言马死(73)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恭迎|七月廿九 地藏菩萨圣诞

恭迎|七月廿九 地藏菩萨圣诞

地藏大慈悲  誓愿永无尽期所化成佛数难思  犹秉声闻仪直待狱空生度尽  方肯示证菩提恳祈冥显施恩资  海会预莲池地藏菩萨是谁?地藏菩萨,为梵文Ksitigarb...

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很多佛弟子刚开始学佛时,虽然有猛利的发心,但是于日常的行仪则少有注意。学佛,原本是超凡入圣的事业,有一分恭敬,即有一分道德,想要自修有得、深入佛道,则必须要行仪审慎。凡是佛弟子,见佛像时,无论塑像画像...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去诸业尊者(385)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去诸业尊者(38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这幅李圣天画像像前方有墨书榜题:“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即是窟主。”于阗国王李圣天,据考证,即于阗国狮子王尉迟沙缚婆,由于前代尉迟氏曾有功于唐室,...

禅诗欣赏——残雪入林路 暮山归寺僧

禅诗欣赏——残雪入林路 暮山归寺僧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巡觅巡...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3)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3)

十三、色迷情禅心愈定却说济癫一直走到王行首家来,那娘子正站在门首。济癫问道:“沈提点在你家中么?”娘子道:“沈相公昨夜来的,方才起来,去洗浴了。你要会他,可到里面去坐一会儿等他。”济癫道:“既是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