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众所周知,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而这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其实来源于佛教。清代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这首诗说得就是喝腊八粥的由来。


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名为净饭王,太子叫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太子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于是在他十九岁那年,舍弃王族的富贵生活,出家修道。


释迦太子出家后曾苦修六年,六年之中,至极用功参究,日食一麻一麦,以淡薄物质来砥砺求道的心愿。然而六年过去,虽然在禅定与神通上有所受用,但对于初发心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依然很遥远。此时的太子精疲力尽,瘦骨嶙峋,身心几至崩溃边缘。他渐渐觉悟到:过分享乐使人懈怠,而过度的苦则使人身心热恼、执着苦痛,于是他决意放弃无益于觉悟的极端行为。



离开苦行林,释迦太子勉强行至尼连禅河边,洗去六年的积垢。此时有一位名叫苏伽达的牧女向他供养了乳糜,太子食用后恢复了气力。此后他涉河过岸,走到伽耶山的一颗繁茂的菩提树下静坐,终于在腊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而悟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从这一天开始,人间有了佛陀,人间有了佛教,人间有了佛法。从这一天开始,一切迷惑的众生,便有导师可以依止,有法门可以修学,通过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改造,就能够达到人格圆满、究竟成佛的目标。



由于牧羊女供养乳糜的典故,中国的佛教徒起而效之,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日当天,举行法会加以纪念,同时用五谷及诸果物煮粥供佛,并赠送给善男信女们,俗称“腊八粥”。相延至今,此风气渐渐广传民间,一般人也在这一天煮食腊八粥,“腊八”在中国除了“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日”的意义,也具有了民俗文化的内涵。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各个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让门徒斗饮,称之为“腊八粥”,又称“佛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佛教中有这么一句话:“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据《摩诃僧祇律》记载,喝粥有十种好处,那这“十利”究竟有哪些呢?


一、资色

吃粥有益于身体,能够让人的面容丰满有光泽。

二、增力

吃粥能够滋补羸弱的身体,增长气力。

三、益寿

吃粥能够补养人体的所需,增加寿命。

四、安乐

吃粥能够促进身体清净柔软,这是让人能够体会安乐的饮食。

五、辩说

吃粥有利于滋润喉吻,对人论法议经有帮助。

六、除风

吃粥能够调和身体,上下通利,并且消除风寒。

七、消宿食

吃粥能够温暖人的脾胃,帮助人消化掉胃中的积食。

八、辞清

吃粥的人,气息没有凝滞的现象,说话的声音清晰昂扬。

九、除饥

吃粥能够充实人的口腹,让饥饿感马上消除。

十、消渴

吃粥能够让人喉吻沾润,干渴的感觉得以消除。


喝粥有益身心健康,好处众多,尤其是在这寒风凛冽、北风呼啸的冬天,没有什么比一碗热粥更能慰藉人心的了。愿大家在品尝腊八粥的同时,能够分享佛陀成道的喜悦,感念佛陀教化的恩德,罪障消除,福慧增长!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观照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不定心所

☀素食
素食|养智慧
素食|冬补抗寒
素食|不须多味
素食|灵隐寺腊八粥秘方,在家熬粥吃吃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
赏析|元人罗汉图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赏析|唐代石雕供养菩萨像

☀阅读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故事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故事|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

☀视频
视频|夜夜长依慧火光
视频|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视频|大家心心念念的“月德呈瑞”年历是怎样印出来的
视频|岂如凌霜叶 岁暮蔼颜色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下)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下)

前文回顾: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上)世尊告曰:“目犍连,这是它前世的业力所现。曾在人天导师、正等觉山王如来出世时,在山王如来的教法下有一位施主,受了三皈五戒。有一天,他对自己的妻子说:‘您是一位贤妻良...

新闻|春来风暖意——云林书院明行读书会第三期结业回望

新闻|春来风暖意——云林书院明行读书会第三期结业回望

“茗得先春,仍是寒泉风味;香来破腊,依然茅屋梅花。”张岱笔下的春,正如杭州的乍暖还寒时候。伴随着满目春华和浅滩鸥鹭,云林书院明行读书会第三期结业仪式在西溪湿地公园的观音精舍内举行。本期读书会指导老师张...

百喻经故事——​磨大石(43)

百喻经故事——​磨大石(43)

磨大石——《百喻经》经文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经历日月,作小戏牛。用功既重,所期甚轻。释义有一个人,每天很勤劳地磨一块大石头,经过几年的功夫,把它磨成一个小戏牛,结果只能当玩具,没别的用处。在...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今年是云林志工团古筝组成立的第二年,回顾两年来的学筝学佛之路,感恩之情满溢。因为与佛有缘,让我能够在灵隐寺成为一名志工;也因为与筝有缘,让我从一位古筝小白,在学习与历练中能够成长,有机会上台演奏供养三...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安住寂光净土,恒享真常法乐。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救苦情殷,度生念切,故复不离寂光,垂形九界。于十方微尘佛刹,普现色身,寻声救苦,而于娑婆世界,愍念更深。...

禅诗欣赏——岁月人间促

禅诗欣赏——岁月人间促

题竹林寺【唐】朱放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竹林寺依旧有美丽的烟霞景观,但是岁月消磨人难免会有改变,美丽的依然美丽但欣赏的人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遗憾,而这遗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