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前文回顾:

常识|五位百法:心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欲、胜解、念、定、慧五个心所,缘各别的境相而得生起,故名别境。


这五个心所,不像遍行五法周遍行于一切境起,只能对于各别的所乐(欲),决定(胜解),曾习(念),所观(定慧)的四种境界而起作用,所以独得别境的名称。


欲: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


所乐境即所观境。对于一切事,凡是欲观察的,有希望故,即有欲生,这是性的作用。若不欲观,随因境势力任运起缘,即全无有欲。因位中的七、八二识全及六识异熟心等一分,但随因境势力任运起缘,皆全无欲,其余的皆由欲生。欲通三性,若善法欲,能发正勤,由精进助成一切善事,故说勤依为业。


胜解: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


即由邪教、邪理、邪证等力,或正教、正理、正证等力,或非邪正教理证的迅所缘力,对于所取的境相,审决印可摄持此事这样的或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此木是木而非石等。这就是胜解的性用,由这道理审决印可故,更有不同的差别因缘,即不能牵引转动,令心中于已印定的事更生疑惑。


故犹豫境,则胜解全无,非审决心,亦无胜解。

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


内心中数数回忆摄持曾经所领受过的境相,令心明记不忘失,这就是念的性用;由这念力引生正定,是念的业用。这是约善念说的,若散心的念,即不能引生定了。


定依为业,是约四法迹(无贪、无嗔、念、定)说的。戒、定、慧三种,以无贪等为依,故譬喻为迹,无贪无嗔与戒为迹、念与定为迹、定与慧为迹,这样的配释,故说念为定依。


对于未曾领受过的体境(近亲取缘境)和类境(疏远取缘如涅槃等)中,全不起念。又虽然是曾经领受过的境界,但不能明记(如七八识境),念亦不生。


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


即于所观察的功德、过失、俱非境相上,由定令心专注不散,这是性的作用;依这定力,便有抉择智生,故说智依为业。这也是约四法迹定能生慧的意义而言,即约净分定说,并非一切定皆有这样的功能,定后亦有起愚痴心的人。


心专注的意义,是说随其所注心的多少境,随所欲住即便能住,深取所缘,定即得生,并不是说前后心决定唯缘一境才名为定。


若不系心专住境位,便无定起。


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


即于所观察的功德、过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到决定,这是性的作用;由此消除疑惑,所以说断疑为业。


论说由慧断疑,也是约殊胜的慧说,实际上疑心俱时亦有慧故,于非所观察的境,愚昧心中,则无慧起;但非一切愚皆无,以邪见者痴增上故,虽愚亦有慧俱。若愚而又昧的心即没有慧了。


但这五法,不是绝对不能俱起,有时不俱,有时亦俱。有时只起一个:即于所乐境,唯起希望。于决定境,唯起即解。于曾习境,唯起忙念。于所观境,唯起专注。于所观境,唯起简择。或时起两个,或时起三个,或时起四个,或时五个俱起。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学处
学处|生宏律范 死归安养——灵芝元照律师是如何由轻谤净土转为专志西方的
学处|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
学处|什么是菩萨
学处|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

☀观照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进善之阶段
开示|弘一法师: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开示|虚云老和尚:怎能因为忙了就不讲威仪呢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本迹

☀素食
素食|秋三月 静心
素食|黄花遍处
素食|凉风袅袅,寒露凄凄
素食|离贪嫉

☀分享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赏析
赏析|清丁观鹏绘宝相观音像
赏析|观音经变图卷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赏析|清早期绢地全堂佛会图

☀阅读
阅读|心有则业有,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
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故事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
故事|戒贪得自在
故事|拦住沙门的水鬼
故事|修行的事以后再说吧

☀视频
视频|有人来问居山意
视频|空山新雨后
视频|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慧灯耀不二 禅窟得妙传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多少人来看明月 谁知倒被月明看

禅诗欣赏——多少人来看明月 谁知倒被月明看

自题月轩【宋】德聪禅师轩前辘轳转冰盘,轩里诗成彻骨寒。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月明看。德聪(?—1017),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太平兴国三年,结庐松江佘山(今上海市松江县),嗣有二虎护卫,名大青、小...

恭迎|腊月廿三 监斋菩萨圣诞

恭迎|腊月廿三 监斋菩萨圣诞

2023年1月14日壬寅年农历腊月廿三恭迎监斋菩萨圣诞日监斋使者  火部威神调和百味荐惟馨  灾耗永无侵护命资身  清众永蒙恩腊月廿三,在中国传统习俗中被称为“小年”,是...

纪念|二月初二 元代灵隐方丈竹泉法林禅师圆寂日——五百众中居上首 妙解堪作人天师

纪念|二月初二 元代灵隐方丈竹泉法林禅师圆寂日——五百众中居上首 妙解堪作人天师

杭州灵隐竹泉了幻法林禅师,径山元叟行端禅师之法嗣,俗姓黄,台州宁海人。法林禅师少时依太虚同禅师出家。因看睦州(睦州陈尊宿,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语录有省,于是前往中竺礼谒元叟行端禅师,请求印证。元叟禅师...

月德呈瑞|照破无明 成就佛道

月德呈瑞|照破无明 成就佛道

般若,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名为智慧。智慧有三种,一者声闻智慧,二者辟支佛智慧,三者佛智慧。菩萨以质直清净心,修此三种智慧,故名为般若。为感谢大家一年来对【灵隐寺】公众号...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纪念弘一法师示寂八十周年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纪念弘一法师示寂八十周年

师讳演音,字弘一,号晚晴老人(别署甚多),浙江平湖李氏子。初名广侯,一名息,字叔同。清光绪庚辰(一八八六)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父筱楼公,以进士官吏部,晚耽禅悦,乡党称善人。师幼而颖异,娴大悲、往生陀罗...

华严法会|功德普皆回向 成就广大善法

华严法会|功德普皆回向 成就广大善法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十大愿即“普皆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而趣向于所期之目的地,谓之回向。所期之目的有三处:第一回向菩提,回转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趣向于佛果菩提,是谓回因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