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法会|功德普皆回向 成就广大善法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十大愿即“普皆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而趣向于所期之目的地,谓之回向。


所期之目的有三处:第一回向菩提,回转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趣向于佛果菩提,是谓回因向果。第二回向众生,回转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而布施于一切众生,是谓回自向他。第三回向实际,回转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趣向于真如实际之理性,是谓回事向理。


这三处回向,又可以合为二种:一者“随相”、二者“离相”。回向菩提,回向众生,是谓随相。回向实际,是谓离相。此二种义,缺一不可。若缺于随相之义,则堕于二乘,以二乘人,既不知回向佛果,亦不肯回施一切众生。若缺离相之义,则堕于凡夫,以凡夫无处不着相。


因此,回向必须有三处:回向菩提,以完成自利之行;回向众生,以完成利他之行;回向实际,以远离二利之相,而会归于中道理体。

  ●  ●  ●  ●  ●  ●  ● 

第十大愿普皆回向,从礼拜赞叹乃至恒顺众生,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以前面九个大愿的功德,通统回向于三处。


为什么一定要回向三处呢?因为是大乘菩萨的行愿之故。大乘菩萨必须具有大智大悲,方能上求下化。以大智上求佛道,即是回向菩提;以大悲下化有情,即是回向众生;而所修上求下化的功德,必须离相,以免堕于凡夫,即是回向实际了。

  ●  ●  ●  ●  ●  ●  ● 

回向,能除“狭劣障”,能成广大善法。


凡夫执着成性,只想到卑处,想不到高处;只见到小处,见不到大处;只解到浅处,解不到深处。这即是“狭劣障”。


现在,回向菩提,菩提乃是最高无上的佛果,如是我们的心就可以想到最高处了。回向众生,众生乃是无量无边的境界,如是我们就可以见到广大处了。回向实际,实际乃是甚深微细的理性,如是就可以解到甚深处了。把卑小甚浅的凡夫心,变成高大甚深的菩萨心,则无始以来的狭劣障可以除灭了。


回向又能成就广大善法。我们所修的功德,倘若不回向菩提,则成为人天福报。一经回向菩提,便成为最高无上的功德了。我们所修的功德,回施于一切众生,因众生无量无边之故,我们的功德也变成无量无边了。我们所修的功德,回向于实际,实际法性是遍一切处的,我们的功德,既与法性相称合,自然也遍一切处了。譬如回声入角,小声音可以变成大声音,又如滴水入海,一滴水之性,可以与大海之水性相称合了。


  ●  ●  ●  ●  ●  ●  ●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巡觅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学处
学处|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 为何还要请佛说法呢
学处|请佛住世 除谤法障
学处|持戒三种人 你是哪一种
学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我皆随学无有疲厌

☀观照
观照|既然“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现在何必着急呢
观照|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开示
开示|谛闲法师:“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应如何理解
开示|虚云老和尚:楞严经意旨
开示|慈舟法师: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之解析

☀联灯
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物语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
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的总相差别

☀素食

素食|莫贪凉
素食|坦然
素食|解知足
素食|咬秋

☀分享
分享|共修菩提增福慧
分享|雨中的青绿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赏析
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观音作品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332窟之珞珈山观音变
赏析|犍陀罗浮雕 “大光明之神变”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阅读
阅读|华严经赞
阅读|不朽
阅读|诵经时打妄想会怎样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故事
故事|尸毗王代鸽
故事|无止境的“追求”
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视频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映日莲开白玉池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今年是云林志工团古筝组成立的第二年,回顾两年来的学筝学佛之路,感恩之情满溢。因为与佛有缘,让我能够在灵隐寺成为一名志工;也因为与筝有缘,让我从一位古筝小白,在学习与历练中能够成长,有机会上台演奏供养三...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直福德尊者(360)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直福德尊者(36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新闻|“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在杭州灵隐寺开幕

新闻|“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在杭州灵隐寺开幕

3月1日上午,“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在杭州灵隐寺开幕。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袁荣祥,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鲍秀英,浙江省台办主任庄跃成,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新闻|中国佛教讲经法师高级研习班第六学期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新闻|中国佛教讲经法师高级研习班第六学期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3月21日下午,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杭州市佛教协会协办、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和杭州灵隐寺共同承办的“中国佛教讲经法师高级研习班”第六学期在杭州灵隐寺结课。3月2日至3月21日,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

释教三字经|俱舍宗 陈至唐 五代后 渐微茫

释教三字经|俱舍宗 陈至唐 五代后 渐微茫

俱舍宗,即依《俱舍论》而立的小乘宗派。相对于成实宗被称为小乘空宗,俱舍宗则被称为小乘有宗,其学者被称为俱舍师。《俱舍论》是天亲菩萨造的。天亲菩萨印度的原名婆薮槃豆,佛灭度以后九百年左右,出生于北印度阿...

新闻|第十九届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东方唯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杭州灵隐寺开幕

新闻|第十九届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东方唯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杭州灵隐寺开幕

11月19日,第十九届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东方唯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灵隐寺拉开序幕,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次会议由杭州市佛教协会、杭州市宗教研究会主办,杭州灵隐寺协办,杭州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