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二月初二 元代灵隐方丈竹泉法林禅师圆寂日——五百众中居上首 妙解堪作人天师

杭州灵隐竹泉了幻法林禅师,径山元叟行端禅师之法嗣,俗姓黄,台州宁海人。法林禅师少时依太虚同禅师出家。因看睦州(睦州陈尊宿,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语录有省,于是前往中竺礼谒元叟行端禅师,请求印证。


元叟禅师问:“何处来?”

法林禅师道:“天台。”

元叟禅师又问:“曾见寒山、拾得么?”

法林禅师于是叉手向前,说道:“今日亲见和尚。”

元叟禅师便喝道:“脱空谩语汉,参堂去!”(脱空的意思就是脚不点地,悬在空中,没有着落,引申为不老实,弄虚作假,未证言证。谩语,就是说慌。话头禅盛行了一段时间后,一些伶俐汉不去真参实证,光学一些虚头,背一些祖师的机锋转语,冒充饱参之士,到处诳人自诳。若不是明眼宗师,仅凭他一言半语,很容易被他唬住。这种大的氛围下,真正明眼宗师在印可学人方面,自然是慎之又慎,决不敢马虎。元叟禅师的“脱空谩语汉”这一喝,真是慈悲之至!)

法林禅师于是谨遵师旨,老老实实地下参堂用功,不敢丝毫懈怠。


一日,法林禅师正在读经。元叟禅师忽然走过来,问道:“看经那?”

法林禅师道:“是。”

元叟禅师又问:“将甚么看?”

法林禅师道:“将眼看。”

元叟禅师便举起拳头,说道“何不道将者(这)个看?”

法林禅师反问道:“放下拳头,将什么看?”

元叟禅师一听,便微笑着点了点头。


法林禅师后应东屿禅师之邀请,于净慈寺分座接众。其说法大有古德之风,浮山竺原禅师听了法林禅师的开示之后,曾赞叹道:“五百众中居上首,妙解堪作人天师”。

在净慈,法林禅师后住蒙堂(丛林中执事退职之后静养之地)静修,足不出户者九年。此后又应行省丞相脱欢公之邀请,出世住持万寿寺,不久又移住中竺、灵隐。最后退居灵隐了幻庵,终其天年。


法林禅师曾有上堂法语云:“拨尘见佛,谁知佛亦是尘。罕逢穿耳者,多见刻舟人。”(异域沙门有穿耳之习惯,后用穿耳客专指菩提达摩祖师。宗门中也用穿耳客指代能当下透过声色等六尘、悟见本性的伶俐衲僧。与穿耳客相对的就是刻舟人,指代离开本分、逐色寻志、全然不知反照的痴迷外走汉。)


法林禅师圆寂于大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4)。临终前,法林禅师曾集众,讲述了自己平生行脚之事,并告诫大众道:“佛法下衰,无甚于今。宜各努力!”说完,便索笔书偈云:

七十二年,虚空钉橛。

末后一句,不说不说。


然后奄然而化。龛留十日,颜色不变,全身窆于松源塔西塔前,古桂当春吐花,清香满路,见者叹异。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观照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开示|蕅益大师: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开示|马祖道一禅师:道不属修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常识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常识|五位百法:百法无我

☀素食
素食|闻教便行
素食|珍重
素食|诚且恭敬
素食|是春天的味道

☀分享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赏析
赏析|五世纪北魏石雕定光佛立像碑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赏析|宋代《五百罗汉·应身观音图》
赏析|一幅与众不同的南宋佛画:西方三圣接引图

☀阅读
阅读|他非不足辨 己过当自修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阅读|蕅益大师自传:八不道人传
阅读|不可妄自尊大轻视古德 不可甘心暴弃不为豪杰

☀故事
故事|被遗弃的弟弟
故事|求福的人
故事|老虎转罗汉
故事|金色公主(上)

☀视频
视频|灵隐问禅
视频|元宵佳节同欢乐 处处咸燃无尽灯
视频|霏霏冻雨细无声 解洗梅花花上尘
视频|瑞草生嘉运 林花结早春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观照|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观照|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佛法要在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得一分利益。”印光大师曾今如此开示我们学佛的要径,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佛教的威仪,是何等的重要。学佛路上,对于刚接触佛教的信众来说,是非常有必要了解和学习佛门的规矩和...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这两句话,是宗门下的话,要把三藏十二部经翻破了,也找不到。宗门下的话,与教下的不同在哪里?教下的,他是不论你们的心行上如何,他是一直说下去,宗门的话要在你们当下的心...

纪念|二月十三 香林澄远禅师圆寂日——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

纪念|二月十三 香林澄远禅师圆寂日——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

二月十三 香林澄远禅师圆寂纪念日一语惊群 杜撰罔测幸有同参 霜上加雪四十年来 未免饶舌打成一片 子规蹄血香林澄远禅师,五代云门宗僧,俗姓上官,前蜀王建武成元年(908)生于青城山附近的四川省绵竹县。幼...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明来暗谢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明来暗谢

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无明:为烦恼别称。不如实知见之意,即闇昧事物,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

百喻经故事——小儿争分别毛(49)

百喻经故事——小儿争分别毛(49)

小儿争分别毛——《百喻经》经文譬如昔日,有二小儿入河游戏,于此水底,得一把毛。一小儿言:“此是仙须。”一小儿言:“此是罴毛。”尔时河边有一仙人,此二小儿诤之不已,诣彼仙所,决其所疑。而彼仙人,寻即取米...

禅诗欣赏——月色松声总是闻 禅心妄想圣凡分

禅诗欣赏——月色松声总是闻 禅心妄想圣凡分

山居诗之一【明】憨山德清禅师月色松声总是闻,禅心妄想圣凡分。消归一念无生处,此意如何把似君。本诗高妙,截断意路。“月色松声总是闻“,月色融融,松涛阵阵,而彼此色相辉映,令人浑然忘我!凡人看到明月是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