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寺院:什么样的问题,佛陀也不回答
听经闻法,思维道理,进而修行用功,最终证得无上佛道,原本是每一个佛弟子孜孜以求的。佛陀为了度化众生,广开八万四千法门,以回答众生的种种困惑疑问。但是,即便是佛陀,对于有一些问题也是不予回答的,纠缠于这些问题也不能帮助我们得到真正解脱。
佛陀在解答弟子们的种种疑问时,按照问题的性质将回答方式分为四种。
一、一向记,即对于所问,直接以肯定方式回答。
比如问世尊是否为如来、应供、正等觉,所说法要是否为善说,一切有情是否皆当死等,对于这一类问题则会直接作出肯定回答。
二、分别记,即对于所问一一分析解剖后,始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比如,如果有人问是否一切死者皆当生,或问何者为法等,则属分别记。因为有烦恼者得生,其余则否;因为法有过去、现在、未来、善、不善、无记等多种,必须先加以分别才能作出回答。
三、反诘记,即不直接作答,先反问对方,于反问中令其悟解,或以反问显明问意后,再给予回答。
比如问人为胜或劣,或请说法等,属于反诘记。对于前一问题,则反问居于何处之人,因为对天而言人为劣者,对恶趣而言则为胜者;对于后者,则反问所问之法系诸法中何种法,再来回答。
四、舍置记,即对于所问,若属于不应答、不值得答者,则舍置不答,或告知对方此为不应答者。
比如问蕴与有情为一、为异,或世界有边、无边等。因为有情非实法,故无一、异性;对于后者,舍弃此类问题则能引利义、能引善法,因此不予回答。
这里的第四类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不予回答的问题,概括起来总共有十四种,也称作“十四无记”,又作“十四不可记”、“十四难”,分别如下:
1、世间常?2、世间无常?3、世间亦常亦无常?4、世间非常非无常,5、世间有边?6、世间无边?7、世间亦有边亦无边?8、世间非有边非无边?9、如来死后有?10、如来死后无?11、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12、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13、命身一?14、命身异?
《大智度论》卷二也载有十四难不答:“世界及我常?世界及我无常?世界及我亦有常亦无常?世界及我亦非有常亦非无常?世界及我有边?无边?亦有边亦无边?亦非有边亦非无边?死后有神去后世?无神去后世?亦有神去亦无神去?死后亦非有神去亦非无神去后世?是身是神?身异神异?”
以上皆是由“断常、一异”等妄见生起的邪执,前十二句是针对“有无”等而发,后二则是针对“一异”而发。
对于此类问题,佛陀一概置而不答,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此等之事,皆为虚妄无实之事。二、诸法既非“有常”,亦非“断灭”。三、此十四无记乃斗诤法、无益戏论,对修行无有用处,故不予置答。
佛陀说法讲苦、集、灭、道四圣谛,而不说这些无记的问题,因为通过学习四圣谛,能够让我们与正法相应,通往觉悟之道,而研究这些无记的问题,则是修行的歧路,徒劳浪费生命而已。
往期回顾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