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议洗肠尊者(31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一十三尊至第三百二十八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壹拾伍尊

议洗肠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议洗肠尊者铜像

诗 偈



牛马无知总糊涂,日夜鞭辔何辛苦。

众生有情皆性命,为免轮回当先悟。


偈解


牛马不明白道理,顺从效力,日夜劳作,非常辛苦。众生都有性命,应该心怀怜悯,如果想要免受轮回则要早日修道悟道。


此偈教导我们,当我们看到畜生道的众生是何等的愚痴与辛苦的时候,当发勇猛精进的心,以断烦恼了生死为大事,否则六道轮回实在令人怖畏。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结跏趺坐,面露笑意,右手持壶,左手结印。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壹拾伍尊议洗肠尊者,天竺人,晋时来洛阳。




尊者以洗肠涤胃为喻,教诲众生忏悔罪业,清净心性而获安乐。


尊者曾现种种神异,以弘佛法。其右乳边有一肉孔,时常以棉絮塞之,拔除其絮,一室光明如昼。遇朔望日,至水边引肠胃涤之,复纳之入腹内,后世常有人谓信佛曰洗肠,中土称之为“洗肠罗汉”。


尊者告诫众生,要经常观想十方圣贤利益众生的功业,对照圣贤而忏悔自己,舒立心肝,洗涤肠胃,可灭一切罪障。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历史|明太祖对佛教的整顿——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一)

历史|明太祖对佛教的整顿——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一)

明代佛教是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至毅宗崇祯十七年(1644)前后二百七十六年间朱明一代的佛教。明代政权建立之初,有鉴于元代崇奉喇嘛教的流弊,转而支持汉地传统的佛教各宗派,因此喇嘛教在内地渐衰,而...

禅诗欣赏——万事随缘了

禅诗欣赏——万事随缘了

诗偈其一【五代】契此和尚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白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

常识|弃贪欲盖

常识|弃贪欲盖

五盖,即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五种。这五法,能盖覆我人的自性清净心,因此称作五盖。弃除五盖,则内心不起,意地清净,堪伫道器。弃贪欲盖,此处贪欲是内意根中生欲,即前尘落谢影子,转入意地之中,追缘过去...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玉琳通琇禅师题《药师日课》语予辞恩绝尘,不暇披览。偶入藏,阅《药师如来本愿功德》,不觉手额失声,愿人人入如来愿海也。或问:何于此经惊叹如是?告之曰:予见世人,顺境沦溺者不一,富贵可畏,甚于贫贱。今此如...

百喻经故事——欲食半饼(44)

百喻经故事——欲食半饼(44)

欲食半饼——《百喻经》经文譬如有人,固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释义有个人,肚子饿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威仪多尊者(313)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威仪多尊者(313)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