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共相怨害(68)

共相怨害

——《百喻经》



经文

昔有一人,共他相嗔,愁忧不乐。有人问言:“汝今何故愁悴如是?”即答之言:“有人毁我,力不能报,不知何方可得报之,是以愁耳。”有人语言:“唯有毗陀罗咒可以害彼。但有一患,未及害彼,返自害己。”其人闻已,便大欢喜:“愿但我教,虽当自害,要望伤彼。”



释义

有一个人,和别人有仇,想不出什么方法来报复,因此心里很不快乐。有人问他:“你为什么抑郁不乐?”他回答说:“有人常说我坏话,我心里很气,我想报这个仇,可是想不出好方法,所以一直在气恼。”那人说:“只有学持一种咒语叫毗陀罗咒,可以伤害他。但持这咒有一个弊病,就是持了之后,你自己会先受到伤害。”这人听了,非常喜欢,说道:“请你教会我,虽然我先受伤害,但更盼着伤害到他。”



寓意

与人结怨的危害十分严重,往往人未被害,却先害了自己。那些为了报复不惜害人自害的人,是十分可悲的,将遭今世后世沉沦无已的果报。只有多多反省,以慈悲、清净、和平的善法来修治身心,使自己和他人同得安乐,才是光明解脱的大道。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愚人食盐(1)

愚人集牛乳(2)

以梨打头破(3)

妇诈称死(4)

渴见水(5)

子死欲停置家中(6)

认人为兄(7)

山羌偷官库(8)

叹父德行(9)

三重楼(10)

婆罗门杀子(11)

煮黑石蜜浆(12)

说人喜嗔(13)

杀商主祀天(14)

医与王女药(15)

灌甘蔗(16)

债半钱(17)

就楼磨刀(18)

乘船失盂(19)

人说王纵暴(20)

妇女欲更求子(21)

入海取沉水(22)

贼偷锦绣(23)

种熬胡麻子(24)

水火(25)

人效王眼瞤(26)

治鞭疮(27)

为妇贸鼻(28)

贫人烧粗褐衣(29)

牧羊人(30)

雇借瓦师(31)

估客偷金(32)

斫树取果(33)

送美水(34)

宝箧镜(35)

破五通仙眼(36)

杀群牛(37)

饮木筒水(38)

见他人涂舍(39)

治秃(40)

毗舍阇鬼(41)

估客驼死(42)

磨大石(43)

欲食半饼(44)

奴守门(45)

偷犛牛(46)

贫人作鸳鸯鸣(47)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48)

小儿争分别毛(49)

医治背偻(50)

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伎儿作乐(52)

师患脚付二弟子(53)

蛇头尾共争在前(54)

愿为王剃须(55)

索无物(56)

踏长者口(57)

二子分财(58)

观作瓶(59)

见水底金影(60)

梵天弟子造物因(61)

病人食雉肉(62)

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63)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64)

五百欢喜丸(65)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66)

夫妇食饼共为要(67)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武帝兴缘,构迷津之宝筏;誌公启教,悬黑道之明灯。梁皇宝忏是中国佛教一部影响深远的大型忏法,乃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郗氏生前嗔嫉杀业过重,死后堕落蟒蛇之身不得解脱,武帝为救拔其苦,依誌公禅师之言,邀请天...

新闻|第三届灵隐山文化国际论坛暨《灵隐寺志》研究工作坊会议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新闻|第三届灵隐山文化国际论坛暨《灵隐寺志》研究工作坊会议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4月8日,第三届灵隐山文化国际论坛暨《灵隐寺志》研究工作坊会议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来自佛教界、学术界共40余位法师、学者代表汇聚灵隐寺,同览灵山风光,共觅林泉之趣,围绕“灵隐书藏”主题展开研讨。▲杭州佛...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4)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4)

十四、酒醉性大道偏醒济癫想着:“王太尉约我今日去,且去走一遭。”就一迳从清河坊走来。行到升阳宫酒楼前,忽见对门一个豆腐酒店,吃酒的人甚是闹热。又见天上将飘落雪花儿下来,因想着:“我方才只吃得两碗酒,当...

禅诗欣赏——残阳过远水 落叶满疏钟

禅诗欣赏——残阳过远水 落叶满疏钟

题万道人禅房【唐】张祜何处凿禅壁,西南江上峰。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世事静中去,道心尘外逢。欲知情不动,床下虎留踪。相传达摩祖师曾经到达金陵,与梁武帝对答问佛,却未能意气相投,于是渡过长江来到洛阳,...

赏析|唐代石雕供养菩萨像

唐代石雕供养菩萨像尺寸:14.5 cm石雕菩萨,双腿右跪左屈,作胡跪状,慧琳音义三十六曰“胡跪,右膝着地,竖左膝危坐,或云互跪也。” 胡跪菩萨属供养菩萨,是佛的侍从。菩萨头束高髻,五官刻画写实精道,端...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去诸业尊者(385)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去诸业尊者(38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