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欣赏——吹将草木作天香


山光寺

【宋】昙秀法师

扁舟乘兴到山光,

古寺临流胜气藏。

惭愧南风知我意,

吹将草木作天香。


这是一首意气风发的山水禅意诗。诗作借盛赞扬州山光寺的风光表达自己的禅悦之境。《东坡题跋》云:“予在广陵,与晁补之、昙秀道人同舟,送客山光寺。客去,予醉卧舟中,昙秀作诗。”


首句的“乘兴”将诗人的意兴点题,点明一个出尘脱俗的衲子视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是法身化现。古寺临流,显得何等古朴雅致,气象万千,只有用“胜气藏”三字方可包容。不仅扁舟、古寺、清流饱藏胜气,就连南风也通晓禅意,吹得江南春至,花木飘香,显现出一派祥和之气,交织出一帙物我同春的浑然一如的天香图卷。


在禅者眼中,世间一切皆是自性所起妙用,山川草木皆能宣说妙法,苍茫人间好修菩提大道。世人若想活出个潇洒自在,除了努力奋斗改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锻炼出一颗宽厚包容,宁静平和的心。心平意和万物美,草木迎风即天香。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学处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学处|生宏律范 死归安养——灵芝元照律师是如何由轻谤净土转为专志西方的
学处|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
学处|什么是菩萨

☀观照
观照|修证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进善之阶段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开示|弘一法师: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开示|虚云老和尚:怎能因为忙了就不讲威仪呢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常识|五位百法:心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常识|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素食
素食|欢喜
素食|修慈
素食|秋三月 静心
素食|黄花遍处

☀分享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赏析
赏析|松广寺朝鲜佛画:华严经变相帧
赏析|北齐石雕思惟菩萨及胁侍像
赏析|东魏石雕佛坐像
赏析|清丁观鹏绘宝相观音像

☀阅读
阅读|山色
阅读|心有则业有,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
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

☀故事
故事|爱生则苦生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
故事|戒贪得自在
故事|拦住沙门的水鬼

☀视频
视频|济公的主场——围棋在灵隐
视频|有人来问居山意
视频|空山新雨后
视频|天香桂子落纷纷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故事|被遗弃的弟弟

故事|被遗弃的弟弟

富迦罗越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富积,小儿子迦私达。富积娶了新媳妇不久,富迦罗越竟得重病,弥留时,他告诉富积:“你弟弟年幼,什么都不知道,今后要累你善待他,不要使他受到饥寒。”富积哭着答应,迦私达也哭得好...

光泉大和尚2023年元旦云林志工团新年致辞

光泉大和尚2023年元旦云林志工团新年致辞

▲点击视频观看光泉大和尚2023年元旦云林志工团新年致辞元旦快乐元正启祚,万物咸新。告别2022年,我们即将迎来2023年元旦。回首2022,杭州灵隐寺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高举爱国爱教旗帜,...

新闻|杭州灵隐寺壬寅地藏法会圆满

新闻|杭州灵隐寺壬寅地藏法会圆满

2022年8月26日(农历七月廿九),恭逢地藏菩萨圣诞。傍晚十八时,杭州灵隐寺于药师殿举行三大士瑜伽焰口,壬寅地藏法会至此圆满。杭州灵隐寺于农历七月二十至七月廿九(8月17日至8月26日)启建地藏法会...

百喻经故事——猕猴把豆(88)

百喻经故事——猕猴把豆(88)

猕猴把豆——《百喻经》经文昔有一猕猴,持一把豆,误落一豆在地,便舍手中豆,欲觅其一。未得一豆,先所舍者,鸡鸭食尽。释义从前,有一只猕猴,手里抓了一把豆子,偶不小心,失落一颗。它立即把手里的豆子全丢了,...

历史|明初的僧籍和寺田制度——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二)

历史|明初的僧籍和寺田制度——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二)

明初以来,僧道度牒是免费发给的。但考试限制很严,私度因而激增。代宗景泰二年(1451)因救济四川、贵州饥荒,采纳朝臣建议,实行收费发牒制度,凡僧道纳米五石者,给与度牒。宪宗成化二年(1466),淮扬地...

学处|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学处|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六祖惠能大师写下“菩提本无树”偈颂后,五祖为了保护他,一边淡淡地说了一句“亦未见性”,一边却潜往碓坊,以杖击碓三下来暗示六祖。六祖领会了五祖之意,便于当夜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围,为他解说《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