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念等本空②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念无念念,念,不是无,不是有,没有能念所念。行无行行,行菩萨道,不是无,但不许着相,也不是有,没有能行所行。言无言言,言,要讲经说法,不是无,但是讲经说法,无法可说,没有能言所言,不属于有。修无修修,要修行,不是无,但不许执着,不是有,没有能修所修。


这四句一定要依着文义,会悟到自己本性上,这个法其实与我们很近,因为是我们的心法、本性。一旦迷惑,这个法则与我们不相干,离我们太远了。


“言语道断,非物所拘”是说,佛法不是言语说出来的,到了言语道断的时候,唯证相应,等到证悟之后,无论是有情之物还是无情之物,都不能够系缚住你,不能够障碍你。


佛法不是讲得出来的,我们能讲的,都是对待的假名言相。如《楞严经》上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讲经说法是为使众生了解佛理,依文解义明白了,必须会悟到自己的本心自性。说的那些语言相,都不是自己的本心自性,说得再玄妙、再高深,还是言语相,不是真实之义。


那么佛的法,不是说出来的言语相,怎么能够得到佛的法呢?唯证相应,要开悟,依所悟的再起修,才能够证得,证得就与佛的法相应了。悟得证得了,是什么样子呢?不是言语能说出来的。古人有譬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法不是言语说出来的,到了言语道断的时候,唯证相应。


文末“差之毫厘,失之须臾”,是佛再警示我们,会悟佛法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刚才讲的那四句深奥之理,即便是听懂了,那还是佛的理,自己并没有开悟,还是凡夫。言语之相不对,心里攀缘思虑,想这个样子是开悟了,想那个样子是开悟了,还是起分别。前面说没有能、没有所,要能所双亡,说的想的全是错,叫做“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开口讲这样是佛法,那样是佛法,全错;心里动念头,这样是佛法,那样是佛法,都是错误。


第十八章是解理,懂得深奥之理,要依着所了解的理来起修,第十九章以后,要脚踏实地修行,属于事相之法。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②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问道宿命

请问善大
请问力明①

请问力明②

舍爱得道

明来暗谢

念等本空①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释教三字经|沩仰宗 示圆相 暗机投 义海畅

释教三字经|沩仰宗 示圆相 暗机投 义海畅

沩仰宗以沩山灵祐(771~853)与仰山慧寂(803~887)二师为宗祖,取沩、仰二字而为宗名。灵祐禅师,百丈怀海禅师之法嗣,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年十五即辞亲,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下)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下)

前文回顾: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上)世尊告曰:“目犍连,这是它前世的业力所现。曾在人天导师、正等觉山王如来出世时,在山王如来的教法下有一位施主,受了三皈五戒。有一天,他对自己的妻子说:‘您是一位贤妻良...

素食|不须多味

素食|不须多味

每一餐饭不需要样样俱全,有一二佳味即可。纵然有其他想吃的,也可以等下一餐再吃啊。-本日食单-小炒腐竹包菜青椒杏鲍菇番茄生菜汤面-小炒腐竹包菜-材 料包菜半个、干腐竹3根、红尖椒1根、植物油盐、酱油、生...

禅诗欣赏——奔南走北欲何为

禅诗欣赏——奔南走北欲何为

布袋和尚偈【五代】契此和尚奔南走北欲何为,日岁光阴顷刻衰。自性灵知须急悟,莫教平地陷风雷。一次,布袋和尚路过集市,见市人摩肩擦踵,行色匆匆,遂发出感叹,吟出了这首诗。“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北宋纸本墨书  圆悟克勤禅师规格:43.9 × 52.4 cm 圆悟克勤(1063—1135),宋代高僧,俗姓骆,字无着,法名克勤,崇宁县(今成都郫县唐昌镇附近,北宋末年属彭州)人...

新闻|迎国庆 保安全 杭州灵隐寺组织消防安全演练​

新闻|迎国庆 保安全 杭州灵隐寺组织消防安全演练​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部署,高水平推进宗教活动场所平安建设,切实保障国庆长假期间寺院消防安全,9月22日,在灵隐景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指导下,杭州灵隐寺组织消防安全演练。上午9时,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