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刹那刹那 念念之间 不得停住


前文回顾: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释迦牟尼佛通过向波斯匿王的几次提问,不仅让波斯匿王得出了“决知此身当从灭尽”的结论,更引导着他从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对自己身体的变化进行了剖析。接下来,佛陀为了使匿王详叙无常之理,更进一步提出一个问题: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佛陀问道:大王!你之形容相貌应该不是一时之间衰朽吧?正所谓“一气不顿尽,一形不顿亏”,世上没有顿朽之人,都是逐渐衰老的。因此,佛要匿王慢慢分析衰老的状况,让人对无常变化的情形得到真实的了解。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


波斯匿王回答的“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八个字,已道出了身心迁流的情形。密移就是行阴迁变,密密推移,不知不觉间容颜便老,实在毫无感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寒来暑往,四季交替,年复一年,就成了今日的模样。如《涅槃经》云:“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众生从生至死,朝夕与自己的身体为伍,不曾暂离,竟然察觉不出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转变,可见我们迷惑之深。

“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


为何渐至衰老,而非顿朽呢?我记得二十岁时,虽称年少,但容貌和孩童时相比,已较十岁时老了。到了三十岁,与二十岁比,又更老了。如今已超过六十岁,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回观十二年前我五十岁时,身体还很强壮,现在与那时相比身心体力渐渐不行了。


“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


殂落乃迁谢之义,指人出生之后,即趋向迁变衰老。波斯匿王说,时光推移,悄然迁变,这个过程虽不知发从何日白,脸由何时皱,但据我观察,其间可以十年为为一单位,指前二十衰于十岁,三十又衰二十,六十衰于五十……


“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沈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十二年为一纪,仍指上之十年而言,文体稍作变化,故言一纪二纪。以十年作比较,还显较粗。倘若仔细思惟观察,“实为年变”,实在年年都在变化;“岂唯年变,亦兼月化”,岂只年年有变,事实上每个月都在迁移。“何直月化,兼又日迁”,直,止也。何止月月变化,仔细想想,兼又日日迁易……

“沉思谛观”,静下心来谛实体察,“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刹那是最短的时间。依《仁王护国经》,一念具九十刹那,一刹那具九百生灭,非凡情所能想象。我们这个身体其实刹那刹那,念念都在变化,无法暂停。所以匿王最后总结说:“故知我身,终从变灭。”因为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所以知道我的身体必属无常,终究要坏灭的。


但这须具善根智慧者方能察觉,《俱舍论》云:


如以一睫毛,置掌人不觉;

若置眼睛上,违害极不安。

愚人如手掌,不觉行苦迁;

智者如眼睛,违极生厌患。


像一根睫毛放在手上,人不觉得手上有东西;假如不小心弄入眼睛,立刻心神不宁,很不舒服。愚痴者对于生命中这种“变化密移”的行苦,如睫毛置掌中,一点都没感觉,于是因循度日,虚掷光阴;智者对此则如睫毛落入眼睛,焦虑不安,见行阴迁流,生厌离心,念念精进,急求解脱,丝毫不敢懈怠。


蕅益大师在注解《楞严经》时说,这段经文对无常说得最彻底,正可作为“人命无常呼吸间”的注脚。若将这段经文常常读诵,细细思惟,便能提起无常观,对世间五欲尘劳没有看不破放不下的,道业自然精进。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学处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学处|生宏律范 死归安养——灵芝元照律师是如何由轻谤净土转为专志西方的
学处|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
学处|什么是菩萨

☀观照
观照|久念功深 必定见佛
观照|修证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如何能脚踏实地呢?只有口诵心惟,朝斯夕斯的干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进善之阶段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开示|弘一法师: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停心观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常识|五位百法:心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素食
素食|欢喜
素食|修慈
素食|秋三月 静心
素食|黄花遍处

☀分享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赏析
赏析|松广寺朝鲜佛画:华严经变相帧
赏析|北齐石雕思惟菩萨及胁侍像
赏析|东魏石雕佛坐像
赏析|清丁观鹏绘宝相观音像

☀阅读
阅读|山色
阅读|心有则业有,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
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

☀故事
故事|爱生则苦生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
故事|戒贪得自在
故事|拦住沙门的水鬼

☀视频
视频|济公的主场——围棋在灵隐
视频|有人来问居山意
视频|空山新雨后
视频|天香桂子落纷纷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今日清明,是我们纪念先人的传统节日。大家都会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扫墓祭祖,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与感恩。“追远”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当下,“慎终”也是让我们不要忽略了身边健在的亲人,思亲报恩。那么作为佛弟...

百喻经故事——贫儿欲与富等财物(91)

百喻经故事——贫儿欲与富等财物(91)

贫儿欲与富等财物——《百喻经》经文昔有一贫人,少有财物。见大富者,意欲共等。不能等故,虽有少财,欲弃水中。旁人语言:“此物虽少,可得延君性命数日,何故舍弃掷着水中?”释义从前,有一个穷人,他有很少的一...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冬月初四 印光大师往生纪念日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冬月初四 印光大师往生纪念日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世人最慈悲的...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传入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折。唐初武德年间,中天竺瞿多提婆携带细毡上画象、结坛手印经本进献高祖,但“太武见而不珍”,结果其僧抑悒而归。贞观年中又有北天竺婆罗门僧持梵本奉进,唐太宗即敕令智通共梵僧翻译...

新闻|杭州佛学院举办“之江问道·法云讲堂——佛教中国化实践与探索之浙江经验”专题讲座

新闻|杭州佛学院举办“之江问道·法云讲堂——佛教中国化实践与探索之浙江经验”专题讲座

2023年2月26日上午,杭州佛学院“之江问道·法云讲堂”专题讲座在法云校区成功举办。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杭州灵隐寺方丈、杭州佛学院院长光泉法师为佛学院全体学生及浙江大学宋韵文化高级研修班学员展开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