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2)





十二、放不下依旧再来


光阴易过,不觉已过一年。济癫忽一日对母舅道:“我在此耽搁已留步 ,想着杭州风景,放他不下,我还去看看。”

母舅道:“你说与本寺僧众不合,不如住在这里吧。”

济癫道:“这个使不得!”遂朗吟四句道:

出家又在家,不如不开花;

一截做两截,是差不是差。


母舅、舅母晓得留他不住,只得收拾些盘缠,付与济癫。济癫笑道:“出家人随缘过日子,要银钱何用!”遂别了母舅、舅母,并王全兄嫂。依旧是一个包袱、一条禅杖,乘了江船。

行到浙江亭,上了岸,心里想道:“我本是灵隐寺出身,若投别寺去,便不像模样,莫若仍回灵隐去,看看这伙秃驴如何待我?”

算计定了,一迳的走到飞来峰,望着山门,走入寺来。


早有首座看见,叫道:“济公!你来了么?如今寺中请了昌长老住持,甚是利害,不比你旧时的师父,须要小心。”

济癫道:“利害些好,便不怕你们欺负我了。”

首座道:“你不犯规,谁欺负你?”遂同济癫到方丈来拜见长老。

首座禀道:“此僧乃先住持的徒弟道济,因游天台去了,今日才回。”



昌长老道:“莫不就是吃酒肉的济癫么?”

济癫应道:“正是弟子,向日果然好吃杯酒儿,于今酒肉都戒了。”

昌长老道:“既往不咎,若果戒了,可挂名字,收了度牒,去习功课。”

济癫答应了,遂朝夕坐禅念经,有两个多月并不出门。



不期时值残冬,下起一天大雪来,身上寒冷,走到香积厨下来向火,露出一双精腿,那火工心上看不过,说道:“你师父留下许多衣钵与你,你倒叫众人抢去。如今这般大雪,还赤着两只精腿,却有谁来顾你?”

济癫道:“冷倒不怕,只是熬了这多时不吃酒,真个苦恼了!”

火工见他说得伤心,便道:“你若想酒吃,我倒有一瓶在此,请你吃也不打紧,只是恐怕长老晓得了要责罚!”



济癫道:“难得阿哥好情!我躲在灶下略吃一碗,长老如何得知!”火工见他真个可怜,遂取出酒来,筛了一碗与他。

癫接上手,三两口便吃完了,赞道:“好酒好酒,赛过菩提甘露,怎的再得一碗便好!”

火工见他喉急,只得又筛了一碗与他。他咂咂嘴又干了,只嫌少。火工没法,只得又筛了一碗。济癫一连吃了三碗,还要想吃。火工忙将酒瓶藏过,说道:“这酒是久窖的,不能多吃,这三碗只怕你要醉了。如今雪住了,你倒不如瞒着长老,出外走走吧。”

济癫道:“说得有理。”遂悄悄地走出寺来。



刚离得山门几步,恰撞见飞来峰牌楼下的张公,迎着问候:“闻你已回寺,缘何好久不见?”

济癫跌脚道:“阿公!说不尽的苦!你知道我是散淡惯的,自台州回来,被长老拘束得一步也不许出门!今日天寒,感得火工好意,请我吃了三碗酒,只是不够,故私自出来,寻个主人。”

张公道:“不如且到我家去吃三杯,再去寻别的,如何?”

济癫道:“阿公若肯请我,便是主人了。何必再寻?”



大家说得笑了一回,走到飞来峰下,那张婆正在门前闲着,看见张公领了济癫到来,千欢万喜的道:“和尚如何一向不见?请里面去坐!”

张公道:“闲话慢讲,且快去收拾些酒来吃要紧!”

张婆道:“有,有,有!”忙到厨下去,漉了两碗豆腐,烫出了一壶酒,摆在桌上,叫儿孙筛酒与和尚、张公两个对酌。



济癫道:“难得你一家都是好心,如何消受!”

张婆道:“菜实不堪,酒是自家造的,和尚只管来吃不妨。”

济癫谢了。你一碗,我一碗,大家吃了十五六碗,济癫晓得有些醉意,叫声聒噪,便要起身。

张婆道:“现今长老不许你吃酒,如今这般醉意熏熏的回去,倘被长老责罚,连我们也不好看!倒不如权在此过了夜,待酒醒了回去吧。”

济癫道:“阿婆说得是!”是夜就在张公家,同他儿子过了一夜。



次早起来,见天色晴了,想一想道:“我回去一毫无事,多时不进城,许多好朋友都生疏了,今日走去各家望望也好。”遂别了张公,一迳望岳坟大路来,忽撞见两对头踏,呼喝而来,济癫立在旁边一看,恰正是王太尉。

济癫就走到路心,拦着轿子道:“太尉何往?”

太尉看见是济癫,吩咐住轿,走下来相见了,问道:“下官甚是念你!为何多时不见?”

济癫将回天台之事细细说了一遍。太尉道:“今日下官有事,要往天竺去,不得同你回去。你明日可来我府中走一次,下官准在家中候你。”



济癫道:“多谢!多谢!”

太尉依旧乘轿而去,济癫遂走入钱塘门,一迳望炭桥河下沈提点家来。

到了沈家,早有守门的出来,看见济癫忙道:“里面请坐!我家官人甚想念你,不期他昨日出门,今日尚未回来,请师父坐坐,我去寻他回来。”

济癫道:“你去寻他,不如我去寻他。”


济癫道正要转身,不期长空又飘下点雪来,一时诗兴发作,遂讨笔砚,在壁上题了一首《临江仙》的词儿:

凛冽彤去生远浦,长空碎玉珊珊,梨花满月泛波澜,水深鳌背冷,方丈老僧寒。渡口行人嗟此境,金山变作银山,琼瑶玉殿水晶盘,王维称善画,下笔也应难。“

题完了,又想道:”这等寒天大雪,他昨夜不归家,定然在漆器桥小脚儿王行首家里歇宿,等我去雪他来。“

遂离了沈家门首,竟望漆器桥来。正是:俯仰人天心不愧,任他酒色又何妨。毕竟济癫到王行首家,又做出甚么事来,且听下回分解。

【待续】


请至杭州灵隐寺入口处右转

云林志工团】办公室咨询报名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

▲第二回  来处去高僧辞世

第三回  茅屋两言明佛性

▲第四回  灵光一点透禅机

▲第五回  近恋亲守身尽孝

▲第六回  远从师落发归宗

▲第七回  坐不通前真苦恼

▲第八回  悟得澈后假癫狂

▲第九回  有感通唱歌度世

▲第十回  无执着拂棋西归

第十一回  扫得开突然而去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吹将草木作天香

禅诗欣赏——吹将草木作天香

山光寺【宋】昙秀法师扁舟乘兴到山光,古寺临流胜气藏。惭愧南风知我意,吹将草木作天香。这是一首意气风发的山水禅意诗。诗作借盛赞扬州山光寺的风光表达自己的禅悦之境。《东坡题跋》云:“予在广陵,与晁补之、昙...

百喻经故事——​磨大石(43)

百喻经故事——​磨大石(43)

磨大石——《百喻经》经文譬如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经历日月,作小戏牛。用功既重,所期甚轻。释义有一个人,每天很勤劳地磨一块大石头,经过几年的功夫,把它磨成一个小戏牛,结果只能当玩具,没别的用处。在...

参访寺院:是念珠,还是手串?

参访寺院:是念珠,还是手串?

生活中常见到有人将“念珠”作为佩饰,并由此生出许多疑惑:念珠是一种配饰吗?是否需要加持后再佩戴?珠子的数量有什么讲究?哪些情况下需要将念珠摘下呢?珠子突然断了,是否预示不祥?……“灵隐寺”公众号将用两...

故事|大龟的因缘(上)

故事|大龟的因缘(上)

名闻利养对提婆达多而言,有着无比的吸引力。长久以来,他对世尊不肯将僧团交给他统理之事,感到非常不满。他心想:“只要世尊死了,我就可以成为新佛,未来丰厚的利养和众人的恭敬,将属于我的了!”想到这里,嘴角...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下)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下)

一实相印一实相印,即诸法圆满真实的理体,离言诠,绝对待,平等一味,无二无别,远离一切虚妄的无相之相。如《大涅槃经》第八如来性品说:“无二之性。即是实性。”《思益梵天所问经》说:“一切法平等,无有差别,...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金富乐尊者(320)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金富乐尊者(32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