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北齐石雕思惟菩萨及胁侍像

思惟菩萨及胁侍像

北齐 汉白玉雕刻-高47.7公分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作品以主尊半跏思惟菩萨像为中心,左右各有一僧一菩萨立于莲台上。背后为透雕的双树,双树上刻有六身飞天及中央一身结跏趺坐合掌的菩萨。


主尊头戴宝冠,冠旁缯带垂落肩侧。宽额,眉目纤细,敛目低垂。肩宽腹收,衣饰朴实,刻划简洁而流畅下裳垂承于膝前,襞褶层叠,具厚实感。身后带有头光,外层刻图案纹饰,内层浅雕莲瓣轮廓。


下部台座正面,中央是顶着香炉的童子,二侧有一对狮子及仁王,背面刻神像,内容丰富。运用白大理石光滑的肌理,加上所有人物容貌均为圆满之相,整体更显圆润。主尊菩萨右膝上的涡卷衣纹,是北齐时代的雕像特色。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学处
学处|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学处|什么是事忏与理忏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观照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观照|在娑婆世界为什么专凭自力,悟修甚难
观照|久念功深 必定见佛
观照|修证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开示
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开示|印光大师: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开示|谛闲法师: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开示|虚云老和尚:如何能脚踏实地呢?只有口诵心惟,朝斯夕斯的干!

☀联灯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常识|十二因缘法门
常识|五停心观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素食
素食|徐行处暑天
素食|本心
素食|中秋意
素食|欢喜

☀分享
分享|五年皈依路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赏析
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绢画地藏菩萨像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赏析|松广寺朝鲜佛画:华严经变相帧

☀阅读
阅读|华严不如艮卦?
阅读|皮袋歌——纪念虚云老和尚诞辰182周年
阅读|学佛应当心大而胆小
阅读|大道无成 业果先就

☀故事
故事|冤冤相报
故事|变成大鱼的国王
故事|路要自己走
故事|帝须罗汉

☀视频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视频|济公的主场——围棋在灵隐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新闻|“2022佛教论辩会”选手规则说明会在杭州举行

新闻|“2022佛教论辩会”选手规则说明会在杭州举行

11月4日晚,“2022佛教论辩会”选手规则说明会在杭州召开。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培训部负责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7支佛学院代表队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特聘顾问孙锋主持。“2022佛教论辩会”...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五百罗汉,一般指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参加第一次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为首,还有一说为跟随释迦牟尼佛传道的常随众五百弟子。佛教传入中国后,五百罗汉在五代时得到特别尊崇。吴越王钱氏造五百铜罗汉于天台...

招募|云林志工艺术团合唱组招募通告

招募|云林志工艺术团合唱组招募通告

云林志工艺术团合唱组招募通告合唱组简介杭州云林志工艺术团成立于2017年8月,是由杭州灵隐寺志工组成的一支纯公益性文艺团队,成员都是经过选拔具有艺术特长、爱好文艺表演、自愿发心的志工。艺术团秉承光泉大...

新闻|杭州灵隐寺举办“之江问道·加强佛教中国化学习”专题讲座​

新闻|杭州灵隐寺举办“之江问道·加强佛教中国化学习”专题讲座​

4月3日,杭州灵隐寺举办“之江问道·加强佛教中国化学习”专题讲座,邀请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院长邱高兴教授作《名山文化与浙江佛教》主题讲座,灵隐寺全体法师到场聆听。邱高兴从“山”字的含义说起,分别...

开示|虚云老和尚: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开示|虚云老和尚: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因果二字,...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四)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四)

果报(二)又经言:“具足智慧菩萨脱使堕落,在畜生中,畜生中王;在饿鬼中,饿鬼中王。”错会者谓有智则能转业,故不患有业,唯患无智。有业有智,阎老子其奈我何?遂安意造业,无复顾忌。不知经称智慧,非等闲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