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太虚大师:欲令吾人安信志之心,定慧性之命,必求佛教之无上真正之道

茫茫宇宙,譬如一大逆旅,吾人与万物并生此逆旅之中,要皆过客而已。逆旅未至销毁,即过客不绝来往。然逆旅依然存在,悠悠千古,一代一代之过客竟不知其何所归往?只少数所谓帝王、将相、圣贤、豪杰、名士、美人者,稍稍留其痕迹,供吾人之浏览凭吊。嗟夫!古人之迹在此,古人之真何往耶?


虽然,吾人自幼而壮,自壮而老,剽劫于无常急驶之流,犹落花之堕湍水,不容停驻,数十年之光阴,一瞥即逝,又将有后来之过客,以已往之客哀吾人矣。嗟夫!吾人自哀不暇,尚奚暇为古人哀乎!吾人在世,度一日即趋近死限一日,如牵赴屠场之豕,步步行近死地;生而不得不死,死又不得不生,随业流转,生死无已。夫生死之变亦大矣!吾浪死虚生,虚生浪死,竟不能稍稍自觉,稍稍自由,可不哀乎!


不宁惟是,即在有生之域,数十年间,其本心谁不欲勉为善行以邀天福,亲悟真理以成圣智,达美满优胜之地位,获常住周遍之安乐者,故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顾牵摄于事势,颠倒于感倩,驰逐于名利,奔走于衣食,又鲜不丧失其本心,始诚实而卒流虚伪,始高尚而终就苟且,忘己而役乎物,昧因而骛乎果,甚乃习非胜是,积妄成性,亦何尝稍稍能自由能自觉乎?

嗟夫!吾人于此逆旅之宇宙,既如盲人摸象,曾不能一睹其真相;即反之小己之志行,亦不能自主自遂,冥冥焉莫自知其所来,伥伥焉莫自知其所往,既无异乎禽兽之盲动,又宁免草木以同腐乎?嗟夫!人为万物之灵长,人为有理性之动物,人为有目的之动物,其真意义果安在乎?若竟不求吾人之真意义,而安于禽兽之盲动,草木之同腐,则谓之心死之人。“哀莫大于心死”,身虽未死,亦仅行尸走肉,而所谓人者,则早已失却矣。


夫佛教者,即救度吾人之本心而活之者也。令人人发自心之智慧,悟自心之常乐,故吾人之自心,即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之阿弥陀佛也。令人人充自心之慈悲,致自心之宁静,故吾人之自心,即能仁寂默之释迦牟尼佛也。


盖吾人固非不能遍知遍觉自由自主者,只以未得无上真正之道,安定其心志,立定其性命,故常为物欲所诱而生诸苦恼,常为环境所惑而生诸妄想;苦恼障碍,妄想流转,是以不能证如来智慧德相。夫吾人虽欲专一学,欲精一义,亦必心安志定,而后能有所成就。故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此宗教与吾人之关系,所以甚深甚重,更无第二事能与相等也。


然欲令吾人安信志之心,定慧性之命,必求佛教之无上真正之道,非其余人天之邪宗,小教所致也。而宗教者,即皈依之义;皈依者,即皈向其心依止无上真正之道,心与道一之谓。无上真正之道,即是佛教,佛教即是佛、法、僧三宝。佛是能觉悟开示无上真正之道之人,佛法是佛觉悟开示之无上真正之道,佛法僧是信解行证无上真正之道之人。


三宝之德,不可言量!吾人在茫茫苦海中,三宝为舟航;漫漫黑夜中,三宝为明灯;悠悠险道中,三宝为导师;冥冥旷野中,三宝为真宅;举要言之,三宝是吾人第一可依恃者,第一可崇拜者,亦是第一能觉悟吾人者,能救护吾人者!


故吾人凡有心知灵觉者,皆有佛性,皆是佛子,皆应了解无上真正之佛道,信仰无上真正之佛教,皈依三宝以为安身立命之地。从之于哲理上转迷成悟,于伦理上转恶成善,于身心上转苦成乐,于世界上转凡成圣也。令更从宗教上、哲学上、科学上、伦理上、政治上、教育上等种种方面,与佛教皆比较而分别观察,令知究竟唯一佛教,为无上真正之道,故吾人皆应信解受持也!


——摘录自《我之佛教观》

(民国六年十月在台湾佛教讲演会讲)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观照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开示|印光大师: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不定心所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素食
素食|养智慧
素食|冬补抗寒
素食|不须多味
素食|灵隐寺腊八粥秘方,在家熬粥吃吃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赏析|唐代石雕供养菩萨像
赏析|明代禅画:戴进《伏虎罗汉图》
赏析|青州佛教造像精品:东魏石雕释迦三尊像

☀阅读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阅读|杀生人世大恶

☀故事
故事|贫妇施豆
故事|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
故事|大龟的因缘
故事|化悲伤为精勤

☀视频
视频|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视频|大家心心念念的“月德呈瑞”年历是怎样印出来的
视频|岂如凌霜叶 岁暮蔼颜色
视频|元正启祚 万物咸新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新闻|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闻|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年10月28日,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举行第二十一次会议。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崔茂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轮值主席、中国佛教...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释迦牟尼佛三十成道,八十入灭,始自寂场,终至鹤林,其间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结集为三藏十二部圣典。佛陀说法都是对机施教、应病与药的,因为众生的根器(个性)千差万别,所以如来的说法也就不能一致,所...

素食|凉风袅袅,寒露凄凄

素食|凉风袅袅,寒露凄凄

寒露时节天渐寒,很多人本能地喜温喜热,容易出现内热上火的情况,对养阴不利。深秋季节寒冷而干燥,应该以保养阴精为主,正如中医四时养生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饮食上,要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

报名|惊蛰护生·湿地静行

报名|惊蛰护生·湿地静行

一雷惊蛰始,雨润万物苏。万物初生时稚嫩孱弱,更需呵护。惊蛰,又称“启蛰”,为中国传统节气。值万物生发之际,浙江云林书院携手杭州西溪书院共办“惊蛰护生·湿地静行”主题文化活动,于自然中观鸟,于湖水畔放生...

禅诗欣赏——达摩西来一字无 全凭心地用功夫

禅诗欣赏——达摩西来一字无 全凭心地用功夫

达摩西来一字无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地用功夫。若要纸上谈人我,笔影蘸干洞庭湖。达摩祖师当初从西天印度到中国来,是带着心灵的禅道来的,没有语言文字,全凭内心契入。如若拘泥于文字语言上的辩解,就走入歧途。...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不定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不定心所

不定心所有四个,即悔、眠、寻、伺这四个心所,于识、界、性等皆不定故,所以得名不定。不像遍行的触等定遍诸识,以悔等四法,唯第六识中有,余识皆无;亦不如别境的欲等定遍诸地,以悔眠唯在欲界,寻伺二禅以上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