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教三字经|腾兰来 经像至 初译经 四十二






汉明帝派遣使臣去西域求法,当这十八人浩浩荡荡地向印度前进,途中经过月氏国,遇到了两位天竺的出家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秦景、王遵、蔡愔等就恭恭敬敬地说明了来意,而后邀请这两位出家人到中国来。


于是,两位尊者就把佛经、佛像、佛的舍利,用白马驮运到中国来,由于当时交通不方便,直到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才抵达洛阳。


相传,摄摩腾等人带来的佛像,是优填王造的第四个佛像,形貌与汉明帝梦中的金人一般无二。明帝见后十分高兴,下令把佛像安放在南宫清凉台供养,佛经则收藏在兰台石室里,两位沙门住在招待外国人的鸿胪寺中。


第二年,汉明帝又下诏书,令在城西雍门外建造精舍,作为两位梵僧居住、译经的场所,其遗迹就是现在洛阳市的白马寺。他们带来的梵本经典,依历史的记载,有六十万言。第一部翻译的经典,就是《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两位高僧共同翻译出来的。


除了这部经而外,他们还陆续翻译了《法海藏经》、《佛本行经》、《十地断结经》、《佛本生经》、《二百六十戒合异》等五部经,再加上《佛说四十二章经》共有六部,合计一十三卷。可惜,后来其他的五部经都遗失了,两位尊者翻译的经典,现在仅仅保存着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流传世间。


释教三字经 · 前文回顾

无始终 无内外 强立名 为法界

法界性 即法身 因不觉 号无明

空色现 情器分 三世间 从此生

迷则凡 悟则圣 真如体 须亲证

证者谁 释迦尊 大悲愿 示诞生

处王宫 求出离 夜逾城 人不知

入雪山 修苦行 六年来 习寂定

从定起 出山来 坐树下 心镜开

启大教 说华严 尘刹海 现宝莲

愍凡愚 不能听 隐尊特 显劣应

说阿含 第二时 四谛法 接小机

证四果 出生灭 演方等 破法执

第四时 谈般若 二乘转 教菩萨

开显圆 法华会 学无学 得授记

涅槃经 最后说 显真常 扶戒律

五时教 如是说 亦融通 亦分别

化道圆 归真际 双树间 吉祥逝

荼毗后 分舍利 阿育王 变古制 

碎宝末 造浮图 役鬼神 遍阎浮

优填王 始造像 令后人 修供养

大迦叶 命阿难 结集经 石窟间

修多罗 是经藏 毗奈耶 是律藏 

阿毗昙 是论藏 正法隆 外道丧

藏分三 部十二 遇有缘 作佛事

汉明帝 梦金人 求圣教 遣蔡愔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2022灵隐回眸④——以改革创新为引领 强化数字赋能激发活力

2022灵隐回眸④——以改革创新为引领 强化数字赋能激发活力

2022灵隐回眸:①以爱国爱教为旗帜 坚定不移践行中国化方向②以制度建设为重点 依法依规强化从严治教③以平安创建为目标 推动寺院管理现代转型杭州灵隐寺成立佛教数字赋能研究中心,在探索数字赋能现代寺院智...

素食|无事

素食|无事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哪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动。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武帝兴缘,构迷津之宝筏;誌公启教,悬黑道之明灯。梁皇宝忏是中国佛教一部影响深远的大型忏法,乃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郗氏生前嗔嫉杀业过重,死后堕落蟒蛇之身不得解脱,武帝为救拔其苦,依誌公禅师之言,邀请天...

禅诗欣赏——涧瀑飞声渡石桥

禅诗欣赏——涧瀑飞声渡石桥

山居诗之二【宋】雪岩祖钦禅师竟日窗间坐寂寥,岩前稚笋欲齐腰。幽禽忽来藤花落,涧瀑飞声渡石桥。首句“竟日窗间坐寂寥”,表明禅师身居茅屋,别无其它杂事,只是坐禅。“竟日”即整天,“寂寥”寂静无有妄念。《佛...

阅读|五更早起——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四十六)

阅读|五更早起——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四十六)

夜气苏子瞻①谓某公不学禅,临终自知时至,诸子求教,教以第一五更②早起。诸子不悟,谓为勤家③。公曰不然,谓五更勾当④,临死时将得去者是也。昔人云:“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随身之业,将得去者也。而业有...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传入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折。唐初武德年间,中天竺瞿多提婆携带细毡上画象、结坛手印经本进献高祖,但“太武见而不珍”,结果其僧抑悒而归。贞观年中又有北天竺婆罗门僧持梵本奉进,唐太宗即敕令智通共梵僧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