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弃贪欲盖


五盖,即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五种。这五法,能盖覆我人的自性清净心,因此称作五盖。弃除五盖,则内心不起,意地清净,堪伫道器。


弃贪欲盖,此处贪欲是内意根中生欲,即前尘落谢影子,转入意地之中,追缘过去,逆虑未来,虽然不同于五根攀揽五尘,而内心中妄念丛生,因追缘前尘,则别生一种贪欲。


在正身端坐修禅的时候,虽然身体及手足,安然不动,外具威仪,而内心中却胡思乱想,东忖西度,或者由可爱之声而欲想,或者追忆前人美貌端严而生爱染。如是思量分别,念念相续不断,好比是瀑布流水,前念后念,无有休息,几乎不知自身端坐为何,遂将本具善心,永远沉没,不能生长,这实在是修行者的一大障碍。


古人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须早觉悟,宜急弃之。贪欲妄想,其害至大,如术婆伽,欲心从内而发,导致身被烧坏。欲为种种烦恼扰乱所住之处,菩提道是种种清净安稳所住之处,一秽一净,一生死一涅槃,彼此天渊迥殊,凡圣辽绝。如果心爱着贪欲,则无由进道,故偈有云:“贪欲甚似水,能没般若津,欲行菩提道,盖贪护真心。”足见欲盖有妨碍于道,不可不慎。



如《大智度论》除欲盖偈所说:


诸欲求时苦  得之多怖畏

失时怀热恼  一切无乐时

诸欲患如是  以何当舍之

得诸禅定乐  则不为所欺

欲乐着无厌  以何能灭除

若得不净观  此心自然无

着欲不自觉  以何悟其心

当观老病死  尔乃出四渊

诸欲难放舍  何以能远之

若能乐善法  此欲自然息

诸欲难可解  何以能释之

观身得实相  则不为所缚

如是诸观法  能灭诸欲火

譬如大澍雨  野火无在者


纵观芸芸众生,哪个不是为了求五欲,而梯山航海,戴月披星,奔走往返,纵使求得,也是多怖畏,等到遗失之时,而又心怀忧恼。由此来看,三界之内实在无一寸土为快乐之地,想要修行入道的人,应当生大惭愧,生惭愧畏,叹生死之未了,务祈道业早就,于此五欲当弃舍之,全体放下丝毫不顾。







往期回顾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三皈依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观照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开示|虚云老和尚: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常识|五位百法(合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素食
素食|生机
素食|迁善改过
素食|克己
素食|春食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敦煌藏经洞唐代普贤菩萨像
赏析|南宋佛画阿弥陀三尊像
赏析|元张渥画十六臂大士像
赏析|北齐铜鎏金佛立像

☀阅读
阅读|吃素会营养不足吗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阅读|五更早起

☀故事
故事|玄奘法师:修福须敬凡僧
故事|金色公主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视频
视频|瑞草生嘉运 林花结早春
视频|二月二 龙抬头 雨顺风调 时清道泰
视频|笑逐东风烂熳开
视频|春雨沃枯 花开万卉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历史|清廷对佛教的管理——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一)

历史|清廷对佛教的管理——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一)

清代佛教是从清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共二百六十八年间清朝一代的佛教。清朝对于佛教的政策几乎完全是继承明代的。首先在管理方面仿照明代僧官制度,在京设立僧录司,所有僧官都经礼部考选,吏...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世人最慈悲的...

禅诗欣赏——何处江村人夜归

禅诗欣赏——何处江村人夜归

秋江【宋】寂寥道潜禅师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这首《秋江》将秋江由黄昏至初夜时的氛围凝练为宁静与寥廓,表现了一位心境空幽清澄的禅者对大自然诗意的独特把捉。夕阳正...

赏析|道信大师亲笔书写的禅宗三祖僧璨塔铭砖拓片——纪念僧璨禅师圆寂纪念日

赏析|道信大师亲笔书写的禅宗三祖僧璨塔铭砖拓片——纪念僧璨禅师圆寂纪念日

僧璨大士塔砖铭造于隋开皇十二年(592)砖纵15.5厘米,横11.4厘米,厚3.6厘米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藏1982年杭州市区出土,铭为阳文,原系阴刻於范上,模印而成。禅宗三祖僧璨塔铭砖,上面的铭文据介...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传入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折。唐初武德年间,中天竺瞿多提婆携带细毡上画象、结坛手印经本进献高祖,但“太武见而不珍”,结果其僧抑悒而归。贞观年中又有北天竺婆罗门僧持梵本奉进,唐太宗即敕令智通共梵僧翻译...

禅诗欣赏——冥坐寂不动 大千入毫发

禅诗欣赏——冥坐寂不动 大千入毫发

庐山东林寺夜怀【唐】李白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冥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诗人辞别繁华的城市,独自一个人上庐山,寻求清净的东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