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八月十一 南岳怀让禅师圆寂日

气概冲天,心虚没量。

揽曹溪水,兴波作浪。

睡着马驹,一砖打起。

蹴踏横行,触者皆死。

——憨山大师赞南岳怀让禅师

南岳怀让禅师,俗姓杜,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市)人,慧能大师高徒,后弘法于南岳福严寺,六祖下弘传最盛的两大法嗣之一,其后出临济、沩仰二大宗支。


怀让禅师从小就喜欢阅读佛经。有一天,来了一位玄静法师对怀让禅师的父母说:“这孩子如果能够出家的话,将会有所成就,而且可以广度众生。”


十五岁时,怀让禅师在荆州玉泉寺弘景律师座下出家。万岁通天二年,满二十岁受具足戒。弘景律师是当时负有盛名的律师,指示怀让禅师用心研读律藏。每日钻研于文字般若的少年怀让禅师不免感叹:“夫出家者,当为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


同门坦然法师了解怀让禅师的志气超迈,于是劝怀让禅师一同前往拜谒深受隋炀帝和唐高宗尊崇的嵩山慧安大师。慧安大师是五祖弘忍大师的门徒,五祖入灭后,慧安大师行脚至中岳嵩山,便在此处定居,遁世离俗。



怀让禅师和坦然法师在顶礼慧安大师后,直接说明来意,请教佛法的大义。

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安曰:“何不问自己意?”

曰:“如何是自己意?”

安曰:“当观密作用。”

曰:“如何是密作用?”

安以目开合示之。

在一番请益后,坦然法师当下明了真心。而怀让禅师的机缘还不具足,慧安大师知怀让禅师将来定为禅门龙象,所以指点他到曹溪参礼六祖大师,习学无上心法。

当六祖大师看到怀让禅师时,就问他:“什么处来?”

怀让禅师老实地说:“嵩山来。”

六祖再问:“什么物,恁么来?”

怀让禅师无言以对,于是跟随在六祖身边,参究了八年,他猛然有省,去向六祖大师报告说:“某甲有个会处。”

六祖大师问:“如何会意呢?”

怀让禅师回答:“说似一物即不中。”

六祖再问:“还可以修证否?”

怀让禅师说:“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六祖大师说:“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六祖接着又说:“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曾预言:‘在你门下将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这件事情你只要记在心中,不需要太早说出来。”


怀让禅师留在宝林寺参学,侍奉六祖慧能大师达十五年之久。唐玄宗先天二年(713),怀让禅师才移驾南岳衡山般若寺。当时有位道一禅师在南岳山终日禅坐,怀让禅师知道道一禅师可为法门龙象,于是前往他打坐的地方点化他。

怀让禅师问:“大德坐禅图甚么?”

道一禅师道:“图作佛。”

怀让禅师于是拿了一块砖,在庵前的一块石头上使劲地磨。

道一禅师问道:“磨作甚么?”

怀让禅师道:“磨作镜。”

道一禅师非常好奇,说道:“磨砖岂得成镜邪?”

怀让禅师道:“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

道一禅师于是问:“如何即是?”

怀让禅师道:“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

道一禅师无言以对。

怀让禅师接着说:“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

道一禅师听了怀让禅师的开示教诲,如饮醍醐,于是从禅座上下来,给怀让禅师顶礼,并问道:“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

怀让禅师道:“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

道一禅师又问:“道非色相,云何能见?”

怀让禅师道:“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

道一禅师道:“有成坏否?”

怀让禅师道:“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


道一禅师听了怀让和尚的开悟,当下心开意解,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开悟后,道一禅师继续留在怀让禅师的身边,侍奉怀让禅师十个春秋,后来出世为人,便是闻名天下的马祖道一禅师,这也正应了六祖大师的“马驹”预言。


怀让禅师的门徒虽多,真正受到怀让禅师认可的共有六人。一日,禅师将门下弟子六人召集入室,对他们说:“汝等六人同证吾身,各契其一。一人得吾眉,善威仪——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顾盼——智达;一人得吾耳,善听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气——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谭说——严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并嘱咐道:“一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宜慎辞哉!”


怀让禅师在道一禅师离开南岳不久,于唐天宝三年(744)八月十一日圆寂于南岳般若寺(今福严寺),唐敬宗赐谥为大慧禅师。


怀让禅师开创了禅宗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禅师,与同为六祖座下的青原行思分成二大支系弘通禅法。怀让禅师身居承先启后的地位,不仅开启了禅法在中国普传的先河,也促进了整个佛教的兴盛。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学处
学处|愿求无上佛道 度脱一切众生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
学处|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学处|什么是事忏与理忏

☀观照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观照|在娑婆世界为什么专凭自力,悟修甚难
观照|久念功深 必定见佛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之解析
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开示|印光大师: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开示|谛闲法师: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联灯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常识|十二因缘法门
常识|五停心观

☀素食
素食|净心
素食|徐行处暑天
素食|本心
素食|中秋意

☀分享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赏析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绢画地藏菩萨像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阅读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阅读|华严不如艮卦?
阅读|皮袋歌——纪念虚云老和尚诞辰182周年
阅读|学佛应当心大而胆小

☀故事
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
故事|树神也来抢功德
故事|冤冤相报
故事|变成大鱼的国王

☀视频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南梁 · 石雕阿育王佛立像成都博物馆收藏此像为红砂石雕刻而成,正面全部施红白彩后贴金,佛像残高约48厘米,头有螺状肉髻,脸型瘦削,长眉细目,神情睿智而沉静,薄薄的嘴唇上蓄有八字胡,显得飘逸而潇洒。身着...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金富乐尊者(320)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金富乐尊者(32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历史|佛教中国化的开拓者——道安法师对汉传佛教的贡献

历史|佛教中国化的开拓者——道安法师对汉传佛教的贡献

前文回顾:纪念|二月初八 道安法师圆寂日——分经雅合亲光 释姓颇同增一道安法师,河北常山人,12岁出家,受具足戒后外出参学,在邺城师事佛图澄大师(232—348),当时已有“漆道人,惊四邻”的美誉。佛...

禅诗欣赏——瞋是心中火 能烧功德林

禅诗欣赏——瞋是心中火 能烧功德林

戒嗔【唐】寒山子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嗔恨心是一个人因为对某事物、某种状态的强烈执着没有实现,而生起的炽盛烦恼。一个人嗔心起来的时候,他就像燃烧的烈火,碰到谁就要烧伤谁,结果...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去盖障尊者(381)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去盖障尊者(381)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华严法会|印光大师:一生成佛之归宗结顶究竟实义,在于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华严法会|印光大师:一生成佛之归宗结顶究竟实义,在于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出,一切菩萨及菩萨上求下化称性所修之道,皆从此入,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夫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虽随机设教,种种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