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 ✦ ✦ ✦ 


我们生活在世间,工作中生活中,乃至日常的接人待物,时长会遇到一些难题。这些困难有大有小,小困难稍加努力便可解决,而对于比较大的挑战,往往会心生抱怨。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用佛法的智慧来调心,所谓历境炼心,那么佛弟子应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坎坷呢?


其实,环境跟我们有冲突是正常的。老子也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们正是因为有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所以处处有问题,炎热时会大汗淋漓、热恼不堪,降温时会感冒、打喷嚏、咳嗽,大家因此抱怨天气不好、气候恶劣。可是静下心来想想,这究竟是人的问题,还是天气问题呢?或者退一步说,就算是天气的问题,指责、抱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吗?


学佛的人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呢?去调整自己的心!只要心念一调整,环境就会转变。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当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转不了时,就需要用佛法帮助自己调整心态,而不是遇到状况就像蛮牛一样冲过去,冲得头破血流,还一边抱怨、指责,落得自己痛苦,环境遭殃。唯有转变我们的心念,才能开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    ✦    ✦    ✦    

✦ ✦ ✦ ✦ 


说到这里,不少人会心存疑惑:不再抱怨和指责,不再向外去找寻原因,是不是就让我们逆来顺受呢?从佛法的理论来看,受报确实是存在的。我们说因缘果报,如是因,如是果,由于因中造业的善恶不同,果报也分成二种,一种是苦报,一种是福报。我们总希望多一些福报,不要受苦报,可是如果过去世造的苦因多,种的福因少,这种希望当然会落空。


可是单纯地将磨难、挫折、挑战理解为只能逆来顺受而不能有所作为,那就变成了宿命论,并非佛法的本意。应该说,这些困难确有受罪报的成分,但困难并不全是苦报。就以大家都知道的地藏菩萨为例,他发愿去地狱度众生,当然面临千辛万苦,可这些难道也是菩萨的苦报吗?


当我们受苦的时候,不要以为是来受罪的,而是来还愿——还过去生所发的悲愿。地藏菩萨到地狱度众生,不正是因为他发了“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吗?地藏菩萨到地狱度众生的时候,一样会感受到地狱里的冰与火,就像消防队员穿了全副消防救生衣,进了火场还是会有灼热感。但是地藏菩萨发愿要度地狱的众生,是自愿的,加上心有定力,所以他不是在受苦,而是在还愿。


✦    ✦    ✦    ✦    

✦ ✦ ✦ ✦ 


佛法是心法,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调心。遇到任何事情,不要老是抱怨人家有问题、环境有问题,不妨转换思路,将自怨自艾的想法转变为“好感恩,让我有机会受报与还愿”,借助这个困难,正好能锻炼自己的信心,生起惭愧心,增长慈悲愿。《金刚经》有云:“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过去造的恶业原本应堕三恶道,由于今生学佛修行,所以重罪轻报,只是被人家轻贱、瞧不起,只是遇到一些坎坷,而过去的恶业重罪却也因此全消解了,难道不应该感恩吗?


我们学习佛法,从受三皈依开始便发了四弘誓愿,要努力成为救度众生的菩萨。菩萨一定要从受苦受难之中不断磨砺、成长,才能够去救苦救难。否则,又怎能对众生之苦感同身受,又如何具备帮助众生应对各种各样问题的能力呢?比如《法华经》里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一生被人看不起,甚至人家要打他、污辱他,但他并不以此为意,更没有指责、抱怨,还是尊敬所有的人,把所有的人当成是现在的菩萨、未来的佛。


人的一生,如果期望任何困难都没有,反而是很痛苦的事。因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对于这种不可能的情况心存期待,本身就是错的,这种想法又会造成一种新的烦恼。我们都是菩萨道的行者,就是要在受苦受难之中,从事救苦救难、修福修慧的活动。当我们受苦报的时候,心念上不以为是苦难,而将它视为践行四弘誓愿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磨砺,就不会怨恨,就不会有退心。那面对这些问题就不再是受苦报,而变成是还愿了!


✦    ✦    ✦    ✦    






往期回顾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三皈依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观照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开示
开示|马祖道一禅师:道不属修
开示|虚云老和尚:修与不修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常识|五位百法(合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素食
素食|为善最乐
素食|生机
素食|迁善改过
素食|克己

☀分享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赏析
赏析|贵霜王朝浮雕:世尊涅槃像
赏析|唐代白檀木雕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唐代普贤菩萨像
赏析|南宋佛画阿弥陀三尊像

☀阅读
阅读|弘一法师记忆中的慧明法师——2月23日慧明法师圆寂纪念日
阅读|吃素会营养不足吗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故事
故事|玄奘法师:修福须敬凡僧
故事|金色公主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视频
视频|瑞草生嘉运 林花结早春
视频|二月二 龙抬头 雨顺风调 时清道泰
视频|笑逐东风烂熳开
视频|春雨沃枯 花开万卉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素食|迁善改过

素食|迁善改过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人谱》六条)——《格言别录》本日食单芥辣豆芽菜荠菜炒春笋蟹味菇山药胡萝卜粥-芥辣豆芽菜-材 料绿豆芽30...

云林物语|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云林物语|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刻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粉丰姿楚畹曾传擅国香,奇花如玉色偏良千红未羡桃林满,万绿宁誇柳径芳白帝初分瑶作蕊,素...

二十四节气|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二十四节气|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唐·李白《玉阶怨》这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早晚和午间温度的起伏能有十几度就在这一寒一热之间白天蒸腾空中的水土湿气入夜后便凝为露珠,贴在草叶花瓣上在朝阳...

百喻经故事——蛇头尾共争在前(54)

百喻经故事——蛇头尾共争在前(54)

蛇头尾共争在前——《百喻经》经文譬如有蛇,尾语头言:“我应在前。”头语尾言:“我恒在前,何以卒尔?”头果在前,其尾缠树,不能得去。放尾在前,即堕火坑,烧烂而死。释义有一天,一条蛇的头和尾忽然争执起来,...

禅诗欣赏——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

禅诗欣赏——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

念佛偈【唐】白居易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众所周知,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而这一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其实来源于佛教。清代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这首诗说得就是喝腊八粥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