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法会|我常随顺诸众生 尽于未来一切劫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九大愿“恒顺众生”,即是恒常随顺众生种类根性,以利益之,成就之。


对于十方刹海一切众生,皆以普贤愿力,于彼性情随顺而化度之,执劳待役而承事之,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而供养之,如父母师长而敬奉之。我不敢轻众生,众生皆当作佛,若见有病者为作良医,若见娱入邪途示其正路,若入生死暗夜为示涅槃光明,若缺财法则示衣里明珠。仔细研究,恒顺众生的大愿包含有三个层次的意义。


第一,如经云“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读了这段经文,可以知道,恭敬供养众生是为令一切如来生欢喜的。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道理,这只是如来的方便说法,渐次引导我们来恭敬供养众生的。


我们身为凡夫弟子,只知道恭敬供养如来,而不知道恭敬供养众生。因此,如来方便诱导说:凡是欲令如来生欢喜者,必须先令众生生欢喜。众生皆大欢喜了,如来自然欢喜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肯恭敬供养一切众生,只肯恭敬供养一切如来,则一切如来不会生欢喜的。

第二,如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成等正觉是果,发菩提心是因,愿成佛果者,须先发菩提心。菩提心由何生起呢?是由大悲心生起。是故大悲心乃诸佛之本体。再进一步研究,诸佛由何生起大悲心呢?是由于观见众生受苦之故。于是由大悲心而发上求下化之菩提心,由菩提心之因而得成佛果。


推本寻源,诸佛之所以成佛者,实因于众生。如是而论,众生乃是诸佛的恩人了。我们为什么要恭敬供养诸佛呢?因为诸佛是我们的恩人。因此,既然要报佛恩,尤应报众生恩。恭敬供养众生,并不是专为了讨诸佛的欢喜的,实在是为了报众生之恩。

第三,经云“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菩提觉道,譬如一株大树,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譬如树上开的花,诸佛所证的无上正觉,譬如树上结的果,一切众生,则譬如是树的根,足见众生的重要性了。如果这株菩提树没有根,则自然不能开菩提之花,结菩提之果了。


因此,菩萨须发大悲心,饶益众生,譬如以水常常滋润树根,则枝叶华果,悉皆繁茂了。如果没有众生,不见众生苦,何能发起菩提心来呢?如果没有众生,又到什么地方去修六度万行呢?不发菩提心,不修菩萨行,则是没有成佛之因;既无成佛之因,何有成佛之果呢?因此,菩提属于众生,我们必须要报众生恩,要恭敬供养一切众生。


需要注意,恒顺众生是随顺众生种类根性,以佛法利益之,成就之,令一切众生悉皆成佛,方可圆满恒顺众生的大愿。倘若只以世间法恭敬之,供养之,而众生得不到佛法的利益,不能出离生死苦海,怎能算是报众生恩呢?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巡觅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学处
学处|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 为何还要请佛说法呢
学处|请佛住世 除谤法障
学处|持戒三种人 你是哪一种
学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我皆随学无有疲厌

☀观照
观照|既然“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现在何必着急呢
观照|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开示
开示|谛闲法师:“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应如何理解
开示|虚云老和尚:楞严经意旨
开示|慈舟法师: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
开示|印光大师:一生成佛之归宗结顶究竟实义,在于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联灯
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物语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
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的总相差别

☀素食
素食|消暑气
素食|莫贪凉
素食|坦然
素食|解知足

☀分享
分享|共修菩提增福慧
分享|雨中的青绿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赏析
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观音作品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332窟之珞珈山观音变
赏析|犍陀罗浮雕 “大光明之神变”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阅读
阅读|华严经赞
阅读|不朽
阅读|诵经时打妄想会怎样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故事
故事|尸毗王代鸽
故事|无止境的“追求”
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视频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映日莲开白玉池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涧户寂无人 纷纷来且落

禅诗欣赏——涧户寂无人 纷纷来且落

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来且落。在寂寞无人的深涧中,辛夷花默默开放。无生之喜,无灭之哀,纯然自足,不待人识。完全是诗人见性自足,任运自然地心境写照。释尊菩提树下证得无上...

故事|戒贪得自在

故事|戒贪得自在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王,平日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国王忽萌善心,欲行大布施,于是依照婆罗门教的规定,将其积聚如山的奇珍异宝,布施给需要帮助的人;若有人来求助,便请他自取一撮珍宝而去。奇怪...

禅诗欣赏——应迹但随缘起尽 千江一月去来空

禅诗欣赏——应迹但随缘起尽 千江一月去来空

为阐教禅师入塔【清】梦东彻悟禅师无方大道契环中,悲愿高深海岳同。应迹但随缘起尽,千江一月去来空。“无方大道契环中”,方者,方所、方法、行迹,佛道摄化众生于无形,绝行迹、泯方所之区别。盖如来所立教法,遍...

新闻|杭州佛学院举办“之江问道·法云讲堂——佛教中国化实践与探索之浙江经验”专题讲座

新闻|杭州佛学院举办“之江问道·法云讲堂——佛教中国化实践与探索之浙江经验”专题讲座

2023年2月26日上午,杭州佛学院“之江问道·法云讲堂”专题讲座在法云校区成功举办。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杭州灵隐寺方丈、杭州佛学院院长光泉法师为佛学院全体学生及浙江大学宋韵文化高级研修班学员展开了以...

开示|虚云老和尚:修与不修

开示|虚云老和尚:修与不修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段心光,当下了无其事,还说什么修与不修。试看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表显,出家访道。苦行六年证道,夜睹明星,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

故事|化悲伤为精勤

故事|化悲伤为精勤

且说有一位贤明的人,一向奉持佛法,精进不懈怠,后因寿尽,得病而亡。他的妻子伤痛悲切,自是不在话下。妻子虽然悲痛,还是遵照礼法,将丈夫的尸骨火化、埋葬。丧事既毕,妻子还是不能稍抑悲痛,而且废忘经典、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