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寺院:灵隐寺的这座殿堂里画着济公的一生


来过灵隐寺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在灵隐寺药师殿东侧有一座殿堂,名叫“济公殿”。尽管在民间传奇的演绎和影视作品的传播下,“济公”在汉地可谓家喻户晓,但专为道济禅师设立殿堂的寺院却并不多见。而灵隐寺不仅有专门的济公殿,内中还用一组壁画完整地记述了他一生的行迹,而这一切还要从他与灵隐寺的深厚法缘说起……


道济禅师(1150—1209)是宋代临济宗杨岐派高僧,浙江天台县人,俗家姓李。十八岁时,至杭州灵隐寺,依止灵隐寺方丈瞎堂慧远禅师落发出家。由于道济禅师狂嗜酒肉,浮沉市井,或与群儿游戏,寺众讦之。瞎堂慧远禅师云:“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自此,人称“济癫”。及至瞎堂慧远禅师圆寂,道济禅师遂往净慈寺,依止德辉禅师,担任记室,期间屡显神异,不可殚述。宋宁宗嘉定二年五月十六日,道济禅师示寂于虎跑寺,世寿六十,葬于虎跑。



道济禅师灵隐出家,净慈常住,虎跑圆寂,足迹遍布台州、杭州的山山水水,其神奇高雅、放荡不羁的经历盛传民间,“济公活佛”之名可谓妇孺皆知,灵隐寺药师殿东侧济公殿便是为了纪念这位出家于灵隐的高僧而建立的。


殿中不仅供奉着依照清末画僧竹禅法师所作济公画像而塑造的道济禅师铜像,还在殿内四周墙壁上陈列着画家林海钟历时近3年创作的18幅济公壁画,向公众系统地展现济公传奇的一生。



这十八幅壁画高三米、总长五十米,环绕济公殿四壁,色彩淡雅,如一幅江南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展现着济公传奇的一生。从这些壁画中,人们还能看到南宋时的灵隐全貌,除了那笔意葱茏的山水景观,还能寻到许多当年都城的细节:灵隐寺、大悲楼、六和塔、净慈寺、雷峰塔、西湖、钱塘江……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灵隐寺济公殿,从这一幅幅壁画走进这位令人景仰的高僧的一生。



一、济公出世


道济禅师,世称济公,俗姓李,浙江天台人。济公出生时恰逢天台国清寺罗汉堂里的降龙罗汉像突然倾倒,民间便以为济公是降龙罗汉投胎,是一位为民除害的救星。


二、幼年佛缘


济公父母平日笃信佛教,乐善好施,因中年得子,心感佛恩,便携子赴国清寺拜佛。性空长老轻抚其顶,赐名修远。李修远幼时不喜玩闹,好诵佛号,佛缘渐显。


三、灵隐出家


济公十八岁时因父母相继去世,立志出家,辗转至临安(浙江杭州)灵隐寺,受瞎堂慧远长老三击掌,了悟前世根性、因果报应之理,随即剃度。济公拜瞎堂长老为师,长老赐名道济。


四、弘法济世


济公扶危济困、劝化众生。一日,路遇孝子董士宏,知其十年前为葬亲卖女,今因寻女失金,欲自缢。济公佯为自缢,巧施佛智,解救了董生,并至赵宅治病,以禅机度脱董生之女。


五、救民离难


济公富有智慧,一日预感有山峰飞来将要伤及当地一村庄,他劝百姓躲避而无人相信,反被人讥讽。此时正遇迎娶新娘的队伍,便抢走新娘,向前飞奔。等到山峰落地时,众人皆因追赶济公而远离灾难。


六、禅门广大容癲僧


济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酒肉不离口,寺僧不解,总以为济公此举违背了戒律清规,便告知其师。瞎堂长老说:“禅门广大,岂不容一癲僧?”长老的话,涵义深邃。自此,人们亦称道济为济癲。


七、遇火无险


济公夜宿大悲楼,不巧大悲楼起火,人们满以为济公遭难,不料济公从楼里戏耍走出,安然无恙。人们总以为他有神通,但济公想的是如何修大悲楼。


八、集善缘重修大悲楼


济公云游民间,降妖除魔,惩恶扬善,施药救人,普度众生。众善铭记在心,当得知济公誓愿,便出手相助,布施重金,重修大悲楼。立柱上梁之日,众善欢喜。


九-十、云林胜境图


灵隐凭临钱塘武林山,为印度高僧慧理大师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创建。虽几经兴衰,然历史悠久,规模恢宏,庄严肃穆的殿宇与寺前的飞来峰浑然一色。


十一、护法斗权臣


灵隐寺重修大悲楼,临近竣工之时,秦相府欲盖阁天楼急需木料。四管家传秦相谕欲强拆大悲楼,济公显神通打恶奴。秦相派兵围灵隐,拘捕济公,僧众遭难,济公戏耍捕快班头而醉入相府。


十二、佛法降魔


济公施法大闹相府,众家丁杖打济公实皆着秦相之身。夜间,鬼闹秦宅,内院失火。秦相梦鬼神,见生父于地狱受苦,劝其弃恶从善,积善行德。秦相顿悟,认济公为出家替身,并出资重建大悲楼,寺僧亦皆获释。


十三、古井运木


济公移锡净慈,净慈寺院遭火,方丈命济公募化木材重建大殿。济公醉后,一筋斗便至蜀中,化得木材,顺着长江至东海再漂进钱塘江,遇阻。济公便施妙法,将木材从寺内醒心井中运出。


十四、八魔炼济癲


八魔怒摆魔火金光阵炼济癲,此乃济癲成佛之道必经之磨难考验。


十五、佛偈四海传


降龙罗汉于人间善德圆满,写下一首辞世偈: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于是便合眼垂眉圆寂去了。众善拈香礼拜,各诉说济公平日感应神通,不胜感叹。出丧之日,鼓乐喧天,送虎跑山,骨灰入塔安放,罗汉便乘龙而去。


十六、六和塔寂后显神通


济公圆寂后,再现六和塔,遇两小僧,便将书一封、鞋一双托两小僧寄与净慈寺长老。这双鞋是济公临终时长老亲手取出与他穿去,明明烧化,而济公故后神通显灵,又将原物寄还,长老大惊。


十七、天台南岳旧家风


钱塘走卒偶过天台路遇济公,便托寄两诗与净慈寺长老:片帆飞过浙江东,回首楼台渺漠中。传与诸山诗酒客,休将有限恨无穷。脚绊紧系恨无穷,竹杖挑云入乱峰。欲识老僧行屐处,天台南岳旧家风。长老看了又叹羡道:济公原从天台来还从天台去,来去分明,真是罗汉转世救,故一灵不昧。


十八、功德圆满归石梁


降龙罗汉显圣人间,普度众生,功德圆满,回归天台石梁五百罗汉道场。但见天台山寺院殿宇宏伟,宝塔瑰奇,香霭飘逸,法音清丽,石梁横亘云天,下临万丈深渊。五百位梵僧,或坐或卧、或住或行,游戏习定,瞬息万变。降龙罗汉自莲中化现,与众罗汉留连于八峰双涧之间。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巡觅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学处
学处|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 为何还要请佛说法呢
学处|请佛住世 除谤法障
学处|持戒三种人 你是哪一种
学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我皆随学无有疲厌

☀观照
观照|既然“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现在何必着急呢
观照|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开示
开示|谛闲法师:“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应如何理解
开示|虚云老和尚:楞严经意旨
开示|印光大师: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华严
开示|慈舟法师: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

☀联灯
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物语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
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的总相差别

☀素食
素食|消暑气
素食|莫贪凉
素食|坦然
素食|解知足

☀分享
分享|共修菩提增福慧
分享|雨中的青绿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赏析
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观音作品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332窟之珞珈山观音变
赏析|犍陀罗浮雕 “大光明之神变”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阅读
阅读|华严经赞
阅读|不朽
阅读|诵经时打妄想会怎样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故事
故事|尸毗王代鸽
故事|无止境的“追求”
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视频
视频|老尽春风是杜鹃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溪花与禅意 相对亦忘言

禅诗欣赏——溪花与禅意 相对亦忘言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这是一首访友记游诗,非但无访友未遇之失望惆怅,反而获得了畅然的禅悦。一路幽...

赏析|牧溪(传)《五祖荷锄图》

赏析|牧溪(传)《五祖荷锄图》

宋  牧溪(传)   五祖荷锄图纸本   水墨   纵87.6厘米   横36.1厘米福冈市美术馆藏...

学处|愿求无上佛道 度脱一切众生

学处|愿求无上佛道 度脱一切众生

佛法,即菩提,涅槃,究竟清净,中道第一义谛之无上妙法。说到佛法,则不是九界众生之法可以相比:众生法是染污,而非清净,是迷昧惑暗之法,非觉而不迷;唯有佛法是究竟,是觉悟,是不生灭,是清净。修学佛法的人,...

法讯|杭州灵隐寺癸卯新春供佛斋天法会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癸卯新春供佛斋天法会通启

往期回顾法讯|杭州灵隐寺众姓迎春吉祥普佛通启☀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2023年浙江云林书院“卯兔献瑞,新春送‘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答题活动”

2023年浙江云林书院“卯兔献瑞,新春送‘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答题活动”

浙江云林书院自成立初,坚持以弘扬传统文化、教化社会、提高国民文化素养为宗旨,致力打造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民间人文平台,挖掘并弘扬城市及地区优秀历史与文化。近年来,书院与杭州多个社区街道以及社会组...

纪念|正月十五 瞎堂慧远禅师圆寂日

纪念|正月十五 瞎堂慧远禅师圆寂日

不向芦花深处卧,移舟尽在波心过。得个锦鳞如许大,无处货,推蓬对月平分破。舞棹长歌声远播,江山心醉凝眸坐。赖有儿孙齐花柁,相应和,船头拨转还乡那。——瞎堂慧远禅师自述佛海瞎堂慧远禅师(1103—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