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寺院:灵隐寺的这座殿堂里画着济公的一生
来过灵隐寺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在灵隐寺药师殿东侧有一座殿堂,名叫“济公殿”。尽管在民间传奇的演绎和影视作品的传播下,“济公”在汉地可谓家喻户晓,但专为道济禅师设立殿堂的寺院却并不多见。而灵隐寺不仅有专门的济公殿,内中还用一组壁画完整地记述了他一生的行迹,而这一切还要从他与灵隐寺的深厚法缘说起……
道济禅师(1150—1209)是宋代临济宗杨岐派高僧,浙江天台县人,俗家姓李。十八岁时,至杭州灵隐寺,依止灵隐寺方丈瞎堂慧远禅师落发出家。由于道济禅师狂嗜酒肉,浮沉市井,或与群儿游戏,寺众讦之。瞎堂慧远禅师云:“佛门广大,岂不容一癫僧?”自此,人称“济癫”。及至瞎堂慧远禅师圆寂,道济禅师遂往净慈寺,依止德辉禅师,担任记室,期间屡显神异,不可殚述。宋宁宗嘉定二年五月十六日,道济禅师示寂于虎跑寺,世寿六十,葬于虎跑。
道济禅师灵隐出家,净慈常住,虎跑圆寂,足迹遍布台州、杭州的山山水水,其神奇高雅、放荡不羁的经历盛传民间,“济公活佛”之名可谓妇孺皆知,灵隐寺药师殿东侧济公殿便是为了纪念这位出家于灵隐的高僧而建立的。
殿中不仅供奉着依照清末画僧竹禅法师所作济公画像而塑造的道济禅师铜像,还在殿内四周墙壁上陈列着画家林海钟历时近3年创作的18幅济公壁画,向公众系统地展现济公传奇的一生。
这十八幅壁画高三米、总长五十米,环绕济公殿四壁,色彩淡雅,如一幅江南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展现着济公传奇的一生。从这些壁画中,人们还能看到南宋时的灵隐全貌,除了那笔意葱茏的山水景观,还能寻到许多当年都城的细节:灵隐寺、大悲楼、六和塔、净慈寺、雷峰塔、西湖、钱塘江……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灵隐寺济公殿,从这一幅幅壁画走进这位令人景仰的高僧的一生。
一、济公出世
道济禅师,世称济公,俗姓李,浙江天台人。济公出生时恰逢天台国清寺罗汉堂里的降龙罗汉像突然倾倒,民间便以为济公是降龙罗汉投胎,是一位为民除害的救星。
二、幼年佛缘
济公父母平日笃信佛教,乐善好施,因中年得子,心感佛恩,便携子赴国清寺拜佛。性空长老轻抚其顶,赐名修远。李修远幼时不喜玩闹,好诵佛号,佛缘渐显。
三、灵隐出家
济公十八岁时因父母相继去世,立志出家,辗转至临安(浙江杭州)灵隐寺,受瞎堂慧远长老三击掌,了悟前世根性、因果报应之理,随即剃度。济公拜瞎堂长老为师,长老赐名道济。
四、弘法济世
济公扶危济困、劝化众生。一日,路遇孝子董士宏,知其十年前为葬亲卖女,今因寻女失金,欲自缢。济公佯为自缢,巧施佛智,解救了董生,并至赵宅治病,以禅机度脱董生之女。
五、救民离难
济公富有智慧,一日预感有山峰飞来将要伤及当地一村庄,他劝百姓躲避而无人相信,反被人讥讽。此时正遇迎娶新娘的队伍,便抢走新娘,向前飞奔。等到山峰落地时,众人皆因追赶济公而远离灾难。
六、禅门广大容癲僧
济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酒肉不离口,寺僧不解,总以为济公此举违背了戒律清规,便告知其师。瞎堂长老说:“禅门广大,岂不容一癲僧?”长老的话,涵义深邃。自此,人们亦称道济为济癲。
七、遇火无险
济公夜宿大悲楼,不巧大悲楼起火,人们满以为济公遭难,不料济公从楼里戏耍走出,安然无恙。人们总以为他有神通,但济公想的是如何修大悲楼。
八、集善缘重修大悲楼
济公云游民间,降妖除魔,惩恶扬善,施药救人,普度众生。众善铭记在心,当得知济公誓愿,便出手相助,布施重金,重修大悲楼。立柱上梁之日,众善欢喜。
九-十、云林胜境图
灵隐凭临钱塘武林山,为印度高僧慧理大师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创建。虽几经兴衰,然历史悠久,规模恢宏,庄严肃穆的殿宇与寺前的飞来峰浑然一色。
十一、护法斗权臣
灵隐寺重修大悲楼,临近竣工之时,秦相府欲盖阁天楼急需木料。四管家传秦相谕欲强拆大悲楼,济公显神通打恶奴。秦相派兵围灵隐,拘捕济公,僧众遭难,济公戏耍捕快班头而醉入相府。
十二、佛法降魔
济公施法大闹相府,众家丁杖打济公实皆着秦相之身。夜间,鬼闹秦宅,内院失火。秦相梦鬼神,见生父于地狱受苦,劝其弃恶从善,积善行德。秦相顿悟,认济公为出家替身,并出资重建大悲楼,寺僧亦皆获释。
十三、古井运木
济公移锡净慈,净慈寺院遭火,方丈命济公募化木材重建大殿。济公醉后,一筋斗便至蜀中,化得木材,顺着长江至东海再漂进钱塘江,遇阻。济公便施妙法,将木材从寺内醒心井中运出。
十四、八魔炼济癲
八魔怒摆魔火金光阵炼济癲,此乃济癲成佛之道必经之磨难考验。
十五、佛偈四海传
降龙罗汉于人间善德圆满,写下一首辞世偈: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于是便合眼垂眉圆寂去了。众善拈香礼拜,各诉说济公平日感应神通,不胜感叹。出丧之日,鼓乐喧天,送虎跑山,骨灰入塔安放,罗汉便乘龙而去。
十六、六和塔寂后显神通
济公圆寂后,再现六和塔,遇两小僧,便将书一封、鞋一双托两小僧寄与净慈寺长老。这双鞋是济公临终时长老亲手取出与他穿去,明明烧化,而济公故后神通显灵,又将原物寄还,长老大惊。
十七、天台南岳旧家风
钱塘走卒偶过天台路遇济公,便托寄两诗与净慈寺长老:片帆飞过浙江东,回首楼台渺漠中。传与诸山诗酒客,休将有限恨无穷。脚绊紧系恨无穷,竹杖挑云入乱峰。欲识老僧行屐处,天台南岳旧家风。长老看了又叹羡道:济公原从天台来还从天台去,来去分明,真是罗汉转世救,故一灵不昧。
十八、功德圆满归石梁
降龙罗汉显圣人间,普度众生,功德圆满,回归天台石梁五百罗汉道场。但见天台山寺院殿宇宏伟,宝塔瑰奇,香霭飘逸,法音清丽,石梁横亘云天,下临万丈深渊。五百位梵僧,或坐或卧、或住或行,游戏习定,瞬息万变。降龙罗汉自莲中化现,与众罗汉留连于八峰双涧之间。
往期回顾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