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法会|印光大师:一生成佛之归宗结顶究竟实义,在于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出,一切菩萨及菩萨上求下化称性所修之道,皆从此入,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夫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虽随机设教,种种不一,求其若圣若凡,上中下根,乃至逆恶之流,同于现生了生脱死,俯谢三界,高登九品者,唯净土一门为然也。噫!如来大慈,普度众生,唯此一法,堪畅本怀;众生修行,冀出生死,唯此一法,决遂所愿。
法门广大,利益宏深,固宜一切佛子,悉皆奉行。何近见愚夫愚妇,率多竭诚归命,而通宗通教之士,反漠然置之,若不闻知者然,其故何在?以研教者按常途教理以论断证,不信有带业往生之事,矜常处生死以度众生,不愿为速出生死之人。不知坯器未烧,经雨即化,烦惑未断,转生即迷,自利尚难,焉能利他?此皆不谅己德,以博地凡夫,稍具慧性,便以法身大士之作略自拟,以致一误永误也。参宗者专主参究,以期明心见性,不知其机稍劣,不能明心见性者多多也。即使已得明心见性,而惑业未断,仍旧轮回生死,不能出离者,又多多也。五祖戒,草堂清,海印信,真如喆等,乃其确证。
噫!死生亦大矣,何可以专仗自力而不仗佛力耶?抑或自力果愈于佛力耶?夫人之处世,大而创业垂统,小而一衣一食,莫不仗众人之力,以成自事。至于了生死大事,乃虽有佛力而不肯倚仗,欲显出格之作略,恐堕愚夫之窠臼。其志可谓大矣,惜乎不知其所谓大也。
不观华严一经,王于三藏,乃如来初成正觉,为界外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说一生成佛之法。其一生成佛之归宗结顶究竟实义,在于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夫善财所证,已得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所谓等觉菩萨也。等觉去佛,特一间耳,尚须回向往生。举华藏世界海诸菩萨,同禀此教,同修此法。岂今之通宗通教者,其根性之利,证入之深,悉能超过此等菩萨乎?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岂此诸经论皆不足遵依,此诸圣贤皆愚夫愚妇耶?一言以蔽之,曰:业深障重,未应解脱。故致日用不知,习矣不察而已。
普贤行愿品者,即八十卷华严经末后之入法界品,善财遍参五十三员知识,至普贤所,承普贤开示及威神之力,即证等觉。普贤乃为说偈,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以文来未尽,故未结而终。清凉国师特著疏钞,以大宏其道。
至德宗贞元间,南印度乌茶国王,方贡普贤行愿品之梵本全文,译成四十卷。前之三十九卷,即八十华严经之入法界品,而文义加详;第四十一卷,乃现所流通之普贤行愿品也。时清凉亦预译场,极为赞扬,奉命撰疏。四十卷之全疏,中国久已失传,幸东洋藏中尚有其书。北京刻经处专刻古德佚书,不久当可流通也。此一卷经,又复重为别行疏,以备乐简略,及修净土者之研穷。其徒圭峰,为之造钞,固已中外流通矣。
但以文富义繁,不便初机。范古农居士以世以净土三经并行愿品一卷,为净土四经。三经注者颇多,不妨随机取阅。此经唯有疏钞,虽发挥尽致,而初机每多茫然。遂即疏钞,撷其要义,刊板流通。文虽简略,义仍具足,可谓观机逗教。有益法门,殊非浅鲜。
学者果能先阅撷本,后读全文,不但清凉宏赞之心,可以悉知。而普贤劝发,如来出世之心,亦可以悉知矣。敢请通宗通教之士,共随华藏海会诸菩萨,及诸愚夫愚妇之班,一致进行,同往西方。庶可不孤佛化,不负己灵也已。
——摘录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
普贤行愿品疏钞撷序》
往期回顾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