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印光法师:凡夫决定要修佛所开示之特别法门




前者陈豫堂寄信来,言有六善女人求皈依,令其回信寄于阁下,为其分交。又言前次皈依之阮戚氏,法名德正者,即其夫人。知居士学佛多年,家人悉皆循化,为可钦佩也。


不知居士于净土横超之法,能谛信否?今既有此因缘,不妨略摅心怀。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最直捷者,莫过于参禅。倘系上根,一闻千悟,得大总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证。


能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者,末世实不多见。其他多多皆是错认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错误,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须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尽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




倘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莫出。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以识得,而无烦恼可得,则可谓得道,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故能了生脱死。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了生脱死耶?此人虽比不识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则可怕之至,此谓真开悟者。其以误为悟者,更不须说矣。良以参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门,故比念佛法门之利益,奚啻天渊悬殊。


念佛法门,乃如来一代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贤之大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恶之大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若或已得三昧,及已断烦恼者,则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萨位。一切法门,皆从此法门流出。一切法门,悉皆还归此法门(谓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也)。似浅而深不可测,似小而大无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为成始成终之道。




恐居士未遇真知净土之人,或视为浅近,而专致力于明心见性之禅,谓其能识得自心,即算了手,故不禁络索一上也。光言不足为凭,请详阅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并光之文钞,当不以光为谬妄也。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优劣,则断不至犹执着于唯究自心,谓识得即是道,而不须念佛求生西方也。古人如圆观,知过去未来,尚不能了。五祖戒、草堂清所悟之禅,今人何能仿佛,而且又复受生。是知凡夫决定要修佛所开示之特别法门,则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梦也梦不着,不知居士肯信此说乎?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致阮和卿居士书》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观照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开示
开示|沩山灵祐禅师: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开示|虚云老和尚: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开示|蕅益大师: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常识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素食
素食|放下
素食|闻教便行
素食|珍重
素食|诚且恭敬

☀分享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赏析
赏析|五世纪北魏石雕定光佛立像碑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赏析|宋代《五百罗汉·应身观音图》
赏析|一幅与众不同的南宋佛画:西方三圣接引图

☀阅读
阅读|富贵留恋人
阅读|他非不足辨 己过当自修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阅读|蕅益大师自传:八不道人传

☀故事
故事|金色比丘尼
故事|被遗弃的弟弟
故事|求福的人

故事|老虎转罗汉


☀视频
视频|生日祝福 福寿延绵
视频|灵隐问禅
视频|元宵佳节同欢乐 处处咸燃无尽灯
视频|霏霏冻雨细无声 解洗梅花花上尘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五百罗汉,一般指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参加第一次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为首,还有一说为跟随释迦牟尼佛传道的常随众五百弟子。佛教传入中国后,五百罗汉在五代时得到特别尊崇。吴越王钱氏造五百铜罗汉于天台...

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下)

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下)

前文回顾: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上)面对婆罗门的质疑,佛陀并未急于解释,而是伸出宽大又很长的舌头,覆盖在脸上,让它停在发际间。接着,佛向婆罗门说:“如果你看过经书的话,谁若有这样的舌头,你想他会不会撒...

历史|慈恩、戒律诸宗在元代的余绪——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九)

历史|慈恩、戒律诸宗在元代的余绪——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九)

普觉英辩(1247—1314),受慈恩学于柏林潭,弘法于秦州景福寺,道俗称为无佛世之佛。云岩志德(1235—1322)从真定龙兴寺法照学慈恩教义。至元二十五年(1288)朝命江淮诸路立御讲所三十六所,...

百喻经故事——踏长者口(57)

百喻经故事——踏长者口(57)

踏长者口——《百喻经》经文昔有大富长者,左右之人欲取其意,皆尽恭敬。长者唾时,左右侍人以脚踏却。有一愚者不及得踏,而作是言:“若唾地者,诸人踏却。欲唾之时,我当先踏。”于是长者正欲咳唾,时此愚人即便举...

参访寺院:灵隐寺的这座殿堂里画着济公的一生

参访寺院:灵隐寺的这座殿堂里画着济公的一生

来过灵隐寺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在灵隐寺药师殿东侧有一座殿堂,名叫“济公殿”。尽管在民间传奇的演绎和影视作品的传播下,“济公”在汉地可谓家喻户晓,但专为道济禅师设立殿堂的寺院却并不多见。而灵隐寺不仅有专...

分享|佛陀出家日话感恩

分享|佛陀出家日话感恩

请至杭州灵隐寺入口处右转【云林志工团】办公室咨询报名往期回顾法讯|杭州灵隐寺癸卯年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普佛法会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