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大理国阿弥陀佛镀金铜像

阿弥陀佛镀金铜像
大理国,11-12世纪
高:28.6厘米


这尊塑像铸造精良,结禅定坐,右脚从宽松的袈裟下摆伸出。双手结手印,右手抬起,左手放在左膝上。长袍呈弯曲的对角线褶皱,露出左肩和左臂。面部轮廓分明,眉毛呈新月形,位于莲瓣状的细长眼睛上方,由穿孔的下垂耳垂和整齐的头发边缘构成,头发以紧密的螺髪排列,一直延伸到前面装饰有镀金半小花的低圆顶肉髻。头发中有大量的镀金残留物和蓝色颜料的痕迹。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观照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开示
开示|沩山灵祐禅师: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开示|虚云老和尚: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开示|蕅益大师: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常识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素食
素食|放下
素食|闻教便行
素食|珍重
素食|诚且恭敬

☀分享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赏析
赏析|五世纪北魏石雕定光佛立像碑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赏析|宋代《五百罗汉·应身观音图》
赏析|一幅与众不同的南宋佛画:西方三圣接引图

☀阅读
阅读|富贵留恋人
阅读|他非不足辨 己过当自修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阅读|蕅益大师自传:八不道人传

☀故事
故事|金色比丘尼
故事|被遗弃的弟弟
故事|求福的人

故事|老虎转罗汉


☀视频
视频|生日祝福 福寿延绵
视频|灵隐问禅
视频|元宵佳节同欢乐 处处咸燃无尽灯
视频|霏霏冻雨细无声 解洗梅花花上尘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慈孝文化节|杭州百年7路“慈孝公交”再出发 蔡志忠漫画布装

慈孝文化节|杭州百年7路“慈孝公交”再出发 蔡志忠漫画布装

▲”让慈孝穿行杭州”慈孝主题公交活动(往届活动照片) 从1922年开通至今,从火车站到灵隐寺,7路公交车已在杭州西子湖畔奔波了100个年头,成为新老杭州人的集体记忆。2022第八届中华慈孝文...

禅诗欣赏——只此浮生是梦中

禅诗欣赏——只此浮生是梦中

无题【唐】鸟窠道林禅师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来时无迹去无踪”,人,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赤裸裸而生,两手一撒而去。“去与来时事一同”,常人观念上总是生乃可...

释教三字经|十四祖 名龙树 入龙宫 华严遇 传世间 法雨澍

释教三字经|十四祖 名龙树 入龙宫 华严遇 传世间 法雨澍

龙树菩萨幼时即聪慧过人,博闻强记,听婆罗门诵读《吠陀》经典,闻过成诵。他遍览婆罗门教及其它外道经文,青年时代已是学富五车,闻名南印度。少年的龙树与三好友寻师习得隐身术后,潜入王宫,耽于情欲为乐。后其事...

二十四节气|清明——此心如梦复如痴 荏苒春光欲暮时

二十四节气|清明——此心如梦复如痴 荏苒春光欲暮时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春分后十五日的清明节气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这是一个出门去探访春天的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

报名|云林书院“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研习班报名

报名|云林书院“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研习班报名

一、项目简介佛教文化与艺术之间渊源深厚、密不可分,远如敦煌莫高窟、近有灵隐飞来峰造像……历史长河之中,佛教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日益深化,涌现出如贯休、怀素、牧溪、弘一等在书画艺术上极富造诣的高僧。...

学处丨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

学处丨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

佛教素有护国爱国的优良传统,佛陀曾多次教导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阿闍世王等印度国王如法修身治国,更强调佛弟子要报答国家恩要努力去庄严国土、爱护国家,在佛陀的教导开示中可以看到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今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