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缓步而行前往游化。当时,世尊回顾毗舍离城,不久后便说此偈:「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覩,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当毗舍离城中的人民,听闻到世尊所说的偈语,顿时都心怀忧愁,跟随在世尊的身后,各各堕泪,相互感伤地说:「如来不久将灭度,世间将要失去光明!」

  世尊告诉大众:「大众不要因此而忧愁感伤!世间上没有不坏之物,应该坏灭之物,想使它永远不坏,是不可能的。我过去因体悟「四事之教」,由此而得证。亦复为四部大众,说此「四事之教」。

  是那四法呢?第一法为「一切行无常」,世间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生灭;人的身体会有生、老、病、死的变化,乃至于每一个念头都是生、住、异、灭之现象,这就是诸行无常。第二法为「一切行苦」,众生迷惑于诸行无常之真理,对于外境产生苦乐的感受,而有忧喜之执着,因执着而造业,因造业而受苦。第三法为「一切行无我」;无我就是没有自性,一切诸法都是仗因托缘所生,当中没有一个实在的本体,是因缘和合的假相,其本性是空。「涅槃为灭尽」为第四法,唯有彻底了达一切法是无常、苦、空、无我,灭尽一切烦恼,契悟涅槃寂静,才是最究竟之根本。不久后如来将入涅槃,你们当知!要普为一切众生宣说此四法之根本要义。」

  世尊开示圆满后,为了使毗舍离城的人民回去,随即变现一个大坑,分隔开比丘众与人民,世尊与诸比丘众在彼岸,人民在此岸。此时,世尊将自己的钵掷向虚空中,告诉大众:「你们要善加供养此钵,也应当供养高才法师,如此必能在漫长黑夜之中获福无量。」世尊留给毗舍离城的子民们佛钵后,随即前往拘尸那竭国。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八难品第四十二(二)》

  省 思

  众生迷心迷境,执着一切法是常、乐、我、净而生颠倒执着,因此造业受苦,轮回不已。若能在日常中思惟、修习「无常观」,触物即照,照见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境,不论顺、逆境,都是无常,进一步洞悉诸法的本质是苦、空、无常、无我,以此对治心中的贪、瞋、痴等烦恼,让这念心清楚明白,处处作主。心不攀缘于无常生灭的诸法相,妄想自歇,这念本具的清净心自显。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讲故事|蜜蜂的教诲

海涛法师:讲故事|蜜蜂的教诲

  很久以前,有一位已得大觉悟的佛,法名为「一切度王」,降到人世讲说法要。这时群众中有两位和尚,一位名叫「精进辨」,一位名叫「德乐止」,他们一起到一切度王的座前听闻法旨要义。这精进辨就是后来的佛陀...

印光大师: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

印光大师: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

【原文】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

仁清法师:佛教怎样理解对财神的供养

仁清法师:佛教怎样理解对财神的供养

佛教有对财神的供养,但是我们很多佛弟子,知道有财神都是民间的财神。观世音菩萨用慈眼,慈悲的关照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发现有很多想学佛想修行的人,吃不饱穿不暖更不要说...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想脱离轮回的人,跟着一个根本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想脱离轮回的人,跟着一个根本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205)...

功德都回向给别人,我​自已还剩多少

功德都回向给别人,我​自已还剩多少

回向文很简单:“回向给十法界一切众生,回向给......”。有些人会问:“回向给他们干什么,自己不是变少了吗?”如有这样的念头,说明我们还没有菩提心,说明我们心胸...

【戒律】-戒律的意思

【戒律】-戒律的意思

戒律(佛教解释)  梵语尸罗,S/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palaks!a,译曰律(净影),梵语毗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多指有条文规定的宗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