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2、善愿恶誓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2、善愿恶誓

  久远之前,在大海边住有一双头共命鸟,它们共用一个躯体,却长有二首。一只名为有法,一只名为非法。有次当非法睡着时,有法在巡视中捡到一甘露果。有法想到:是叫醒非法一起享用,还是我独自吞下?既然我俩共用一个躯体,干脆我就将之食用,反正都为滋养共同身躯。有法便未叫醒非法,自己独自吃完甘露果。

  非法醒来后知道甘露果已被有法吃掉,因有法打嗝时呼出阵阵甘露果气味,非法气愤问道:“为何打嗝?”有法回答说:“我吃了甘露果。”非法紧追不舍:“你从何处得来?有法向非法讲述了全部经过,非法听后愤怒异常,它说道:“我以后也会仿效你如此行事。”

  后有一次当有法睡着时,非法看到水中漂来一只水果,它不知有毒便将之吞下,结果立即昏死过去。

  神志不清时,非法发愿道:“生生世世但愿我都能将有法杀死,并且永远与它对立,成为它的怨敌。”而有法则发愿说:“无论我转生何处,愿我生生世世都能以慈悲心对待非法。”

  当时之有法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当时之非法即为后来之提婆达多。其他经论中所述双头天鹅之故事也与此公案大致相同。

  此外,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后成诗学家之渔夫之子;他还曾转生为日轮国王、珍宝师、施主之子、婆罗门之子等,而提婆达多也常常转生为与释迦牟尼佛同一种姓之众生,他对释迦牟尼佛制造违缘、挑起争斗之情况,在《律本事》第一百零三回中有详细记载。

 

点我:

相关文章

地藏王菩萨伸手出来:只要一念这个“佛”字,那么罪业就没有了

地藏王菩萨伸手出来:只要一念这个“佛”字,那么罪业就没有了

  在南宋的时候,有一个宰相名秦桧;这个秦桧本来也有一点善根,所以今生很聪明的,并且在当时的考试,得到第一名,中了状元。  但是他做官之后,妒贤忌能,就造了很多罪业;尤其是对于岳飞——岳武穆,他把...

百喻经   卷一--求那毗地

百喻经 卷一--求那毗地

《百喻经》 求那毗地(译) (一)愚人食盐喻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

《百业经》(29)第一只大熊  舍命救人遭彼杀害

《百业经》(29)第一只大熊 舍命救人遭彼杀害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佛说罪福报应经--求那跋陀罗

佛说罪福报应经--求那跋陀罗

佛说罪福报应经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二国之间有一大树。名尼拘类。高二十里。枝布方圆...

百喻经新白话版4

百喻经新白话版4

  49.小儿争分别毛喻  譬如昔日有二个小儿,到河里游戏,在水底捡到一把毛。  一小儿说:“这是仙须。”  一小儿说:“这是熊毛。”  当时河边有一仙人,二小儿争论不休,就到仙人那里,决断疑惑。...

瞋恚之报

瞋恚之报

  须菩提少年时代与众不同,性情多变,集聪明智慧、乐善好施、策恨炽盛于一身。  他家里很富有,父亲常常给他零花钱,然而他不愿做金钱的奴隶,常常把钱施舍给穷人,有时看到衣衫褴褛的孩子很可怜,甚至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