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早晚定课

自课,又称作日课,是佛弟子为自己所订的每日修学佛法的功课。佛弟子于今生中得遇佛法,了知光阴不逮,如果在世时未能修积功德,则无常一到,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必须要为自己订定修学佛法功德智慧的课程,以储备智慧福德资粮,是为自课。


自课需要每日定时、定量、定法而修,如此可以防止懈怠及功夫忘失。至于何时修及时间长短,则视个人生活作息及发心而定,修学内容则除了随时间长短,亦随个人根性、意乐、愿心而定。


居家佛弟子订自课时也可以参考寺院僧众的早晚课诵,现在很多寺院都有流通的通用课诵本,方便易得,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增减。但是,每日至少须三礼佛、诵念三皈依,以表示身为佛弟子不忘失皈依三宝、修学佛法的方向。


佛门之自课,除了内容各有不同,方式亦可自订:如礼佛若干拜、称念佛号若干声、打坐、诵经、拜忏、研读经典、布施供养、持戒等等,均是修行。重点在于与己相应,一门深入,定量、定法,每日持之以恒而修,则必可在今生领受佛法之甘露妙用。


无论是选择单一定课,或是做早晚课,最重要的是不间断的长远心,才能滴水穿石,以法水清净身心。既然称作“日课”或是“定课”,即表示这是每天必须的修持活动,不宜间断。正如每天都需要洗漱、饮食等等一样,每日定课也是修身养性、警策精进的生活方式。


但是,如果不加以注意的话,时日一久,可能会把做早晚课只当做是一个习惯而已,只是机械式地重复功课内容,变成敷衍了事,甚至因为觉得内容枯燥无趣,而时做时停。这时候就要回到我们做定课的初心,提醒自己为什么要做定课。


学佛并不只是简单的诵经而已,还需要理解法义,并且实践验证。因此,除了每日的定课之外,还需要找时间充实佛学,了解课诵的内容,清楚修行法门背后的经教依据,这样才不会只是停留在仰信、求功德的阶段,才不会因为时间久了而对自己的定课失去信心和兴趣。


每日定课,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复习佛陀所说的教法,能够让佛法深植于我们的心田,了解并履践佛法的真实义。我们毕竟不是圣贤,即便是每日诵持经咒,勤做功课,面对纷纷扰扰的外境还是会有很多的烦恼,常常不是发脾气就是生闷气。这即是因为法不入心,因为佛法没有成为我们的心法,因此更加需要借助早晚课的薰习力量,持戒护心,培养定力,开启智慧。


修行并非一天、两天的事,而是生生世世的愿,每日早晚定课可以提醒我们这份永不止息的愿力。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学处|怎样才名为菩萨

☀观照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开示|虚云老和尚: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
开示|印光法师:病中法语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常识|弃贪欲盖
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素食
素食|迁善改过
素食|克己
素食|春食
素食|涵育以养深 浑厚以养大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北齐铜鎏金佛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北宋绢画延寿命菩萨像
赏析|北魏延昌元年石雕一佛二菩萨造像碑
赏析|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笔墨与禅意

☀阅读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阅读|五更早起
阅读|慈悲道场忏法传——梁皇宝忏的由来

☀故事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故事|月氏国王与三智臣
故事|放逸的祸害

☀视频
视频|春雨如酥
视频|是亦众生 与我体同
视频|此外别无玄妙事 春风一夜长灵芽
视频|露红凝艳数千枝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五)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五)

前文回顾:恭迎|七月廿九 地藏菩萨圣诞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一)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二)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三)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四)地神护法品...

禅诗欣赏——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

禅诗欣赏——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

念佛偈【唐】白居易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

新闻|“2022佛教论辩会”选手规则说明会在杭州举行

新闻|“2022佛教论辩会”选手规则说明会在杭州举行

11月4日晚,“2022佛教论辩会”选手规则说明会在杭州召开。中国佛教协会教育培训部负责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7支佛学院代表队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特聘顾问孙锋主持。“2022佛教论辩会”...

历史|明代佛教的海外交流——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十一)

历史|明代佛教的海外交流——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十一)

明代建国以后,为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于洪武三年(1370)命僧慧昙出使国外,开了以僧为使的创举。慧昙率领使节团一行二十余人,访问西域各国,于洪武四年(1371)秋到达僧伽罗国(今斯里兰卡)。他以高龄劳瘁...

新闻|“眉目孤山 抱朴怀古”——云林文化走读“西湖梦寻”专场活动

新闻|“眉目孤山 抱朴怀古”——云林文化走读“西湖梦寻”专场活动

湖中孤山,有“西湖之眉目”的美称。张岱在《西湖梦寻》“西湖中路” 篇章中,对孤山各处着墨颇多。11月13日,云林书院与西湖文化特使协会合作推出的“眉目孤山”走读活动,在小雨微凉的天气中如期举行。明行读...

新闻|奋进新征程 讲经新风貌——2022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圆满闭幕

新闻|奋进新征程 讲经新风貌——2022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圆满闭幕

2022年11月7日下午,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浙江省佛教协会、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协办,湖州市佛教协会承办的2022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落下帷幕,“金莲花”奖揭晓。经过评奖委员会5位评委的认真评审,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