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7)




廿七  榜文叩阍惊天子 


话说松长老又买酒来请济癫吃得醉了,十分快活,济癫便提起笔来写道:

伏以大千世界,不闻尽变于沧桑;无量佛田,到底尚存于天地。虽祝融不道,肆一时之恶;风伯无知,助三昧之威。扫法相,还太虚;毁金碧,成焦土。遂令东土凡愚,不知西来微妙。断绝皈依路,岂独减湖上之十方?不开方便门,实乃缺域中之一教。

即人心有佛,不碍真修;恐俗眼无珠,必须见象。是以重思积累,造宝塔于九层;再想修为,塑金身于丈六。幸遗基尚在,非比开创之难;大众犹存,不费招寻之力。倘邀天之幸,自不日而成。然工兴土木,非布施金钱不可;力在布施,必如大檀越方成。

故今下求众姓,益思感动人心;上叩九阍,直欲叫通天耳。希一人发心,冀万民效力。财聚如恒河之沙,功成如法轮之转。则钟鼓复震于虚空,香火重光于先帝。自此亿万千年,庄严不朽如金刚,天人神鬼,功德长铭于铁塔。

 ——谨榜


长老看见济癫做的榜文,精深微妙,大有感通,不胜之喜,答应作为净慈寺住持,并随即叫人端端庄庄写了募缘榜文,高挂于山门之上,过往之人看了,无不赞美。

不多时,哄动了合城的富贵人家,都来看榜,多有发心乐助,也有银钱,也有米,也有布的,日日有人送来。长老欢喜道:“人情如此,大概本寺有可兴之机矣!”

济癫道:“'这些小布施,只可热闹山门,干得甚事?过两日少不得有上千万的大施主,方好动工。”

长老道:“劝人布施,只好聚少成多,怎说上千上万的?”

济癫笑道:“小施主的自然聚少成多,若遇著大施主,非上千上万,他也自开不得口,自出不得手,少不得有的来。”

长老道:“若能如此更好。”



又过两日,济癫忽走入方丈室,对长老道:“可将山门前的榜文,叫人用上好的锦笺,端端楷楷的写下一张来。”

长老道:“榜文挂在山门前,人人看见,又抄写它何用?”

济癫道:“只怕有不肯亲自出门之人,要来讨看,快叫人去写,迟了恐写不及!”

长老见济癫说话有因,只得叫人取出一幅锦笺去写,刚才写完,只见管山门的香火,急忙忙的进来报道:“山门外有一位李太尉,骑着马要请长老出来说话!”

长老听了,慌忙走出山门,躬身迎接道:“不知大人降临,有失远迎,请到里面用茶。”

那太尉见了长老,方跳下马来答礼道:“茶倒也不消用,但请问你山门前这榜文,是几时挂起的?”

长老道:“是初三挂起,今已七日了。”

那太尉见了长老,方跳下马来答礼道:“茶倒也不消用,但请问你山门前这榜文,是几时挂起的?”

长老道:“是初三挂起,今已七日了。”



太尉道:“当今皇爷昨夜三更时分,梦见身游西湖之上,亲眼见诸佛菩萨,俱露处于净慈寺中,看见山门前一道榜文,字字放光,又见榜文内有上叩九阍之句,醒来记忆不清,不知果是有无?故特差下官来看,不道山门前果有此榜文,果有此叩阍之句,大是奇事,下官空手不便回音,烦长老可将榜文另录一道,以便归呈圣览。”

长老随命侍者,将预写下的锦笺,双手献上道:“贫僧已录成在此伺候久矣!”

太尉喜道:“原来老师有前知之妙,下官奏知皇爷,定有好音!”说罢就匆匆上马而去。

长老见内臣来抄榜文,说出天子梦中之事,知道济癫不是凡人,正待进来谢他,不知他疯疯癫癫,又往何处去了。



次日只见李太尉带领多人,押着三万贯到寺来说:“皇爷看了榜文,却是与梦中所见一样,甚称我佛灵感,又见有叫通天耳之句,十分欢喜。故慨然布施三万贯,完成胜事,叫下官押送前来,你们可点明收了,我好回旨。”

长老见了不胜大喜,因率合寺五百僧人,焚香点烛,望阙谢了圣恩,查收了宝钞。然后请李太尉献斋,斋罢,李太尉自去复旨,不提。

长老因有了三万贯宝钞,一时充足,遂择了一个吉日,做了一坛佛事,一面叫人采买木料,一面叫人去买砖瓦,一面招聚各色匠人,兴起工来,寺里自有了天子梦看榜,文赐钞这番举动,传将开去,那各州府县官贵财主,以及商贾庶人,无个不来,一时钱粮广有;但只恨临安山中买不出为梁为栋的大木头来。

松长老甚是不快,与济癫商量道:“匠人说要此等大木,除非四川方有,四川去此甚远,莫说无人去买,就买了也难载来,却如何是好?”



济癫道:“既有心做事,天也叫通了,四川虽远,不过只在地下,毕竟要用,苦我不著,让我去化些来就是了。但是路远,要吃个大醉方好!”

长老听了,又惊又喜道:“你莫非取笑么?”

济癫道:“别人面前好取笑,长老面前怎敢取笑?”

长老道:“既是这等说,果是真了。”忙吩咐侍者去买上好的美酒,绝精的佳肴来,尽著济癫受用。

济癫见美酒精肴,又是长老请他,心下十分快活,一碗不罢,两碗不休,一刹时就有二三十碗,直吃得眼都瞪了,身子都软了,竟如死了一般,坐将下来,长老与他说话,他都昏昏不知,因此吩咐侍者道:“济公今日醉得人事不知,料走不去,你们可扶他去睡罢!”侍者领命,一个也搀不起,两个也扶不动,没奈何只得四个人连椅子了抬到后边禅床上,放他睡下,这一睡直睡了一日一夜,也不见起来。



众僧疑他醉死了,却又浑身温暖,鼻息调和,及要叫他起来,却又叫他不醒,监寺走来埋怨长老道:“四川路遥,济癫一人如何能够走去化缘,他满口应承,不过是要骗酒吃。今长老信他胡言,醉得不死不活,睡了一日一夜,还不起来,若要他到四川去,恐怕不知何时!”

长老道:“济公既应承了,必有个主意,他怎好骗我,今睡不起,想是酒吃多了,且待他醒起来,再作道理。”监寺见长老回护,不敢再言。

又过了一日,济癫只是酣酣熟睡,又不起来。监寺著了急,又同了首座来见长老道:“济癫一连睡两日两夜,叫又叫不醒,扶又扶不起,莫非醉伤了肺腑,可要请个医生来与他药吃。”

长老道:“不消你着急,他自会起来。”

监寺与首座被长老拂了几句,因对众僧说道:“长老明明被济癫骗了,却不认识,只叫等他醒来。醒起来时,也不能到四川去化大木,好笑!好笑!”



却说济癫睡到了第三日,忽然一毂辘子爬了起来,大叫道:“大木来了!快吩咐匠人搭起鹰架来扯!”

众僧听见都笑的笑,说的说道:“济癫骗长老的酒吃,醉了三日尚然不醒,还说梦话,发疯癫哩!”

济癫叫了半晌,见没人理他,只得走进方丈室来见长老道:“寺里这些和尚,尽是懒惰,弟子费了许多心机力气,化得大木来,只叫他们吩咐匠工搭鹰架去扯,却全然不理。”

长老听了,也似信不信的问道:“你这大木是那里化的?”

济癫道:“是四川山中的。”

长老道:“既化了却从哪里来?”

济癫道:“弟子想大木路远,若从江湖来,恐怕费力,故就便往海上来了。”



长老道:“若从海里来,必从亹子门到钱塘江上岸,你怎么用鹰架来扯?”

济癫道:“许多大木,若从钱塘江搬来,须费多少人工,弟子见大殿前的醒心井,与海相通;故将大木都运到井底下来了,所以要搭鹰架。”

监寺禀上长老道:“师父不要信他乱讲,他吃醉了睡了三日,又不曾出门,那里得甚大木来,又要搭鹰架费人工?”

长老喝道:“叫你去搭便去了,怎有许多闲话!”

监寺见长老发怒,方不敢再言,只得退出,叫匠工在醒心井上搭起一座大鹰架,四面俱是转轮,以收绳索。绳索上俱挂著勾子,准备扯木。

众匠工人搭完了鹰架,走近井边一看,只见满满的一井清水,哪里有个木头?都笑将起来道:“济癫说痴话是惯了的,也罢了,怎么长老也痴起来?”

监寺连忙走来禀长老道:“鹰架俱已搭完,井中只有水,不知扯些甚么?”

长老问济癫道:“不知大木几时方到?”

济癫道:“也只在三五日中,长老若是要紧,须再买一壹酒,我有酒吃,明日就到。”

长老道:“要吃酒何难!”即吩咐侍者买了两瓶酒,请他受用。济癫也不问长短,吃得稀泥乱醉,又去睡了。长老到底有些见识,也还耐着,那些众僧看见,便三个一攒,五个一簇,说个不停,笑个不休。


待  续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

第二回  来处去高僧辞世

第三回  茅屋两言明佛性

第四回  灵光一点透禅机

第五回  近恋亲守身尽孝

第六回  远从师落发归宗

第七回  坐不通前真苦恼

第八回  悟得澈后假癫狂

第九回  有感通唱歌度世

第十回  无执着拂棋西归

第十一回  扫得开突然而去

第十二回  放不下依旧再来

第十三回  色迷情禅心愈定

第十四回  酒醉性大道偏醒

第十五回  施绫绢乞儿受恩

第十六回  化盐菜济公被逐

第十七回 不甘欺侮入净慈

第十八回  喜发慈悲造藏殿

第十九回 显神通太后施钱

第二十回 轮转回蛤蟆下火

第廿一回 解僧馋贵人施笋

第廿二回 触铁牛太守伐松

第廿三回 佛力癫中收万法

第廿四回 禅心醉里指无明

第廿五回 松长老欣飞禅杖

第廿六回 济师父怒打酒坛



图片|网络

编辑|慧容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华严法会|功德普皆回向 成就广大善法

华严法会|功德普皆回向 成就广大善法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十大愿即“普皆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而趣向于所期之目的地,谓之回向。所期之目的有三处:第一回向菩提,回转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趣向于佛果菩提,是谓回因向果...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九)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九)

愿力吕文正公①每晨兴②礼佛,祝云:“不信三宝者愿弗生我家。愿子孙世世食禄③,护持佛法。”后吕氏所出,若公著④,若好问⑤,若用中⑥,皆贵显而奉佛。夫文正亦只是人世之善愿,而竟酬所期,至累世不绝。况求生净...

赏析|元人罗汉图

赏析|元人罗汉图

佚名 元人罗汉图绢本设色尺寸:76×38.5 cm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而其寂照真常之本体,仍然如故,毫无损失。以故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悯其业障深重,不能直复本体,故以种种方便,令种善根,先...

防护|提醒!脆弱人群感染新冠,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

防护|提醒!脆弱人群感染新冠,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

历史|明代律学的复兴和净土信仰的流行——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七)

历史|明代律学的复兴和净土信仰的流行——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七)

律宗自明初以来,也很衰微。正统间(1436—1449)朴原主杭州昭庆寺,奉命开坛传戒,时称宗师(《新续高僧传》卷二十八)。万历初,如馨(1541—1615)在南京古林寺传戒,三昧(1580—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