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今日清明,是我们纪念先人的传统节日。大家都会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扫墓祭祖,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与感恩。“追远”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当下,“慎终”也是让我们不要忽略了身边健在的亲人,思亲报恩。那么作为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呢?

蔬果祭奠,忆念亡者

清明是悼亡的节日,很多人会用荤腥、酒水祭祖,但这些做法并不是佛教所提倡的。


印光法师说,中国古礼,遇到重大活动如祭天祭神,主持者要斋戒沐浴,虔诚清洁,不食荤辛。儒家的古礼,在丧事期间严禁酒肉。如果用酒肉,别人就认为你失德。因此,大师提倡恢复儒家古礼,用黍稷蔬果表达祭祀的诚敬。世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祭祀时多准备一点丰盛的酒肉,可光耀祖先,殊不知这样做,反而害了祖先,减损福德,增加恶业。祖辈既然已经往生,他们的神识就早已转生于六道中其中的一道,不再是他们以前的身份了。


对已亡的父母及祖先,我们应用素食祭祀,切勿随俗,使亡人受累,冥阳两损。此外,还应心存感恩,代作善行,如供僧、食素、诵经、拜忏、供灯、放生等,借此功德回向历代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祈愿亡者往生善道,乃至离苦得乐,早成正觉,正所谓“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思亲报恩,敬顺父母

清明节对佛弟子而言,是带着感恩之心实践孝道的好机会,我们不仅要追宗思源,不忘自己的先祖,更要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敬顺孝养还健在的父母。


佛陀在《阿含经》中更教导我们以五种智慧的方式敬顺父母:

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在物质上给予足够的支持,精神上给予足够的关怀;

二、凡有所为,必先禀白:无论做何事要让父母知道,让他感受到儿女对他有十足的信任;

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想要做好事,身为子女要顺从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

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不要违背父母正当的命令,他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违背;

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父母经营的好的事业,子女要继承发扬下去。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曾言:“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也就是说,唯有精进学佛、行菩萨道,让父母亲眷脱离生死烦恼,才是身为子女的“道”。我们作为佛弟子,在敬养父母,保证父母的日常生活之外,更要启发父母一起学佛修行,脱离生死烦恼。


此外,在佛教看来,孝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孝,就是普通人所说的“孝顺”。另一种是出世间孝。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所以,不仅要孝顺现世父母,而且还要惠及众生——我们累生累世的父母亲人。

戒恶修善,念契真如

清明节被称为中国人的感恩节,在这一天里,无论是佛教还是传统民间信仰,在知恩报恩这一点上,都是相通的。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佛门中的“孝”范围很广,凡以戒恶修善之心,行世间出世间之事,便是行孝,顺着我们的真如本性,名为真正的行孝。


对于修行人而言,死亡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是人生真正的转折点,来生的何去何从透过对于死亡的理解变得明了。清明是对亡者的一种祭奠,更是对无常的一种表达,人生中最为痛苦的无非是阴阳永隔的离别之苦。透过清明,应该提起世事无常、有漏皆苦的知见,以期契入真如,方为究竟。顺承着如来所开示的正法,让自己,乃至令每一个众生都证得无漏的智慧,这是最大的孝顺。


对于修行人而言,度过清明节最有实意的就在于,返照我们的清净自性,忆念我们的本有家乡,依止佛陀教法,更加精勤修行,断烦恼,了生死,自利利他。


不仅是清明这一天,在往后人生中的每一天里,我们都需要通过忆念众生的恩情,善待身边的家人,行孝报恩,修善回向;更要在慎终追远的同时,时时觉照我们的真如佛性,据此自性光明成就自己道业,乃至利益一切众生!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学处|怎样才名为菩萨

☀观照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开示|虚云老和尚: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
开示|印光法师:病中法语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合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常识|弃贪欲盖

☀素食
素食|迁善改过
素食|克己
素食|春食
素食|涵育以养深 浑厚以养大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元张渥画十六臂大士像
赏析|北齐铜鎏金佛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北宋绢画延寿命菩萨像
赏析|北魏延昌元年石雕一佛二菩萨造像碑

☀阅读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阅读|五更早起
阅读|慈悲道场忏法传——梁皇宝忏的由来

☀故事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故事|月氏国王与三智臣
故事|放逸的祸害

☀视频
视频|春雨沃枯 花开万卉
视频|春雨如酥
视频|是亦众生 与我体同
视频|此外别无玄妙事 春风一夜长灵芽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中秋佳节前,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云林公益基金会的中秋慰问活动,带着灵隐寺的净素月饼,还有灵隐寺常住师父们的殷殷心意与中秋祝福,送往杭城的多家福利机构。我是第一次参加此类公益活动,心情十分激动。天气渐凉,...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前文回顾: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在之前的经文中,波斯匿王以香为喻,形容自己对身体无常的感受:“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古时孔子临川叹...

二十四节气|小雪——云物凄凉小雪初

二十四节气|小雪——云物凄凉小雪初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唐·戴叔伦《小雪》立冬后的天气,原还有些冷暖不定小雪一到,阳光便收起最后的温暖人们也裹上了厚实的冬衣此时北方多地迎来入冬后的第一场雪但都...

纪念|正月初五 石霜楚圆禅师圆寂日——明眼称之 真狮子儿

纪念|正月初五 石霜楚圆禅师圆寂日——明眼称之 真狮子儿

西河逆机,见者不识。亲遭掩口,鼻孔打失。其机迅发,脱不可羁。明眼称之,真狮子儿。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石霜楚圆慈明禅师,汾阳善昭禅师之法嗣,俗姓李,全州(今广西境内)人。少为儒生,二十二岁依湘山隐静...

百喻经故事——踏长者口(57)

百喻经故事——踏长者口(57)

踏长者口——《百喻经》经文昔有大富长者,左右之人欲取其意,皆尽恭敬。长者唾时,左右侍人以脚踏却。有一愚者不及得踏,而作是言:“若唾地者,诸人踏却。欲唾之时,我当先踏。”于是长者正欲咳唾,时此愚人即便举...

展览|第六届云林公益书画联展作品欣赏(参展作品102-175)

展览|第六届云林公益书画联展作品欣赏(参展作品102-175)

米市巷街道古新书画社作品102·山水·《梵音阵阵祐苍生》·薛玉梅105·山水·《春雨涤山生紫烟》·何自强106·书法·《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李青海107·山水·《积翠》·任竹君108·书法·《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