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今日清明,是我们纪念先人的传统节日。大家都会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扫墓祭祖,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与感恩。“追远”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当下,“慎终”也是让我们不要忽略了身边健在的亲人,思亲报恩。那么作为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呢?
蔬果祭奠,忆念亡者
清明是悼亡的节日,很多人会用荤腥、酒水祭祖,但这些做法并不是佛教所提倡的。
印光法师说,中国古礼,遇到重大活动如祭天祭神,主持者要斋戒沐浴,虔诚清洁,不食荤辛。儒家的古礼,在丧事期间严禁酒肉。如果用酒肉,别人就认为你失德。因此,大师提倡恢复儒家古礼,用黍稷蔬果表达祭祀的诚敬。世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祭祀时多准备一点丰盛的酒肉,可光耀祖先,殊不知这样做,反而害了祖先,减损福德,增加恶业。祖辈既然已经往生,他们的神识就早已转生于六道中其中的一道,不再是他们以前的身份了。
对已亡的父母及祖先,我们应用素食祭祀,切勿随俗,使亡人受累,冥阳两损。此外,还应心存感恩,代作善行,如供僧、食素、诵经、拜忏、供灯、放生等,借此功德回向历代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祈愿亡者往生善道,乃至离苦得乐,早成正觉,正所谓“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思亲报恩,敬顺父母
清明节对佛弟子而言,是带着感恩之心实践孝道的好机会,我们不仅要追宗思源,不忘自己的先祖,更要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敬顺孝养还健在的父母。
佛陀在《阿含经》中更教导我们以五种智慧的方式敬顺父母:
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在物质上给予足够的支持,精神上给予足够的关怀;
二、凡有所为,必先禀白:无论做何事要让父母知道,让他感受到儿女对他有十足的信任;
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想要做好事,身为子女要顺从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
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不要违背父母正当的命令,他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违背;
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父母经营的好的事业,子女要继承发扬下去。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曾言:“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也就是说,唯有精进学佛、行菩萨道,让父母亲眷脱离生死烦恼,才是身为子女的“道”。我们作为佛弟子,在敬养父母,保证父母的日常生活之外,更要启发父母一起学佛修行,脱离生死烦恼。
此外,在佛教看来,孝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孝,就是普通人所说的“孝顺”。另一种是出世间孝。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所以,不仅要孝顺现世父母,而且还要惠及众生——我们累生累世的父母亲人。
戒恶修善,念契真如
清明节被称为中国人的感恩节,在这一天里,无论是佛教还是传统民间信仰,在知恩报恩这一点上,都是相通的。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佛门中的“孝”范围很广,凡以戒恶修善之心,行世间出世间之事,便是行孝,顺着我们的真如本性,名为真正的行孝。
对于修行人而言,死亡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是人生真正的转折点,来生的何去何从透过对于死亡的理解变得明了。清明是对亡者的一种祭奠,更是对无常的一种表达,人生中最为痛苦的无非是阴阳永隔的离别之苦。透过清明,应该提起世事无常、有漏皆苦的知见,以期契入真如,方为究竟。顺承着如来所开示的正法,让自己,乃至令每一个众生都证得无漏的智慧,这是最大的孝顺。
对于修行人而言,度过清明节最有实意的就在于,返照我们的清净自性,忆念我们的本有家乡,依止佛陀教法,更加精勤修行,断烦恼,了生死,自利利他。
不仅是清明这一天,在往后人生中的每一天里,我们都需要通过忆念众生的恩情,善待身边的家人,行孝报恩,修善回向;更要在慎终追远的同时,时时觉照我们的真如佛性,据此自性光明成就自己道业,乃至利益一切众生!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