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北魏延昌元年石雕一佛二菩萨造像碑

一佛二菩萨造像碑
北魏延昌元年(512)至太昌元年(532)
砂岩 高143公分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

长形造像碑,两面均有造像,碑额均排列小佛龛为饰,龛侧皆刻有供养人名。碑上部铭文可见“口昌元年”,推测应为北魏延昌元年(512) 、北魏孝昌元年(525)或北魏太昌元年(532)。


正面刻释迦牟尼佛,坐于尖拱形龛内,龛楣饰火焰纹。佛右手施无畏印,左手垂下作与愿印,袈裟右襟搭于左臂,悬裳层叠覆座。佛两边协侍菩萨,带莲瓣形头光,下端各刻一供养人,左侧供养人像已缺损。



背面为交脚弥勒菩萨像龛,龛楣饰数层垂帐帷幔。菩萨束变髻,饰带向两侧平展,未端呈弧形垂下。著帔巾,衣带穿璧交叠腹前,右手屈举,略损毁,左手施与愿印。两侧脏侍菩萨双手合十,立于拱形龛内佛、菩萨之面相及身躯较为清瘦修长,属北魏晚期典型造像特征。







往期回顾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学处|怎样才名为菩萨

☀观照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开示|虚云老和尚: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合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常识|弃贪欲盖

☀素食
素食|生机
素食|迁善改过
素食|克己
素食|春食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南宋佛画阿弥陀三尊像
赏析|元张渥画十六臂大士像
赏析|北齐铜鎏金佛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北宋绢画延寿命菩萨像

☀阅读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阅读|五更早起
阅读|慈悲道场忏法传——梁皇宝忏的由来

☀故事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故事|月氏国王与三智臣
故事|放逸的祸害

☀视频
视频|笑逐东风烂熳开
视频|春雨沃枯 花开万卉
视频|春雨如酥
视频|是亦众生 与我体同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百喻经故事——为二妇故丧其两目(71)

百喻经故事——为二妇故丧其两目(71)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聘娶二妇。若近其一,为一所嗔,不能裁断,便在二妇中间正身仰卧。值天大雨,屋舍淋漏,水土俱下,堕其眼中、以先有要,不敢起避,遂令二目俱失其明。释义从前有一个人...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常听到有人说:佛教义理深邃,引人入胜,我也很想学习,但对于持戒始终心存疑虑,觉得戒律严重妨碍了我的自由……其实,戒律在凡夫眼里是种束缚,而在诸佛菩萨看来,恰恰是使众生获得真正自由的途径,所以名为解脱法...

赏析|松广寺朝鲜佛画:华严经变相帧

赏析|松广寺朝鲜佛画:华严经变相帧

华严经变相帧朝鲜英祖四十六年(1770) 绢本设色高281.5公分 宽268公分韩国全罗南道顺天松广寺藏高丽时期(918—1392)一般华严经变相或朝鲜时期(1392—1910)华严经壁画所...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参加2022佛教论辩会感悟(二)

前文回顾: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参加2022佛教论辩会感悟(一)2022年11月7日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文|王春梅11月7日参加“2022佛教论辩会”一天,在为辩手们精彩表...

禅诗欣赏——花与人间事一同

禅诗欣赏——花与人间事一同

花与人间事一同【唐】龙牙居遁禅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早上看花开,一时缤纷,满树都是灿烂红花;晚上红花凋谢了,美景不再,空...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赞叹愿尊者(342)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赞叹愿尊者(34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