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赞叹愿尊者(34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二十九尊至第三百四十四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肆拾贰尊

赞叹愿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赞叹愿尊者铜像


诗 偈


任享富贵与荣华,持盈保盛莫自夸。

河水东流又西转,千年铁树也开花。


偈 解


即使拥有了荣华富贵,也不能狂傲自大。常言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变化无常,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此偈教导我们,世事变化无常,既然铁树可以开花,那么树花自然也会凋落枯干,面对这样的事理,更当生起修道之心。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面露笑容,左手持经卷,右手结印。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肆拾贰尊赞叹愿尊者,赞叹,即称美其德。《文句》卷二云:“发言称美,名赞叹。”《行事钞》下三亦云:“美其功德曰赞,赞文不足,又称扬之为叹。”



赞叹,即以偈颂等赞扬歌叹佛菩萨之威德神力。据《法华文句》卷三下载,以言语表现赞叹者,称为寄言叹;无法以言语表现,而在心中加以赞叹者,称为绝言叹。赞叹诸佛是修行的重要法门,世亲净土论中,赞叹门为五念门之一;善导之观经疏散善义亦谓赞叹供养为净土往生五正行之一。


昔时佛陀与弥勒同修菩萨行,同见弗沙佛入火定而大放光明,佛陀便翘一足,以偈赞佛七日,因而比弥勒超九劫而成佛。尊者发下誓愿,修持“赞叹供养正行”,一心赞叹供养弥陀佛,因而获证罗汉果。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顿悟尊者(321)

周陀婆尊者(322)

住世间尊者(323)

灯导首尊者(324)

甘露法尊者(325)

自在王尊者(326)

须达那尊者(327)

超法雨尊者(328)

德妙法尊者(329)

士应真尊者(330)

坚固心尊者(331)

声响应尊者(332)

应赴供尊者(333)

尘劫空尊者(334)

光明灯尊者(335)

执宝炬尊者(336)

功德相尊者(337)

忍心生尊者(338)

阿氏多尊者(339)

白香象尊者(340)

识自生尊者(341)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开示|弘一法师:改习惯

开示|弘一法师:改习惯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今依俗语而标题也。在家人之教育,以矫正习惯为主。出家人...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金富乐尊者(320)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金富乐尊者(32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二十四节气|清明——此心如梦复如痴 荏苒春光欲暮时

二十四节气|清明——此心如梦复如痴 荏苒春光欲暮时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春分后十五日的清明节气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这是一个出门去探访春天的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持善法尊者(308)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持善法尊者(308)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宋·王安石归依众,梵行四威仪。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归依佛,弹指越三祇。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9)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9)

十九  显神通太后施钱却说济癫将缘簿丢与毛太尉,竟自回寺。首座问道:“你出走了半晌化得些么?”济癫道:“多已化了,后日皆完。”首座道:“今日一文也无,后日哪能尽有?”济癫道:“我自去化,不要...